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道溯源处 杏坛问初心——2025山东省教师培训专家培训纪实(1)

蓝天

<p class="ql-block">  九月的曲阜,千年银杏尚未染金,却已在晨露中透出温润的光泽。50位来自齐鲁大地的教师培训专家齐聚孔孟之乡,于2025年9月15日清晨踏入曲阜师范大学教师博物馆的门槛。这座以"师"为名的殿堂,正以斑驳的砖瓦与泛黄的典籍,向我们展开一幅跨越千年的教育长卷。</p> <p class="ql-block">  当开班仪式的余音还在耳畔萦绕,我们的脚步已轻轻叩响历史的门环。展柜里陈列的古代戒尺,木纹间仿佛还刻着"师者如父"的训诫;泛黄的《论语》批注本,墨香里依然飘着"教学相长"的智慧。在"万世师表"孔子的画像前驻足时,我忽然触摸到教育最本真的温度——那是三千弟子追随夫子周游列国的执着,是程门立雪时的虔诚守望,是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纯粹。</p> <p class="ql-block">  漫步在师德涵养展厅,当代教师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有“只要能培一朵花,就不妨做会朽的腐草——鲁迅”;“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有“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张桂梅”;有“一走上讲台,我的生命就开始歌唱——于漪”……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身影,让我想起开班仪式上领导的寄语:"教师的肩膀,一头担着民族的未来,一头挑着学生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  站在博物馆的玻璃幕墙前,望着窗外摇曳的杏树,我忽然懂得:此次培训不仅是专业能力的提升,更是一场精神的溯源之旅。当我们触摸历史的温度,感受师德的重量,那些关于教育的困惑与迷茫,或许会在圣贤智慧的烛照下渐渐明晰。而此刻,我们手中的笔,正蘸着曲阜的晨光,书写着新时代教育者的初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曲阜行吟·师道篇》</p><p class="ql-block">洙泗风清九月天,群贤毕至拜尼山。</p><p class="ql-block">杏坛绛帐凝霜简,绛帐弦歌绕泮泉。</p><p class="ql-block">戒尺犹存千载训,青衿长忆五更寒。</p><p class="ql-block">而今更续文明脉,五十园丁种玉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