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21号中午从马蹄寺回到了市里,吃过午饭,打车去张掖市甘州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分上下两层,四个展馆。</p> <p class="ql-block">骆驼城遗址静卧在张掖市高台县的永胜村西边,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曾经是南、北两城并立的繁华。如今,走在遗址间,地表散落的砖瓦与陶片,仿佛在低声诉说着汉至唐时代的辉煌。这里或许是商旅往来的驿站,或许是边关重镇的军事要塞,而如今,只有风声与黄土相伴,见证着历史的沉浮。</p> <p class="ql-block">在一块介绍“轮侯堡故址”的展牌前,我驻足良久。展牌上不仅有详尽的文字介绍,还配有一幅金日磾的画像。画像旁,是山东嘉祥武梁祠石刻中的金日磾与休屠王的形象,线条古朴,神态肃穆。我仿佛看见那位来自匈奴的少年,如何在汉武帝的宫廷中步步为营,最终成为汉朝重臣。他的故事,是汉匈交融的缩影,也是这片土地上民族融合的早期见证。</p> <p class="ql-block">山丹军马场,这片辽阔的草原上,马群奔腾,尘土飞扬。远处,骑手策马扬鞭,仿佛重现了古代边关将士驰骋沙场的场景。蓝天白云下,草原一望无际,空气中弥漫着青草与泥土的气息。这里不仅是马的天堂,更是历史的见证者。汉武帝设立的牧师苑,曾为汉朝的骑兵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战马,为开疆扩土立下汗马功劳。</p> <p class="ql-block">在一间展厅中,一组古代陶器静静陈列在木制展台上。陶器造型各异,纹饰古朴,每一件都承载着千年前的生活记忆。背景墙上,两张照片分别展示了“长城城堡遗址”与“西王村遗址局部”,配以详尽的解说文字,让人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那个烽火连天、文化交融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玻璃展柜中,陶器与铜器错落有致,每一件文物都附有标牌,详细记录着它们的年代与用途。展厅光线柔和,氛围宁静,仿佛连时间都慢了下来。我站在展柜前,凝视着一件汉代的铜弩机,它的构造精巧,工艺精湛,是研究古代军事技术的重要实物。</p> <p class="ql-block">展柜中,铜弩机的照片与实物并列展示,构件虽小,却结构严谨,体现了汉代工匠的高超技艺。旁边,一对鹿形青铜器栩栩如生,神态生动,仿佛随时会跃出展柜。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草原文化的艺术风格,也见证了古代冶炼铸造技术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一张古代军事行动路线图吸引了我的注意。图上,红蓝箭头交错,标注着匈奴军、蒙古军等不同势力的行进路线,巴丹吉林沙漠与额济纳盆地等地名清晰可见。这不仅是一张地图,更是一段段历史的缩影,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四坝文化的陶器陈列在展柜中,背景墙上的介绍牌图文并茂,讲述了这一文化的发展脉络与艺术特色。我站在展柜前,细细品味着这些陶器上的纹饰,它们不仅是生活用品,更是那个时代人们审美与信仰的体现。</p> <p class="ql-block">一块介绍“北凉风云”的展板前,我驻足良久。展板详细讲述了魏晋十六国时期北凉国的兴衰史,以及张掖郡在其中的重要地位。展板旁,一张北凉疆域图清晰地展示了这一政权的地理范围,让人对这段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北凉时期,张掖成为佛教传播的重要中心,马蹄寺石窟群中的金塔寺石窟,至今仍保存着大量精美的造像与壁画。特别是那“高浮雕彩塑飞天”,线条流畅,神态灵动,被誉为“东方飞天之精华”。我站在石窟前,仰望着这些千年遗存,心中满是敬畏。</p> <p class="ql-block">一幅壁画特写中,飞天衣袂飘飘,佛像庄严,中心柱上的佛立像更是神态肃穆,令人肃然起敬。这些壁画不仅展现了佛教艺术的辉煌,也记录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信仰。</p> <p class="ql-block">一幅描绘商旅活动的壁画前,我仿佛听见了驼铃声声,看见了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上的繁华景象。壁画中,人物众多,服饰各异,有的骑马,有的步行,生动再现了当时商贸往来的盛况。</p> <p class="ql-block">一张唐代丝绸之路示意图清晰地标注了长安、波斯、大秦等重要城市,以及连接它们的贸易路线。地图下方的比例尺与图例让人一目了然,右侧的小牌子虽字迹模糊,却仍能感受到那段历史的厚重。</p> <p class="ql-block">在元代甘肃路分省图与行政区划图前,我仿佛看见了那个时代的政治格局。展板上的元代人物画像与铜镜,让人对那个时期的风貌有了更直观的认识。</p> <p class="ql-block">一幅展示高台县骆驼城遗址的展板前,我再次驻足。展板上,遗址位于广袤的沙漠中,背景是蓝天白云,几段土墙静静伫立,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风沙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一块介绍“民族交融”的展板,讲述了从五代至元代,张掖地区多民族融合的历史。吐蕃、回鹘、党项、蒙古等民族在这片土地上交汇融合,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p> <p class="ql-block">“结语”展板上的文字让我久久回味:“历史如同一条河,承载着城市的荣辱波澜;历史也如同一本书,讲述着千百年的曲折传奇。”我站在展板前,仿佛听见了历史的回声,也看到了未来的希望。</p> <p class="ql-block">张掖市全域旅游示意图上,张掖大佛寺、丹霞地貌、焉支山等景点清晰标注,交通线路一目了然。我站在图前,心中已有了新的旅行计划——去感受这座城市的千年文脉与自然风光。</p> <p class="ql-block">大佛寺(卧佛寺)是世界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身长34.5米,始建于西夏永安元年(1098年),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卧佛核心特征</p><p class="ql-block">体量与工艺:卧佛为释迦牟尼涅槃像,木胎泥塑,金描彩绘,面部贴金,头枕莲台,肩宽7.5米,佛手指长1.2米,足厚0.8米。其内部中空,曾藏有明代佛经等文物。</p><p class="ql-block">建筑环境:供奉于大佛殿内,该殿为西夏建筑代表作,采用“减柱造”结构,殿高33米,跨度23米无中心立柱,完整展现佛像全貌。</p> <p class="ql-block">一座传统的中国寺庙建筑前,我仰望着飞檐翘角,感受着那份庄严与宁静。红色的牌匾上,金色的汉字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佛门故事。绿植点缀其间,更添几分生机与灵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