<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库尔勒铁门关介绍库尔勒铁门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北郊8公里处,是古代丝绸之路中段的重要关隘,被誉为“天下最后一关”。以下是关于铁门关的详细介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历史沿革</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早期设关:公元前174年,匈奴统治西域时在此设立守备。晋代正式设关,因其险固,无人破关,故称“铁门关”,列为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历史变迁:汉唐时期,铁门关是拱卫龟兹的东大门,张骞、班超、玄奘等历史人物均曾途经此地。东汉大将军班超曾驻守铁门关30年,唐代名僧玄奘也曾在此停留讲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近代发展:20世纪60年代,为解决马兰核基地的用电问题,王震将军在此建造了铁门关水库,截断孔雀河,淹没了部分古道,形成了高山湖和水电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地理位置与自然景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地理位置:铁门关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东部,扼孔雀河上游陡峭峡谷的出口,是焉耆盆地进入塔里木盆地的必经之路,也是南北疆交通的天险要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自然景观:峡谷两岸峭壁如刀劈斧凿,孔雀河穿谷而过,形成“双山锁喉”的天险奇观。如今,铁门关水库形成的高山湖碧波荡漾,与周边的林木、山峦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b></p><p class="ql-block"><b>人文景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将军楼:为纪念东汉大将军班超而建,是镇守铁门关的将军议事和临时居住的场所。现为1994年在原址上复建的仿古建筑,登楼可俯瞰孔雀河深涧和铁门关关楼雄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碑林:古往今来,许多文人墨客途经铁门关,留下了许多诗词歌赋和摩崖石刻。如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题铁门关楼》,以及民国时期驻守铁门关的将领镌刻的“襟山带河”等,共同组成了铁门关景区的碑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丝路古道遗址:铁门关关楼以北,东侧沿孔雀河的河道蜿蜒曲折,西侧是壁立万仞的陡峭山崖,这里是古代连接南北疆、沟通焉耆国与龟兹国的必经之地,也是古丝绸之路上唯一可以明确指定当时商旅行人通行古道的原始路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文化价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军事价值:铁门关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其险要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拱卫西域的重要关隘,见证了无数战争和历史变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交通价值:作为古代丝绸之路中段的重要关隘,铁门关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咽喉要道,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文化价值:铁门关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军事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铁门关介绍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在中国历史上留下许多名关,比如古代二十六名关:天下雄关嘉峪关,居庸叠翠的居庸关,剑门天下险的剑门关,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等,而号称天下最后一关的“铁门关”,它位于新疆库尔勒与塔什之间的山谷中。 公元266年司马炎篡魏建立西晋后,曾在这里设关,因其险固,无人破关,故称“铁门关”。铁门关是中国古代二十六关之一,有“中国最后一关”之称。它是焉耆盆地进入塔里木盆地的一道天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汉唐时期,铁门关也是拱卫龟兹的东大门。 从山海关到居庸关,再到嘉峪关,到铁门关,我国古代古代长城实际上是沿着北纬40度左右构建,其主要功能就是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 张骞两度出使西域,都经过了这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西汉侍郎郑吉曾在铁门关迎接一万二千骑兵过关,五万多汉军将士在铁门关以南的广阔原野上会师。 后来,汉明帝派遣大将班超出使西域,镇抚西域各国,使西域重新回到汉统治之下。之后,东汉的大将军班超曾驻守铁门关30年。 唐朝名僧玄奘西天经曾在铁门关停留讲经,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岑参曾在此作过《题铁门关楼》诗:“铁关西天涯,极目少行客。关门一小吏,终日对石壁。桥跨千仞危,路盘两崖窄。试登西楼望,一望头欲白。” 谢彬的《新疆游记》中有"两山夹峙,一线中通,路倚奇石,侧临深涧,水流澎湃,日夜有声,弯环曲折,时有大风,行者心戒"的记述,与眼前的这一景观十分相称。 铁门关位于新疆库尔勒市北郊8公里处,扼孔雀河上游陡峭峡谷的出口,曾是南北疆交通的天险要冲,古代"丝绸之路"中道咽喉。晋代在这里设关,因其险固,故称"铁门关",《水经注》中称铁门关所在的峡谷为“铁门关”,后人叫它“遮留谷”。据考证,铁门、铁门关实为同一关隘,其关址就在今铁门关遗址处,就此而得名。铁门关是中国古代二十六名关之一,景区中的主要景点有将军楼、碑林、关楼等,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铁门关景区大门,门额上的“铁门关”三个大字为新疆解放初带领解放军戍垦边疆、建立新疆建设兵团的王震将军所题。</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