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晶晶诵读</p> <p class="ql-block">既然神就是人的本质,纪伯伦真正关心的也就是人。纪伯伦对人类的爱完全超越区域种族,甚至超越了生和死。但他对人的爱并不盲目,他清楚地看到人的多重性:人既有神性,又有人性,还有低于人性的侏儒性。关于人性,纪伯伦强调的是善而非恶,在《先知》中,他把恶视为善的扭曲或丧失,是“善被自己的饥渴折磨而成”。在自然状态下,人既不高于罪犯,也不低于先知。纪伯伦不仅崇尚人,而且崇尚个人,因为每个自我都既小又大;既是碎片,又是穹苍;既是沙与沫,又是大海。而每个灵魂又都是平等的,人与人的关系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每个个人都有完善自己的可能性,人应该以自己的神性来克服自己的侏儒性,实现自己的价值,做自身的先驱,最终超越“小我”,升向自己的“大我”、“真我”,与“万物合一”,与上帝合一。 纪伯伦说过:“我的生命原是两个生命:一个生命,我用来工作、研究,与人们交往和斗争,穷尽人们内心的秘密;另一个生命,我把它用在遥远的、宁静的、严肃的、神奇的,划不清时间和空间界限的地方。”凭着他的悟性与智慧,纪伯伦在四十岁便写下了享誉世界的《先知》。他的悟性是艺术家的悟性,洋溢着青春气息。他的智慧是诗人的智慧,用形象和寓言来说出人生的真理。纪伯伦始终认为思想是诗的绊脚石,对他来说,“诗不是观点的表达。它是从流血的伤口或微笑的唇间涌出的一首歌”。他正是这样来创作的,他的形象别致而又深刻,令人难忘,人们会记住:理性是舵,激情是帆;会记住:爱情是个打谷场…</p> <p class="ql-block">婚 姻---纪伯伦你们一起生,还将天长地久在一起。当死神的白翼结束你们的岁月,你们将在一起。是啊,即使在默念上帝时,你们也将在一起。可是在你们的合一中,仍需留有空隙,好让天堂的风儿,在你们之间飞舞。</p><p class="ql-block">彼此相爱,却不要让爱成为束缚:不如让它成为涌动的大海,两岸乃是你们的灵魂。互斟满杯,却不要同饮一杯。相赠面包,却不要共食一个。一起歌舞欢喜,却依然各自独立,鲁特琴弦根根分开,却也颤发出一个乐曲。</p><p class="ql-block">相互交心,却不是让对方收藏。因为唯有生命之手,方能收容你们的心。站在一起,却不要过于靠近;圣殿的大柱全都分开站立,橡树和柏树,不在彼此的阴影中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