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月19日,“中国白·德化瓷”艺术展即将落下帷幕。在万象本色的光影流转间,我赶在闭展前踏入中华艺术宫,赴一场白瓷与时光的千年之约。</p> <p class="ql-block">步入展厅,第一眼便被镇馆之宝《世博和鼎》所震撼——这件保额高达5.6亿元的德化白瓷巨作,曾是上海世博会福建馆的璀璨明珠,被誉为“千年一宝、世界瓷王”,其庄重器型与温润釉光,仿佛将千年的窑火凝于一鼎之中。</p> <p class="ql-block">德化,这座拥有3700年制瓷史的千年古县,早在夏商之际便燃起青瓷之火。至宋元时期,德化白瓷如玉般莹润,乘着海上丝绸之路的风帆远渡重洋,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的珍稀信物,在世界陶瓷史上留下不朽篇章。</p> <p class="ql-block">明代以降,德化白瓷以其“冰肌玉骨”之美惊艳四海。法国人初见此瓷,惊叹其纯净圣洁,遂以“Blanc de Chine”——“中国白”命名,自此,这一美誉传遍欧洲,成为东方瓷器美学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展厅中一件极富人气的作品引人驻足: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连德理以影视剧《神话》中的玉漱公主为灵感,创作出这尊绝美白瓷。她眉目如画,姿态婉约,仿佛从光影中走来的古典仙子,令人恍然梦回千年。</p> <p class="ql-block">“你以为是纱,其实是瓷”——这句曾冲上热搜的惊叹,正是对当代德化白瓷技艺的极致礼赞。作品《神话》中,薄如蝉翼的衣袂、根根分明的发丝、细腻如织的布纹,竟全由瓷土塑成,轻盈似风,却坚贞如玉,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在一片素白之中,一尊金光熠熠的佛像格外夺目——极彩·如愿佛。它以珠光宝气之姿,打破德化瓷“唯白为尊”的传统印象,釉彩流转间,佛光普照,万象生辉,展现当代匠人对“本色”的重新诠释。</p> <p class="ql-block">苏献忠的《纸》静立一隅,层层叠叠,薄如蝉翼,仿佛一触即碎。然而这“纸”非纸,而是瓷。它以极致的脆弱感承载着坚韧的瓷魂,在虚实之间流淌出诗意的反差,令人屏息凝神。</p> <p class="ql-block">《花语·云裳》以柔美之姿诉说瓷的另一种可能。瓷裙如云卷舒,花影婆娑,仿佛有风拂过,裙裾轻扬,将女性的温婉与瓷的清冽融为一体,绽放出静谧而动人的生命力。</p> <p class="ql-block">《等花开》由无数朵精巧小花簇拥而成,花树错落,色彩斑斓,每一瓣皆由手工捏塑而成,细腻入微。这不仅是技艺的巅峰,更是对春天的守望——在瓷土中埋下希望,静待花开满园。</p> <p class="ql-block">《瓷器百家姓》以瓷为纸,以姓为诗,将中华姓氏文化融入白瓷艺术。每一块瓷片上镌刻着一个姓氏,如星河铺展,诉说着血脉的传承与民族的根脉,在素白中书写万姓同源的宏大叙事。</p> <p class="ql-block">此次“中国白·德化瓷”艺术展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福建省德化县人民政府、泉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泉州市文物保护中心联合主办,在“万象本色”的主题下,展现德化瓷从古至今的传承与蜕变,让白瓷之光,照亮时代的审美之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