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红色的底色像一团燃烧的火焰,映照着那句“青春风华正茂 参军无上光荣”,金光闪闪的字仿佛在跳动,像是年轻心跳的节拍。我站在这样的海报前,仿佛听见了军歌在耳边响起。那三个人影剪影,敬礼的姿态挺拔而坚定,像极了诗中所写的“一身戎甲赴征兵”。他们背后那轮明月,不像是夜晚的静谧,倒像是黎明前的曙光,正等着这群年轻人去迎接。我忽然想,若把这首《七律·赞新兵入伍》写成书法,就该用这般热烈的红纸黑字,或是金墨洒在深红宣上,字字如铁,句句如钟。</p> <p class="ql-block">吉水县的秋天,风里带着草木的清香。欢迎大会的横幅在风中轻轻摆动,像一面无声的旗帜。“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这句话不是口号,是刻在每个人脸上的神情。我坐在台下,手里握着毛笔,纸上还未落墨,心却早已随着县委书记杨小成的致辞起伏。新兵们列队而立,肩披红绶带,像一排挺拔的松。我想起诗中那句“参戍九州勇上任”,他们不是走向军营,是走向山河的脊梁。这一刻,我提笔写下第一句:“一身戎甲赴征兵”,笔锋刚劲,如出鞘之剑。</p> <p class="ql-block">合影的人群站得整整齐齐,笑容里带着骄傲。“一人参军 全家光荣 永远跟党走”,这不只是标语,是刻进血脉的信念。我看着他们,忽然明白,书法不只是写字,是写心。那金色的星星在红背景上闪烁,像极了诗中“荣辉桑梓映蓬瀛”的意境——荣耀不只是个人的,是照亮故土的光。我试着用楷书写下这句,一笔一画,都像在为这群年轻人刻下名字。他们的青春不只属于岁月,更属于这片土地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年轻人站在建筑前,军装笔挺,目光如炬。他们不说话,但那种庄重的气息,让空气都变得肃然。我站在一旁,手里的笔迟迟未落。写诗容易,写情难。这首《七律》里,“军歌浩壮岁华争”一句,我反复写了十几遍,总觉不够。直到听见他们齐声唱起军歌,那声音如潮水般涌来,我才终于写下——笔走龙蛇,墨染纸背,仿佛听见了岁月在争鸣。</p> <p class="ql-block">这首七律•赞新兵入伍,刻画了应征青年一腔热血滿怀家国情怀入伍,勇跃报名参軍报效祖国报效人民的生动场景!诗歌中字字铿锵,像战鼓,似号角。我一遍遍临摹,从行书到隶书,再到篆体尝试。每一种字体,都像在讲述不同的故事。行书如行军,流畅而有力;隶书如列阵,规整而庄严;篆书如古训,深沉而悠远。写到“全民拭目期功就”时,我停了停。这不只是期待,是千家万户的目光,落在每一个挺起胸膛的年轻人身上。我换了一支大笔,蘸浓墨,一气呵成。纸上的字,仿佛也穿上了军装。向今年秋季应征参軍的新战友表示崇高敬意!</p> <p class="ql-block">蓝天、绿草、迷彩服,新兵们像一排青松,站成祖国的防线。我站在草坪边,铺开宣纸,就地书写。风有些大,纸角翻飞,我用石块压住四角,像压住内心的激动。写到“光耀门庭誉此际”,忽然觉得,这不仅是诗,是誓言。每一个字,都该有重量,像肩上的责任,像胸前的勋章。我用魏碑体写下这句,方正刚毅,如军姿挺立。</p> <p class="ql-block">“秋季”二字挂在横幅上,像季节的交接,也像使命的传递。我看着那些士兵,他们站得笔直,仿佛时间都为他们静止。我手中的笔,轻轻落下,写下整首诗的最后一句:“荣辉桑梓映蓬瀛”。写完,抬头,阳光正好洒在他们肩上,那抹红绶带,像极了初升的朝阳。我忽然明白,书法与从军,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用一生,写一个“正”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收起笔墨,望着这群即将远行的年轻人,轻声念道:“一身戎甲赴征兵,人有豪情卫塞城……”声音不大,却像种子,落在风里,等着在远方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成为中华神州大地的钢铁长城,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成长为中华民族复兴的中流砥柱坚强力量!!!</p><p class="ql-block">解放軍是大熔炉、大学校!衷心祝愿年青的新战友们在部队得到全面学习锻炼!成长为中华民族复兴的排头兵、领路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