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 深化“三个课堂”应用——林口县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同上一节思政课主题教研活动

林口县教师进修学校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习近平</b></p> <p class="ql-block"><b>  为贯彻落实“三个课堂”创新思政育人要求,9月17日上午,由林口县教育体育局、县教师进修学校、县教育信息中心主办的“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深化‘三个课堂’应用”--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同上一节思政课主题教研活动在林业小学拉开帷幕。县教体局、教师进修学校等部门相关领导、全县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教研员五十余人现场参加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本次主题教研活动包括课堂教学展示、备课思路分享及红色故事展示三个环节。课堂教学展示环节,由两位老师接力完成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下册第10课《我们爱和平》的三个课时授课。龙爪龙报希望小学王妍老师执教六年级《我们爱和平》(第一课时),古城镇林业小学肖庆光老师执教《我们爱和平》(第二三课时)。</b></p><p class="ql-block"><b> 两位老师以“价值观引领”为核心,引导学生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课堂中厚植家国情怀,激发民族自豪感与社会责任感,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b></p> <p class="ql-block"><b>  备课思路分享环节,两位教师将详细讲解和呈现她们对这堂课的理解和设计意图。</b></p><p class="ql-block"><b> 王妍老师的课堂把抽象的“战争伤害”转化为学生可感知的具体情境,完美避开了思政课“说教式”的常见问题,让“育人”目标落到了实处。</b></p> <p class="ql-block"><b>  肖庆光老师的设计始终围绕“四条主线”融合推进,时间线、空间线、认知线、活动线相互交织,推动学生从“认知”走向“践行”,完美落实“知行合一”。</b></p> <p class="ql-block"><b>  红色故事展示内容选自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金色的鱼钩》,林业小学的孩子们体验式、沉浸式的表演激荡人心。当岁月的长河奔涌向前,英雄的事迹始终是最嘹亮的时代强音。孩子们精彩的演绎,震荡人心,生动的课本剧表演为思政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让全县与会师生感受到了“大思政”的魅力。</b></p> <p class="ql-block"><b>  林口县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教研培训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员在总结中强调,小学思政教育不仅仅依托课堂教学,思政教育在实践中还要跳出“课程”的单一形式与学校的传统教育场景,要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融合起来,形成协同效应。家庭、单位、学校、政府、社会等各方形成育人合力,优化文化资源、人力资源、政策资源、课程资源、组织资源等,构建思政教育工作保障机制,完善系统、协同、多元化的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社会、学校和网络等多场域教育的新格局。</b></p> <p class="ql-block"><b>  本次教研活动采取线上线下同步参与模式,古城林业小学设主会场,全县各小学设分会场,活动采取移动录播设备进行全程直播,各小学对应学段师生近千人在线同步观摩学习。</b></p> <p class="ql-block"><b>  此次主题教研活动,既是对“大思政育人体系”的生动实践,也是深化“三个课堂”应用的具体探索。今后,林口县教育体育局将与县教师进修学校携手持续以主题教研为抓手,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推动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依托“三个课堂”创新思政育人模式,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新格局,为林口教育改革注入新动能。</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