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邓石如

观澜雅集

<p class="ql-block">  清代是中国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化整理总结期,也是中国书法的变革期。此间的代表人物邓石如(1743年—1805年),别号完白山人,集文学绘画和书法篆刻于一身,终身以布衣身份独步清代书坛,用自己的书法创作实践直接推动了清代碑学运动的发展,使沉睡千年的碑刻摩崖重新走进书坛,最终与帖学汇合,形成中国书法史上第一次碑帖双楫共进的局面。故而民初康有为评价其为“千年才出一人。”作为清代书坛的一代宗师,其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广,在其身后的许多书家的作品中都能看到邓石如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清代书坛受碑学影响,最大的成就就是篆书和隶书的创作。邓石如在汉隶的基础上,引篆入隶,并以自己开创的“邓派”金石篆刻底蕴,用笔铺毫直入,裹锋绞转,笔画遒劲而沉厚朴茂,结体布局严谨而纵逸灵动。其集汉隶众碑风貌,又独出一体,如其晚年自言:“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他对隶书创作的深入探索,几乎为清代隶书重建了书法规范,也显示了其鲜明的个人风格。</p><p class="ql-block"> 邓石如晚年归乡十年间,仍在不断探索隶书的写法,是其书法创作的巅峰期,此间所作的《宋敖陶孙诗评》十幅屏书,集中体现了邓石如隶书创作巅峰期的书艺特点。</p><p class="ql-block"> 余近十年间,广读完白山人存世书迹,乙巳秋闲,以羊毫长锋笔再课此书,自感能从中得其百分之一足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