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静好,桥影流长

东张西望

<p class="ql-block">  东张西望 :摄影(1411393)</p> <p class="ql-block">  游历建水古城,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建水的古桥,建水三座著名古桥—双龙桥、天缘桥、乡会桥,这不仅是古代滇南交通网络的枢纽,更是建水“滇南邹鲁”“文献名邦”历史地位的重要见证。它们以独特的建筑艺术、功能意义与文化象征,串联起建水的商旅往来、水利智慧和民间信仰。</p> <p class="ql-block">  建水双龙桥,俗称十七孔桥,这样子的桥,全国只有两座。另一座在北京颐和园,它们一南一北遥相呼应,可以说是兄弟桥了。</p> <p class="ql-block">  五月中游建水双龙桥,只见桥身十七孔连缀如巨龙横卧,三座飞檐阁楼层叠交错,形成"楼中有楼、檐外有檐"的独特建筑韵律。‌‌青石砌筑的桥体历经两百年风雨,仍展现纵联分节并列式的精妙结构设计,既疏导水流又确保稳固,印证古代工匠"以巧制胜"的建造智慧。‌‌</p> <p class="ql-block">  桥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初为三孔石桥,道光年间增建十四孔,形成总长148米的十七孔桥身,以巨石砌筑展现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  双龙桥横跨泸江河与塌冲河交汇处,148米长的十七孔青石拱桥依次展开,形成连续的半圆形桥洞。河水倒映桥孔时,会产生“珠链圆环一半在水上,一半在水中央”的独特视觉效果,如同一串浮于碧波的珍珠项链。桥身两侧河岸密植垂柳,春夏绿荫如烟,秋冬枝条低垂,与青石板桥面共同构成水墨画般的意境。‌‌</p> <p class="ql-block">  桥中建有三座飞檐式阁楼,楼中有楼,桥楼相映,蔚为大观,不失为我国造桥史上极为珍贵的杰作。两端阁楼略小,居中一座大而壮观,素有“滇南大观楼”之称。<span style="font-size:18px;">木构件卯榫结构堪称明清建筑活化石。‌‌</span></p> <p class="ql-block">  去团山民居游历,遇见了乡会桥,这座三孔石拱桥,建造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至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桥长30米,东西两端引桥各长25.3米,桥廊长和桥面宽均为7米。更令人惊叹的是,桥面由名为“文星阁”的主楼阁和次楼阁完全覆盖,形成了建水地区唯一的风雨廊桥。明清时期,建水文风鼎盛,出过文武进士、举人千余人。乡会桥是学子赴临安府参加乡试、会试的必经之路,桥上文昌阁寄托着“金榜题名”的祈愿。</p> <p class="ql-block">  建水乡会桥真的很美,来这里近距离欣赏的人非常少。由于上游截流,站在桥边,无意中看到一个农夫赶着一群牛在干枯的河床上走,很有生活感,真实。</p> <p class="ql-block"> 从团山民居往回走,赶在是夕阳西下时,再看双龙桥, 因桥跨泸江、塌冲河(喻为“双龙”),取“一桥锁双龙”之意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将其列为全国十大古桥之一,与北京颐和园十七孔桥并称“南北双璧”。桥身石雕龙头龙尾、年节祭祀活动等体现了地方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意境与桥影相融,湖面浮光跃金如印象派油画,晚霞与初升的月亮在桥身轮廓间形成静谧的蓝调交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