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新区曹路历史文化馆与园林趣事2025.8.13

吴国伟

<p class="ql-block">走进曹路历史文化馆的大门,阳光正好洒在青瓦屋檐上,深色木门映着光斑,仿佛在低声诉说一段被尘封的旧时光。牌匾上的字迹端正有力,像是提醒每一位来者:这里不只是建筑,更是记忆的容器。我站在门口,还没迈进去,心却已悄然沉静下来。</p> <p class="ql-block">馆前那方红底金字的“学习读书汇”装饰格外醒目,镂空的圆纹里透着光,像是把知识的门缝悄悄推开了一条。白墙灰檐下,绿植随风轻摆,仿佛也在翻动书页。我忽然觉得,这不只是一场文化的陈列,更像是一场静候多时的邀约——邀你坐下,读一段未曾听闻的本地往事。</p> <p class="ql-block">转角处的图书馆门口,几幅书法横幅随风轻晃,玻璃门上贴着读书会的海报,连那辆停着的红色电动车,都像是刚载来一位爱书人。这里没有喧嚣,只有纸墨与光阴交织的气息。我站在门外,仿佛听见了翻书声,细碎,却坚定。</p> <p class="ql-block">穿过回廊,眼前豁然开朗:一池静水如镜,倒映着天光云影,也映着岸边嶙峋的假山石。绿植围拢,亭台若隐若现,风过处,灯笼微微晃动,光影在水面上碎成金箔。我蹲下身,指尖轻触水面,一圈涟漪荡开,仿佛搅动了百年前的某个午后。</p> <p class="ql-block">廊亭深处,黄灯笼依旧亮着,即便白昼也舍不得熄灭。黑瓦层层叠叠,像是一句未说完的古诗。左侧那块假山石,形状奇特,仿佛藏着谁的名字。我倚着木栏,看远处白墙黛瓦与绿树相映,忽然明白,所谓园林,不只是造景,更是造梦——一个让人愿意慢下来的梦。</p> <p class="ql-block">石桥横跨池塘,桥下金鱼悠然游弋,像是从老画里游出来的。两旁的建筑静静伫立,檐角翘起,仿佛要触到天空。我站在桥中央,左右一望,竟分不清是人在画中,还是画在人心。</p> <p class="ql-block">另一处园景更显幽深,岩石堆叠成洞,洞内幽暗,洞外碧水如玉。我站在洞口,凉意扑面,仿佛穿越了时空的缝隙。而那一扇挂着红灯笼的窗,窗内透出的轮廓,又像是某个故事正悄然上演——喜庆与静谧,竟如此自然地共存。</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板路前行,走廊蜿蜒如思绪。黄灯笼在屋檐下轻轻摇曳,光影斑驳地洒在脚边。两旁的园林层层叠叠,远看如烟似雾,近看却处处有情。我走得很慢,生怕惊扰了这份宁静,也怕错过某片叶子上滑落的阳光。</p> <p class="ql-block">走完一圈,我回到最初的庭院。夕阳已斜,灯笼次第亮起,像是一颗颗不肯睡去的眼睛。我坐在石凳上,看池水再次映出满园灯火,忽然笑了——原来所谓园林趣事,不在奇景,而在这些细微的感动里:一盏灯、一池水、一段被重新记起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安静的屋檐、曲折的廊、摇曳的灯影,和那些藏在展板后的平凡人生。可正是这些,让我觉得,历史不是冰冷的档案,而是有温度的呼吸,是风穿过廊亭时,轻轻落在肩上的那一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