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8日上午,我们从入住的马鸣驿酒店到新市古镇游玩。马鸣村离湖州德清新市古镇有9公里的路程,我们四人乘坐网约车来到新市古镇游览。</p> <p class="ql-block"> 新市古镇,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下辖镇,是江南七大古镇之一,德清县副中心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宁夏路34号,始建于公元308年,距今已有数千年历史,而建制历史就达1700多年。</p><p class="ql-block"> 新市前身为陆市又名仙潭,西晋时原陆市因洪水沉陷。众民迁至今地界始称新市,北宋新新市正式设立镇置,南宋时期因运河商贸繁荣成为浙北重要商埠,新市的商贸文化从时间可上溯到两晋,从地域能辐射到日本、南洋,尤其是丝绸贸易,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发源地之一。新市古镇浓郁的民俗文化和商贸文化堪称别具一格。</p> <p class="ql-block"> 千百年来居民临河而建,傍桥而市,形成典型的江南风情,新市是浙北地区大运河侧的重要商埠,自古繁华,民风质朴,人才辈出,自南朝著名道学家陆修静筑楼读书于此,自近代基督教理论国内研究学术权威、全国神学家赵紫宸先生,近代少年爱情小说家王嘉仑留下众多的人文胜迹,若流连其间,无不能领略此地的清纯与从客。</p> <p class="ql-block"> 新市古称仙潭,因水成市,因水成街,又因水被分割成18块,再由架在河面上充满浓郁水乡情调的72座桥梁连成一片,36条各具特色的弄堂贯穿于街市之间,现存明清古桥11座,包括太平桥(宋代石阶)、状元桥(南宋吴潜命名)、望仙桥等,串联起"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画卷。西河口水街保存最完整,沿河骑楼、石库门、砖雕民居展现清末民初商贸风貌,曾是《林家铺子》、《蚕花姑娘》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 新市古镇人文荟萃,南宋有状元诗人吴潜,清朝有影响日本一代画风的画家沈铨,现代有著名神学家赵紫宸和他的翻译家女儿赵萝蕤,中国古桥古船专家朱惠勇。</p> <p class="ql-block"> 新市古镇主要景点有:新市文史馆、陆仙楼、钟兆琳故居、沈铨故居、童润夫纪念馆、刘王庙、民间艺术馆、蚕文化馆、胡旭故居、觉海寺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 沈铨故居。故居现右厅堂三处,清代建筑,二千余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沈铨(1682年-1760年),字衡之,号南苹,浙江湖州德清新市镇人。少时家贫,随父学扎纸花。20岁左右,从事绘画,并以此为生。其画远师宋代黄家画派,近承明代吕纪,工写花卉翎毛,禽兽,设色妍丽,工致精丽、赋色浓艳,极尽构梁之巧。画人物得不传之秘。注重写实,画风谨严工细,造型准确生动。尝写《花蕊夫人宫词》为图,笔意殊极巧妙。</p> <p class="ql-block"> 雍正九年(1731年)应日本天皇之聘,偕弟子郑培、高钓等东渡日本,历时三年,形成"南苹派"写生画,深受日本人推崇,被称为"舶来画家第一",从习画者颇多,日本江户时代长崎画派即在其影响下形成,尤以圆山应举最为著名。</p> <p class="ql-block"> 南圣堂始建于清代乾隆年间,咸丰元年、民国十一年、2008年历经三次重修,建筑面积约40平方米,为大运河浙江段唯一一处历代渔民祭祀之地,祀渔神、蚕神、农神。</p> <p class="ql-block"> 新市河埠群。新市现存古河道约3360米,明清驳岸约1500米,河埠110个,河埠千姿百态,造型独特。新市市河形成于宋元年代,晋永嘉年间镇人朱泗发起疏浚,为运河重要文化遗产,省级重点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 听雨亭,这座亭子造型古朴,飞檐翘角,立柱配有木靠椅,可供游人休憩。亭内常有人倚栏听雨,感受水乡特有的宁静氛围。</p> <p class="ql-block"> 钟兆琳故居,清代咸丰末年,钟兆琳曾祖父钟桂溪开设钟新泰酱园,至1978年,古代建筑折除百分之八十,现存二进厅堂800余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钟兆琳(1901-1990年),号琅书,新市镇人。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科学家,我国电机制造工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为中国电机学会终身荣誉会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荣誉会员。1923年南洋公学毕业,次年留学美国著名学院康奈尔大学,1926年春获理工科硕士学位。1927年回国任教上海交通大学。20世纪30年代,指导并参与研制我国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和电动机,促成我国第一家民族电机制造厂,成功设计了分裂芯式电流互感器、频率表、同步指示器等仪器仪表。</p> <p class="ql-block"> 驾仙桥始建于宋前,又名日晖桥,俗称石灰桥。桥长17米,顶宽2.85米,拱跨6.7米,拱高4.5米,该挢气势雄伟,两旁民房店铺毗连,将古桥夹在其中,桥舍相映,古色古香。</p> <p class="ql-block"> 南天师道的"教主"陆修静在新市古镇隐居时,住在东栅水潭边的一间小房子里,传说每当陆仙人入潭沐浴之时,上空便有"道光"浮现,故称"仙潭"。陆修静"驾鹤西去"之后,人们便在仙潭边上修建此桥。受陆修静之影响,至今,新市古镇中的很多建筑和桥梁的名字很多都保留着"仙"字。</p> <p class="ql-block"> 吟仙亭是古镇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明清街与西河囗交叉处,呈尖顶菱形六边亭,飞檐翘角,木制靠椅环绕,体积小巧仅容两三人并坐。亭上刻有对联:"忆昔真仙此炼丹佩清深夜下尘宪,自从跨鹤归蓬岛水满寒潭月满山"。</p> <p class="ql-block">通仙桥</p> <p class="ql-block"> 明清直街,开街于明前,南连南汇街,北接陈家潭,全长80米,明清至民国期间成为新市主要商业街之一。清代至民国开设的主要店铺有财源茶楼、泰山堂药铺、陈万顺铜锡店、铁钉店、老官肉店、徐永顺箍桶店、沈家兴杂货店、白铁店、张永森南货店、陈万祥京货店、程正大糕团店等三十六家。</p> <p class="ql-block"> 财源茶楼系晚清建筑,占地百余平方米,结构严谨,建筑精巧,外有楼梯方便古代茶客饮茶,为浙江省保存较完整且原汁原味的清代茶楼之一。</p> <p class="ql-block"> 新市镇文史馆,该馆为德源当旧址,为清代晚期建筑,原有七进深,有江南第一大当之称,现存二进深,400余平方米。2005年重修辟为新市文史馆,展示新市历史文化与文物,有助于了解新市古镇的历史、民俗与人文,以及不同时期的新市建筑在不同的"名人效应"之下所体现的传统与精神。</p> <p class="ql-block"> 陆仙楼。古时,新市谢家园有陆仙楼,纪念南朝道学家陆修静,1970年毁。2007年在现址重建,现有面积300余平方米,内置全国唯一之五体书碑《简寂陆真人碑记》,为古陆仙楼原物,清代顺治十六年置。</p> <p class="ql-block"> 陆修静(406-477年),字元德。南北朝时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道教上清派宗师,三国吴丞相陆凯的后裔。</p><p class="ql-block"> 陆修静出身士族,幼习儒术,后来入山修道,好方外游,遍历云梦山、衡山、罗浮山、峨眉山等名山胜地。元嘉年间(424年-452年),宋文帝刘义隆闻其名,请他讲经说法。太后王氏更是执门徒之礼。大明五年(461年)来庐山修道,构筑精庐居处修道,是为简寂规。自此,以简寂观为大本营研经传道授徒长达7年之久,为天师道势力的发展和影响的扩大作出了极大贡献。宋明帝刘彧泰始三年(467年),被皇帝召到建康,在北郊天印山筑馆住下,积极收集整理道经,并对江南天师道组织进行整顿和改造。</p> <p class="ql-block"> 陆修静在简寂观中致力道教经典的搜集、整理,加以分类,列为洞真、洞玄、洞律三部,合称"三洞经书",并撰写了"三洞经书目录",这是最早的道藏书目著作,为道教经典的收集整理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刘宋开明元年(477年),陆修静在建康景德观辞世,享年71岁。陆修静在死后获得了比生前更崇高的地位和荣耀,就在他死后不久,宋后废帝便赐之谥号"简寂先生"。宋徽宗上台后,加封为陆修静为"丹元真人"。</p> <p class="ql-block">陆修静塑像</p> <p class="ql-block"> 陈家潭又名神驾潭,乃古景"三潭夜月"之一,因明代大族陈家世居于此而得名,陈家历代乐善好施、行善积德,为表感激和钦佩,新市百姓自发地把陈檀家所在的南潭街称呼改为"陈家潭"。古时潭水清冽、深不见底,近百年几次大旱如民国廿三年亦不涸。</p> <p class="ql-block"> 陈家潭(望仙桥、会仙桥、驾仙桥、大宅院、电影《蚕花姑娘》外景地)</p> <p class="ql-block"> 会仙桥始建于唐代以前,为无名木桥。明嘉靖、清嘉庆年间均有重修。桥长11米,宽2.5米。相传唐代八仙铁拐李、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何仙姑云游江南,相约在此会面,故曰"会仙桥"。</p> <p class="ql-block">会仙阁</p> <p class="ql-block"> 望仙桥始建于宋前,系单孔石梁平桥,东西向横跨于新市陈家潭与西河口交汇处市河上,桥长7.9米、宽3.1米,是电影《林家铺子》、《蚕花姑娘》外景拍摄点之一。</p> <p class="ql-block"> 党史馆,始建于2017年11月,2021年6月改造提升后正式启用,占地面积约75平方米。馆内还原了德清县第一名党员王仲劬中医外科诊所场景和秘密通道区,详细介绍了德清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的经过以及早期党组织活动情</p> <p class="ql-block"> 西河口(老式河埠、骑楼、长廊、古桥、电影《林家铺子》外景拍摄地等)</p> <p class="ql-block"> 广福桥始建于宋代,系三孔石梁平桥,明清二代均有重修,桥长12.6米、宽2.2米、高2米。1962年5月,电影《蚕花故娘》主演尤嘉的倩影出现在广福桥上,从而声名鹊起。</p> <p class="ql-block"> 新市名人碑廊,是古镇内一处集中展示历史名人碑刻的文化景观,位于西河囗历史街区边,碑廊收录了与新市古镇相关的历史名人题刻、传记或纪念性碑文,如南朝道学家陆修静、清代画家沈铨等,部分碑刻记载了古镇的商埠历史或人文典故。</p> <p class="ql-block"> 童润夫纪念馆,该馆建于2012年,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展示了童润夫及家族的主要事迹。</p> <p class="ql-block"> 童润夫(1896-1974年),名有翼,新市人,纺织科学技术专家,中国纺织工业先驱。早年在苏州求学,1916年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留学,并在和歌山纺织厂学习。回国后投身实业救国,为我国纺织业作出巨大贡献,历任上海日商大康纱厂工程师、鸿章纱厂厂长。参与创办中国棉纺织实验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诚孚公司于1954年经批准实行公私合营,童润夫任总经理,其后,童调任上海市棉纺织工业公司总工程师,参与领导上海各公私合营棉纺织厂的生产技术工作。</p> <p class="ql-block"> 太平桥,为单孔石桥,东西向横卧于西河口市河。始建于晋朝,稳固于宋朝,几乎与新市古镇的建制史同"岁",明清时期得到重建被作为古迹加以保护。如今单孔+石柱的外观基本维持住了120年前最后一次翻修时的模样,两侧栏杆仍保留石狮数个亦为历史遗存,桥石基座上刻有楹联。当地流传这样的风俗:新婚男女从桥上经过,可期太平吉祥。</p> <p class="ql-block">进士坊</p> <p class="ql-block"> 刘王庙,始建于南宋,是为纪念南宋抗金名将刘锜所建,源自宋代。刘錡为守江南一方土地立下了赫赫战功,"以二万人破金兵数十万"。其山门庄严肃穆,牌坊石刻"刘王庙"三字为楷书阳文,下方刻有浮雕"二龙戏珠"与"狮子滚绣球"。朝南封火墙上的砖雕《三国演义》片段及人物、骏马等,仍有较高的观赏和考古价值。</p> <p class="ql-block"> 刘锜(1098-1162年),南宋抗金名将,都昌(今汉西都昌)人,与岳飞、韩世忠等并称"中兴四将"。他早年随父征战西夏,后于顺昌之战(1140年)击败金军,并协助岳飞北伐。次年柘皋之战再破金军。刘锜性格豪爽、果断,深受百姓爱戴。晚年后虽受罢兵权,仍率军抗击金军,但因病未能继续抗金,但其军事成就与民族精神至今仍被纪念。</p> <p class="ql-block"> 刘王庙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遗存,包括戏台、大殿等,但目前仅部分区域开放。</p> <p class="ql-block"> 老戏台,位于刘王庙内的一方保存完好的古戏台,沿用至今,每年蚕花庙会上的社戏、新市一些剧团和票友的演出会在此举办。戏台之下的内院中保存着一面源自清代至民国初期的戏文"手绘墙",是京杭大运河上的各个地方曲艺剧种由南向北再由北向南流传、回转的上百年过程中的一些不可多得的珍贵记录。</p> <p class="ql-block"> 江南蚕文化馆,该馆为清代方有顺茶叶行旧址,占地约400平方米,清中期建筑,以画栋雕梁富丽堂皇著称。馆内主要展示新市悠久的蚕丝文化以及养蚕、缫丝全过程,珍贵文物有乾隆十年所立的《奉宪禁碑》。</p> <p class="ql-block"> 迎圣桥原名福地桥,始建于唐前,桥长19米、顶宽4.7米、拱高3.1米。南宋绍兴年间,传宋高宗赵构被金兵追杀,迁都临安,路经新市,过福地桥,官兵百姓纷纷跪迎圣上临桥,为纪念高宗御驾,故更名为"迎圣桥",现桥为清代重建。</p> <p class="ql-block"> 觉海寺,位于新市古镇北街迎圣桥(现称寺前桥、如意桥)北堍,坐北朝南,占地约4000平方米。始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建成"大唐兴善寺",分山门、金刚殿、大雄宝殿、观音殿。除大雄宝殿于咸丰十年被太平军毁,余皆为明清建筑,其中放生池与接凡挢石拱为宋元文物,一米莲花柱础与石柱构件系唐宋原物,天王殿也弥足珍贵。</p><p class="ql-block"> 觉海禅寺由新市人钟思染购得南朝齐国大夫朱安期墓地,报请湖州刺史薛戎于朱墓建寺,不久寺毁,又有彝昌鼎力重建。至唐代时由唐燕公书匾额,悬桂山门,其书直径三尺,书体壮益。</p><p class="ql-block"> 觉海寺是一座风景优雅、香火旺盛的千年古刹,民间有"先有觉海寺,后有灵隐寺"的说法。其大雄宝殿上悬挂的匾额,为著名佛学大师赵朴初先生亲笔所书。</p> <p class="ql-block"> 钟楼弄,长180米,宽约1.7米,位于觉海寺旁。优美典雅、古色古香,极富江南水乡情调。弄的一头是波光粼粼的市河和造型优雅的迎圣桥,古刹、小桥、流水、深巷四景合一,构成一幅古朴的图画。</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p> <p class="ql-block">钟楼</p> <p class="ql-block">接凡桥</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