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 者 学 伟</p><p class="ql-block">图 片 网 络</p> <p class="ql-block"> 黄大光出生在川东华莹山一个偏辟的小山村里。兄妹四个,他是最小的幺儿。俗语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这一点黄大光没有体会到。由于穷,一年四季最大的体会是饿,吃不饱。山区,田少地少。吃的总是包谷,红苕。白米饭要过年过节,有客人来了才吃。米饭底下也总是压着红苕。长辈吃米饭。老婆娃儿吃红苕饭。吃肉是奢望。要等到过年才能大吃一顿,让青绿的肠胃润滑一回。穿呢?黄大光从小就没穿过新衣服。新衣服总是哥哥穿旧了,改给姐姐穿,姐姐穿破了又改给黄大光穿。所以小时候的黄大光总是穿着补疤的衣服。村里的娃儿就叫黄大光“补疤娃”。</p><p class="ql-block"> 不过,黄大光少时聪慧,读书得行,每次考试总是全班第一。后来在读乡小学时,每年学校年未大考,也是全校第一。黄大光给老爹拿回大红奖状,抽着叶子烟的老爹,那如枯树皮的皱脸上终于露出了一絲笑容。在土坛中掏出一大块麻糖作为奖赏。</p><p class="ql-block"> 乡小的校长踫到黄大光的爹也招呼到:“黄老抠,你这娃儿有出息,将来能考个大学给你光宗耀祖哟。”黄老抠忙说“谢谢校长栽培!”</p><p class="ql-block"> 黄大光爹本名叫黄朝富,结果日子是越过越穷。越穷就越抠门。村里人就叫他“黄老抠”。不过娃儿多,日子苦,不抠门咱办呢?黄大光这个幺儿读书行,就更花钱,就只有更抠门。黄老抠的衣服也是补丁压补丁的。</p> <p class="ql-block"> 黄大光有志气,读书越来越凶(重庆人说凶是很好的意思),从镇中又考到县中学,那是很风光的。假期回家,深夜家里能点煤油灯读书的只有黄大光才有特权。其他人一律天黑睡觉,节省灯油钱。黄老抠也只能坐在大石磨的木凳上抽早烟。夜深月圆,虫鸣蛙叫。旱烟锅头的小火光一闪一灭。黄老抠心里焦,这幺儿能考上大学,在全村就是他光宗耀祖的大事。给这娃儿取名就是这个意。可学费钱那来呢?这四个娃儿就幺儿读得书,全家就保他,其他三个娃儿就只好掘地做农活了。</p><p class="ql-block"> 黄大光不负重望,终于考上了重庆师范大学。全村人都喜气洋洋,村里终于出了一个大学生。黄老抠也舒展了皱眉,将家里的两头肥猪买了。一头肥猪钱准备给幺儿交学费。另一头肥猪杀了,宴请全村父老乡亲。他黄老抠,一生也终于大大方方了一回。这时侯黄大光才觉得父母对他这个幺儿是深爱在心里的。</p><p class="ql-block"> 黄大光带着全村人的希望到大城市的大学校里读书了。</p><p class="ql-block"> 春去秋来,四度寒暑。黄大光读书刻苦,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夜自习的教室,也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图书馆的学生。吃饭蔬菜多,肉食少。有时一顿三两饭一份素菜就行。到星期天才吃一份红烧肉奢侈一下。同学聚会从不参加,别人请你一回,你总得回请别人一次吧。钱那里来?老爹劳作一天,工分才值二毛钱。我能读大学是全家人一分钱一分钱抠出来的。我唯有刻苦,刻苦,再刻苦,才能对得起父母,兄姐的一片苦心,吃得苦中苦,才能方唯人上人嘛!</p><p class="ql-block"> 黄大光以全年级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并留校任教师了。第一年的工资,他卖了一只上海牌手表,卖了一双黑皮鞋。又给家里寄了一百元回去。</p><p class="ql-block"> 黄老抠在村里有了一点名气,乡里乡亲的都说黄老抠有福了,娃儿给寄了100块钱哟。那时的100块钱管用,拿到现在要值1万多元。黄老抠这时才值办了一套蓝色中山服,走村窜门的也要穿一穿,享受幺儿带回的幸福。</p> <p class="ql-block"> 黄大光在大学里教数学,课上得好,将深奥的数学原理通俗化,让学生都觉得数学好有趣呀!黄大光找到了数学的感觉,觉得数学好美。课余,他都在单身宿舍研究数学原理,星期天就拿几个馒头,泡一点花茶,当然买不起一级花茶,只能买点五级茶沫来泡茶。就着冷馒头,吃点咸菜。从早到晚的看书,推演公式。这样的生活,黄大光觉得很幸福。</p><p class="ql-block"> 在学校,黄大光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又被同学们评为“最佳讲师”。科研能力強,有好几篇论文上了《北大周刋》。黄大光更有力量了,决心搞点类似“1十1=2”那样的哥德巴赫级别的世界级难题。黄大光特别的刻苦努力,晚上只睡几个小时觉,饿了就喝点酱油水。他已经完完全全沉浸在他的数学世界中成了一个“数学痴”了。</p> <p class="ql-block"> 黄老抠从大山里坐了一天的汽车赶到城里来看过幺儿黄大光,带了一点华莹山的脆皮柿子和一些土茶。看到儿子穿着中山装,上衣口袋里又别着钢笔。鼻子一酸,老泪差点掉了下来。,这一辈子的苦没有白吃,总算培养了一个有出息的儿子。黄大光带老爹下馆子吃了一顿饭,又让老爹看了看校园。黄老抠一辈子都没看到过学校里还有五层高楼,唉!知足了。黄大光要带老爹去开了旅馆。可老爹死活不肯。对黄大光说:“住一夜旅店要花两元钱,买盐,买煤油点灯一家人一个月都够了。我今天进大城市开了眼界,又看到你就知足了。我到汽车站候车室坐一晚,明天就回家了。你莫送我。”黄大光那天晚上要给学生上一个讲座,没时间送老爹。看着老爹远去的背影。黄大光的眼泪刷地就流下来了。</p><p class="ql-block"> 正当黄大光刻苦努力奋斗,准备大展宏图之时,“文革”来了,来时天天开“斗私批修”会,人人都要怀揣红宝书,学毛选,谈体会闹革命。黄大光根红苗正,属革命接班人之类,大批判也批不到他头上。黄大光的脑海中还是他的数学世界。一天开大会,批斗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黄大光脑子中突然闪现灵光,解题的公式出来了。他摸摸身上无纸,就在红宝书的扉叶上记下了公式。</p><p class="ql-block"> 这下祸事来了。敢在红宝书上写黑字,敢在红宝书上记公式,敢在领袖像下乱写乱画,什么态度,什么动机,不尊敬伟大领袖就是反革命,就是彻头彻尾的反动学术权威。接下来,黄大光被揪上台子,挂黑版子,被革命群众批斗。台下一片“打倒黄大光,打倒反革命分子”的呼声如雷贯耳。黄大光懵了,怎么一下子成了反革命。台上有人揭发:“黄大光虽然出身贫苦,上学成绩优秀,但不关心政治,一心搞学术,思想上早就开始变质了。他老爹从农村来看他,他竟然六亲不认,当天就将老父亲赶回家,这真是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认爹和娘,这是什么阶级感情呢?他还说,攻下世界难题可以为国争光。但他的思想是想出国留洋,这不是要叛国吗?”于是台下又是一片“打倒xxx”的呼声。</p><p class="ql-block"> 不久,组织上将他下放到“五七”农场,喂猪,种地,挖地,担大粪,改造思想。黄大光虽然出身农村,但从小读书没有做过农活那日子也苦得很。夜晚,还要在牛棚中开他的批斗会。但黄大光解忧的方法就是他的数学难题。他常常在脑海中推演他的数学题,如高明的棋手在脑子中下盲棋。</p><p class="ql-block"> 不久,黄老抠带着一个村姑到农场来看他。看到又黑又瘦的幺儿,老爹也是老泪纵横的。老爹说:“幺儿,不要紧,苦日子,挺挺就过去了。好好改造,重新做人。老爹看到你都三十岁了,也不成个家,爹入土都不安。村里的翠花姑娘愿意嫁你,你就点过头,圆了老爹的梦吧。”黄大光想到自已已经成了反革命,别人愿嫁都是自己恩人了,还挑什么呢?于是向老爹点点头。第二天黄大光向工宣队请示后,就在当地乡政府与翠花领了结婚证。</p><p class="ql-block"> 第三天,老爹就领着媳妇翠花回他的华莹山穷山村去了。黄大光也草草地结了婚。</p> <p class="ql-block"> 苦难的日子中,黄大光还是偷偷地研究数学。在农场劳动四年后,黄大光回到学校,继续劳动改造,在后勤部门烧锅炉。他相信日子再苦难,总有尽头。世上那有永恒的事情,不断变化才是事物的终极命题。</p><p class="ql-block"> 文革结束后,黄大光平了反,又重新走上了讲台,当了教师。科学的春天终于来到了。黄大光特别珍惜时光,过日子就象数学公式一样准确。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论文《数论》终于发到世界数学顶级期刋《数学年刊》(Annals of Mathematics)上了。全校震惊,校长在年终总结大会上,亲自向黄大光颁发了“优秀科研工作者”的奖状。改革开放后,大学开始恢复职称评定。黄大光第一个评上了副教授。</p><p class="ql-block"> 黄大光在历经苦难后终于迎来了辉煌。那一年黄大光已经40岁了。黄大光打电话给老爹,说,评上了副教授,可以带家属进城了,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黄老抠不知副教授是什么?就问小学校长,校长说:“副教授吗?相当于副县长,你黄老抠要享清福了,恭喜!恭喜!”</p><p class="ql-block"> 村里的翠花也苦出头了,带着黄大光刚上小学的儿子进了重庆城里头居住。</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的秋天,天气清爽,天格外的蓝,歌乐山层林尽染,一片绚丽多彩金黄色。黄大光所在的数学教研室全体成员决定到峨眉山去秋遊,以庆祝大才子黄大光为重师争光。</p><p class="ql-block"> 峨眉山深秋很美,山里霜重色浓,红叶遍山,至清的溪流缓缓地流淌,螅蟀躲在草丛中“呕呕”地叫过不停,山林很静。遊人不多,羊肠小道很陡峭。黄大光们一天就登到金顶。第二天凌晨三点起床在金顶看日出。五点左右,茫茫的鳥云层中一个桔红色的太阳只露了一小点,渐渐升起来的太阳是红色的,当升高些时,突然,太阳就发出万丈光芒。黄大光虽是中年,但有使不完的干劲。他觉得自已就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意气风发,会永远前进。</p><p class="ql-block"> 下山的路很陡,很难走,崖边的草丛遮挡了人们的视线,草丛下就是万丈深渊。大家都走累了。黄大光就鼓舞大家的士气,我给大家朗颂一道毛主席诗词吧!</p><p class="ql-block">《沁园春·长沙》</p><p class="ql-block">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p><p class="ql-block"> 大家坐在石梯上,听黄大光用浑厚的带在滋性的声音朗颂。黄大光面向同事,背对悬崖峭壁。当黄大光朗颂到:“帐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时情绪高昂,挥动手势,习惯性地往后退了两步,谁知草丛是虚,悬崖是实,只听黄大光“啊”了一声,就摔下了悬崖。同事们惊呆了,一时间的惊恐,使天地瞬间静默。</p><p class="ql-block"> 三日后,学校为黄大光举行了追悼会。翠花带着孩子参加了追悼会,当校长与翠花握手时,翠花瘫软在地,大声呼叫:“黄大光,你走了让我们娘俩怎么活呀……!”校长流着泪给紧跟身旁的校办主任说:“给她安排一个食堂临时杂工的活吧”主任连连点头。全校师生员工都认为黄大光是一个厚道人,大好人。对他的意外死亡都深表遗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笔者语:“乐极生悲”“否极泰来”这是古训。但世间一切事物都充滿了辩证法。生老病死,人生八苦,祸从天降都是人生迈不过的坎。有好多好人,能人,才子,佳人都是努力了但命不好,英年早逝。这就好象上天掷骰子,掷到谁,谁就得受苦受难,没办法。民间俗语也说到:三穷三富才到老,人生无常,世事难料。任何事物都不会永恒。有与无,穷与富,苦与甜,生与死,苦难与辉煌,幸福与痛苦,健康与疾病,获得与失去都在生活中不断地变化,只有看到了变化才有可能在变化中寻觅机会。今天永远不代表明天。有的人上一分钟还在,下一分钟就告别人间,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人生一世也就是一个生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活精彩了,活快乐了,就行了。唯有的办法就是活在当下,珍惜当下,因为只有当下你能抓做,明天就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了。不浪费如金的光阴,做点自己快乐的事,平安过到老,这就是很幸福的事。一般老百姓就是这个理了,你觉得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篇有人物原型的小说作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谭学伟,西南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从重庆理工大学退休。1974年在空11军美术创作训练班学习。曾任《重庆理工大学报》美术编辑。作品多次在国内漫画大赛中获奖,云南省钢笔画家联盟会员。其作品入选《云南首届钢笔画展》《云南钢笔画精品展》。发表文学作品400余篇,多次在全国举办的各类文学大赛中荣获大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