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男儿志在四方

琥珀(距绝加微信加QQ聊天)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昨天上午,在歌庄广场参加了汶川县秋季新兵欢送会,会上,州委常委,汶川县委书记作了重要讲话。汶川是传承红色文化的地方;汶川是大爱汇聚的地方,更是需要我们感恩的地方。希望传承优良传统和作风,在部队加强锻炼,认真学习,文武双全,汶川的父老乡亲等候你们成绩优秀,不断出彩的佳音,不负重望,练好本领,随时歼灭来犯之敌,保卫祖国,保卫人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秋阳洒在广场的石板上,映出一片暖光。人群熙攘,笑声与叮嘱交织,像一首未谱完的送别曲。我站在角落,看着那些即将远行的身影——他们穿着迷彩服,肩披红绶带,胸前的花束还带着清晨的露气。那一刻,他们不再是孩子,而是即将奔赴远方的战士。有人低头整理衣领,有人抬头望天,仿佛在丈量自己未来的路有多远。好男儿志在四方,这“四方”不是漂泊,是使命;不是逃离,是奔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位年轻士兵站在花束堆成的小山前,身旁的姑娘笑着挥手,眼里却闪着光。他们没多说话,只是轻轻一握,便各自退开。那一瞬,我忽然明白,所谓“志在四方”,不只是豪情万丈的宣言,更是沉默中的担当。他们知道,远方有风雪,有孤独,有枪声,可他们依然选择出发。因为总有人要守在边界,总有人要站在风雨最前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横幅在风里轻轻晃动,写着“2025年汶川县秋季新兵欢送会”。数字年年更新,可那股热乎劲儿从未变过。老人们拄着拐杖来看,孩子们踮着脚张望,妇女们手里攥着刚包好的饺子,说要送到训练营。这片土地经历过破碎,也懂得重聚的珍贵。送走这些年轻人,不是失去,而是延续——把大爱传出去,把信念带回来。</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合影时,一位士兵站在中间,手里捧着花,笑得腼腆。他左边是个穿花衬衫的大叔,拍着他肩膀,像是叮嘱又像是鼓励;右边的女人轻轻扶了下他的帽子,动作温柔得像母亲。这一幕让我想起小时候村口送兵的场景,那时不懂,只觉得热闹。如今才懂,那热闹底下,藏着多少无声的骄傲与不舍。好男儿走出家乡,不是为了逃离泥土,而是为了让这片土地更安稳地呼吸。</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和一位老人聊了几句,接过对方递来的鲜花,郑重地敬了个礼。那姿势标准得不像练习,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我听见老人说:“去了好好干,别给咱汶川人丢脸。”士兵点点头,眼眶微红。这哪里是送别?分明是一代人把火种交给下一代,叮嘱他们走远些,再远些,把光带到更黑的地方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广场上旗帜轻扬,队伍整齐列队,像一排即将起飞的鹰。远处山峦静默,云雾缭绕,仿佛也在注视这场庄严的启程。有人举起手机,有人默默合掌,有人轻声哼起军歌。这一刻,没有悲情,只有力量。这些年轻人将去往天南地北,或许驻守高原,或许巡防边疆,但他们心里都装着同一个地名:汶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们站成一排,胸前的红绶带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像一团团不灭的火苗。背景的横幅写着“2025年汉川县秋季新兵欢送会”,虽地名有异,可那份热忱如出一辙。我忽然觉得,这样的场面在全国各地同时上演,是一种无声的共振。每一个被喊出的名字,都是一颗启程的星;每一次敬礼,都是一次对理想的确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群中,一位穿黑裙的女子专注地拍下视频,嘴里念叨:“得让爷爷看看,他当年送过的兵,现在轮到孙子了。”这句话像一根线,串起了几代人的记忆。从抗震救灾到参军报国,汶川人始终懂得,和平不是理所当然,而是有人替你扛着枪在走。好男儿志在四方,而四方的尽头,是万家灯火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在远处静静矗立,云雾如纱。人群散去后,地上还留着几片花瓣,被风吹着打转。我弯腰拾起一朵,轻轻放在石栏上。它不属于谁,却见证了这场送别。这些年轻人即将踏上的路,不会平坦,但正因为有这样一群愿意走出去的人,我们的家园才始终有希望、有底气、有未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好男儿志在四方,不是贪恋远方的风景,而是心中有责,脚下有路。他们带走的是一身戎装,留下的,是整个家乡的期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