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2🏃2025拉萨半程马拉松

拍歌

<p class="ql-block">  9月21日,2025拉萨半程马拉松在西藏自治区会展中心鸣枪开跑,7000名跑者在海拔3646.31米的高原赛道上完成竞技与挑战。</p> <p class="ql-block">  本届赛事为中国田径协会认证的A1级赛事,由拉萨市人民政府、西藏自治区体育局主办,拉萨市体育局承办,多单位协办并提供全方位保障,至今已成功举办五届。赛事规模从2018年3000人增至7000人,设半程马拉松(3000人)、10公里竞速跑(500人)、5公里健康跑(3500人)三个组别,以“雪域古城•圣地拉萨”为主题,赛道串联拉萨河谷、西藏博物馆、布达拉宫等景点,兼具高原风光与人文特色。</p> <p class="ql-block">  经过角逐,顿珠次仁以1小时13分58秒的成绩斩获半程马拉松男子组冠军,央增拉姆以1小时22分49秒的成绩斩获半程马拉松女子组冠军;索朗多吉以37分17秒的成绩斩获10公里竞速跑男子组冠军,阿旺拉珍以50分32秒的成绩斩获10公里竞速跑女子组冠军。所有参赛选手都展现出强劲实力与拼搏精神。</p> 体检领物一次性完成✌️ <p class="ql-block">  Z21次列车是中国铁路运行于北京西至拉萨之间的直达特快列车 。该列车自2006年7月1日起开行,现由青藏铁路公司西宁客运段负责客运任务。列车沿京广铁路、石太客专、太中银铁路、包兰铁路、兰青铁路、青藏铁路运行,全程3756千米,穿越北京、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西藏八省区一市。运行时刻:北京西站19:22发车,第三天11:42到达拉萨站,运行时间40小时20分钟。沿途停靠石家庄、太原、中卫、兰州、西宁、德令哈、格尔木、那曲等站。</p><p class="ql-block"> 列车使用BSP和25T型青藏高原版客车,在北京西至西宁区间采取15节车厢编组,包括8节硬卧车、4节硬座车、2节软卧车及1节餐车,满员可容纳867人,格尔木至拉萨区间加挂1节空调发电车。硬座360元,硬卧上720元、硬卧中742元、硬卧下763元,软卧上1144元、软卧下1186元,无座360元。列车设有全封闭的双层大玻璃、气动塞拉门、集便式厕所、航空气密技术及供氧装置等,随着列车行进、海拔升高,会开始全车弥漫式供氧,帮助乘客适应高原环境。</p> <p class="ql-block">  坐上火车到拉萨,入住花间舍,5天4晚300大洋,每晚75元[惊讶]老板穿一身迷彩服,兵味十足,一问才得知他哥在林芝当兵。一个人撑起一个客栈,长期住吧台值班,一切事务一人包揽,勤劳勇敢的老板,必须赞一个👍退掉起点会展中心的酒店,续住一晚,21日跑完下午飞成都✌️扎西德勒🙏</p> <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位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的玛布日山(红山)上。布达拉宫由吐蕃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赞干布主持兴建,建于631年,后随着吐蕃王国解体,其因天灾人祸而遭严重破坏。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为巩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颇章地方政权,重建布达拉宫,往后不断扩建逐至形成现之规模。</p><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按佛教坛城布局设计建造,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是集宫殿、灵塔殿、佛殿、行政办公机构、僧官学校、僧舍等诸多功能共计1267间房舍的大型宫堡式建筑群。建筑主体工程有白宫和红宫两大系统,白宫是历代达赖喇嘛施政和生活起居之所,红宫是宗教活动场所和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供奉之地,白宫围绕红宫的建筑形制,体现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社会体制。1959年以后,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十分重视布达拉宫的维修及保护,常年会拨发维修经费,并于1988年、2001年进行了两期的维修。1961年3月4日,布达拉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布达拉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布达拉宫是历世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赖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的地方。布达拉宫建筑及宫藏文物上集中体现了中国各民族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往交流交融,证明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  拉萨铜牛广场是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的一个特色文化广场,位于城关区北京东路与林廓东路的交汇处。作为拉萨市区的重要地标之一,这里融合了藏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风貌,是游客感受拉萨人文氛围的热门地点。</p><p class="ql-block"> 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尊高大的铜铸牦牛雕塑,高约5米,通体采用传统工艺铸造,牛角线条刚劲有力,肌肉轮廓栩栩如生。牦牛在藏族文化中被视为"高原之舟",象征着坚韧、力量与奉献精神——这与藏族人民在青藏高原的生存智慧高度契合。雕塑基座刻有藏汉双语铭文,简述牦牛对高原运输、农耕的历史贡献。</p> <p class="ql-block">  八廓街(别名八角街)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城关区,是围绕大昭寺形成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藏语意为“中转经道”。该街区始建于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最初为环绕大昭寺的转经道,现为由八廓东街、八廓西街、八廓南街和八廓北街组成的多边形街道环,周长约1000余米,包含35个街巷及199个居民大院,下辖4个居委会。2009年入选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23年11月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p><p class="ql-block"> 15世纪后,街区随大昭寺宗教地位提升发展为集转经道、商贸及居住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区域,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现存松赞干布行宫曲结颇章、唐蕃会盟碑等历史遗迹,保留手工石铺路面及传统藏房风貌。2012年起,拉萨市启动老城区保护工程,实施给排水改造、电力线路改造及古城特色风貌保护,运用三维扫描等技术手段修缮古建大院。街区内融合传统手工艺品店与咖啡馆、文创店等现代业态,形成文旅融合发展的新格局。</p> <p class="ql-block">  西藏博物馆坐落于拉萨市罗布林卡东南角,是西藏第一座具有现代化功能的博物馆。1994年7月列入西藏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援藏62项工程之一,于199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和西藏民主改革40周年之际落成开馆。博物馆占地面积5395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508平方米,展厅面积10451平方米。馆区中轴线上依次坐落着序言厅、主展馆和文物库房。西藏博物馆具有鲜明的藏族传统建筑艺术特点,同时又深刻体现了现代建筑的实用特点和艺术神韵。</p><p class="ql-block"> 2016年12月1日起,西藏自治区博物馆因改扩建闭馆。2017年10月28日,由国家投资6.6亿元实施的馆改扩建工程奠基动工。2022年7月8日,再次对外开放。截至2022年底,馆有藏品数量61200件/套,有珍贵文物43611件/套,年度观众总数为188114人。</p> <p class="ql-block">  罗布林卡位于西藏自治区拉萨市西郊,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夏宫 。藏语中“林卡”指花木繁茂、景色清幽的园林,“罗布”意为“宝贵、贵重”,“罗布林卡”即“宝贝园林”。始建于18世纪40年代,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因常在此沐浴治病,1751年清朝驻藏大臣出资修建乌绕颇章,1755年七世达赖又建格桑颇章并命名。后历经八世、十三世等达赖喇嘛扩建,至20世纪初形成现有规模。全园面积约36万平方米,有房374间,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古迹最多的园林,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建园林。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旦明久颇章为主体。格桑颇章是典型藏式建筑,最初为二层,后增修第三层,是达赖喇嘛举行宗教庆典、会见宾客等的场所。金色颇章建于1922年,位于西部,宫殿内外雕梁画栋,金顶装饰华丽。达旦明久颇章建于1954年至1956年,是近代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作,寓意“佛法永住”。宫苑布局分为东部和西部两大部分,每个景区都根据功能要求和自然环境设计,有宫墙深院、古木成荫之处,也有芳草疏林、繁花似锦之地,园内有植物100余种,堪称高原植物园。</p> <p class="ql-block">  拉萨团结公园“千年画卷”是该公园的核心景观。位于布达拉宫西麓、药王山脚下的拉萨团结公园内,是观赏布达拉宫的最佳点位。该区域历史上曾是湿地,后变为菜市场和商业区,2025年公园改造时恢复了历史水系,形成了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的湖面。“千年画卷”展现的是布达拉宫倒映在湖水中的美景,湖水如碧绸般清澈,岸边绿树成荫,各类花卉竞相绽放,人文古迹与自然景致和谐相融,宛如一幅延续千年的历史画卷,故得此名。它是拉萨市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成果,不仅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高品质的休闲游玩和拍照打卡的好去处,还打通了整个环布达拉宫水系生态带,成为候鸟栖息地、城市会客厅,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内涵和景观价值。</p> <p class="ql-block">从海拔3650米的拉萨飞到海拔84米的福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