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古邑无盐,这座承载着三千年文明的历史重镇,位于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平街道无盐村,其兴衰变迁深刻烙印着中华文明的演进轨迹。以下从历史脉络、文化特质、现存遗迹三个维度展开深度解析:</p><p class="ql-block"> 一、历史脉络:从封国到郡治的文明嬗变</p><p class="ql-block"> 1. 先秦封国时期</p><p class="ql-block"> 无盐之地最早可追溯至西周初年,周武王分封伏羲后裔于此建立宿国,作为风姓古国之一,负责祭祀太皞与济水 。春秋时期,宿国沦为宋国附庸,战国时并入齐国版图,改称无盐邑。这一时期的无盐作为齐西陲战略要地,见证了"齐魏马陵之战"等重大历史事件,其军事价值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多有记载。</p><p class="ql-block"> 2. 秦汉帝国枢纽</p><p class="ql-block"> 秦代设无盐县,汉代升格为东平国都城,成为"丝绸之路"东段重要节点。汉宣帝甘露二年(前52年),汉宣帝刘询封第四子刘宇为东平国思王,营建规模宏大的王城。考古发现显示,汉代无盐城东西长1600米、南北宽1300米,城内分布官署、作坊、民居等功能区,出土的鎏金三足双鱼纹铜洗等文物,印证了当时的繁华。</p><p class="ql-block"> 3. 魏晋以降的文化积淀</p><p class="ql-block"> 魏晋南北朝时期,无盐作为东平郡属地,成为中原文化与东夷文化融合的前沿。元代在此设立龙山书院,吸引王磐、王桢等名士讲学,形成"东平学派",其学术影响力辐射全国 。明代以后,随着京杭运河的贯通,无盐逐渐从政治中心转型为商贸集镇,延续至今的"无盐大集"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市井风貌。</p><p class="ql-block"> 二、文化特质:丑女兴国与义军抗暴的精神图腾</p><p class="ql-block"> 1. 钟离春:丑女参政的历史范式</p><p class="ql-block"> 战国时期无盐邑女子钟离春,以"四殆"之谏震动齐宣王,促成齐国中兴。她的事迹被《史记》《列女传》记载,成为"德才重于容貌"的典范。元代郑光祖据此创作杂剧《丑齐后无盐破连环》,将其智慧与勇气升华为"以丑胜美"的文化符号。如今,无盐村仍流传着"无盐娘娘"的传说,2010年该传说被列入泰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p><p class="ql-block"> 2. 无盐大捷:农民起义的经典战例</p><p class="ql-block"> 新莽地皇三年(22年),赤眉军领袖樊崇与索卢恢部在此大败王莽军,斩杀更始将军廉丹,歼敌万余人。这场战役扭转了赤眉军的战略被动,被史学家称为"推翻新莽政权的关键一役"。中国国家博物馆现存的《无盐大捷图》油画,生动再现了义军"以少胜多"的壮烈场景。</p><p class="ql-block"> 3. 多元文化的共生空间</p><p class="ql-block"> 无盐地区自古为"齐鲁宋卫"文化交汇之地,形成独特的民俗传统。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的无盐庙会",融合了齐地尚武、鲁地崇礼、宋地重商的文化元素。村内现存的北齐石龟、元代石磨等遗迹,见证了佛教、道教与儒家文化的交融 。</p><p class="ql-block"> 三、现存遗迹:掩埋地下的文明密码</p><p class="ql-block"> 1. 故城遗址的考古密码</p><p class="ql-block"> 无盐故城现存南北长350米、东西宽300米的夯土城垣,出土的灰陶素面缸、云纹瓦当等文物,揭示了战国至汉代的城市规制。1981年村民打井时发现的汉代道路遗迹,印证了《水经注》中"无盐城周七里"的记载 。</p><p class="ql-block"> 2. 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景观</p><p class="ql-block"> - 龙山圣井:位于龙山书院遗址旁,相传为钟离春弟弟掘地得泉,泉水甘冽千年不竭,被列为"东平古八景"之一 。</p><p class="ql-block"> - 海铃泉:战国时期沿用至今的地下涌泉,因传说与东海龙女相关而充满神秘色彩,现存清代重修的泉池石刻 。</p><p class="ql-block"> - 鱼鼓山石龟:北齐时期雕刻的巨型石龟,头朝东北作昂首状,民间传为"镇水神兽",现存完整龟身与断裂龟头 。</p><p class="ql-block"> 3. 活态传承的文化空间</p><p class="ql-block"> 无盐村依托"无盐娘娘传说"开发文化体验项目,如情景剧《丑女兴国》演出、非遗手作工坊等。村内的"无盐记忆馆"陈列着汉代五铢钱范、赤眉军兵器等文物,系统展示古邑历史脉络 。</p><p class="ql-block"> 四、当代价值:历史遗产的创造性转化</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无盐村,在保护与发展中寻求平衡:一方面划定1.2平方公里的遗址保护区,实施"无盐故城考古公园"建设项目;另一方面发展"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现代农业模式,2022年建成151个果蔬大棚,年产值达360万元,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这种"以史为魂、以农为基"的发展路径,为同类古村落的活化提供了范例。</p><p class="ql-block"> 从宿国封地到赤眉战场,从丑女谏君到非遗传承,无盐古邑用三千年时光书写了一部中华文明的微观史。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历史记忆,每一个传说都承载文化基因,堪称解读中国古代城市文明、女性参政、农民起义的"活态教科书"。</p> <p class="ql-block">赤眉军无盐大捷图(画家刘凌沧1959年创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