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 · 新丰梅溪村

邓立强

<p class="ql-block">  从汾水出来前往梅溪村。</p><p class="ql-block"> 梅溪村古时称作杨梅墩,我有个朋友网名就叫杨梅墩的村姑,这愈发增添了我去梅溪的兴致。</p><p class="ql-block"> 驱车半小时左右,上一长坡,见左侧菜田和树丛间,隐隐露出一个石制牌坊。近前探视,一个高约五米的砖木亭坊肃立山间,上书有 “圣聖” 二字,中间刻有 “节孝” ,再下层写着 “旌表儒士刘国华之妻崔氏坊” 。石柱下一小亭,亭内木制结构,来往行人经小亭可穿过小山道,山道下面十多棵大树,一方池塘,便是梅溪村的野塘了。</p><p class="ql-block"> 查阅相关资料,梅溪贞孝牌坊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原本由左右对称两个牌坊组合而成,红石做成,非常漂亮,现存的只是中间的亭子。</p><p class="ql-block"> 最后那张贞孝牌坊图片是网上下载的。今昔对比,让人感慨。</p> <p class="ql-block">  野塘,亦称埜(ya)塘,旧时,小船经村前小溪可通盱江。村口一棵古樟,古樟下是伟岸沧桑的刘氏家庙,庙内窗明几亮,放着成套的餐桌餐椅。刘氏家庙是我目前见过的最整洁干净的古建。</p><p class="ql-block"> 上坡有栋青砖灰瓦的古建,门牌上写着上岭头。一位红衣老人正在古建下的菜园里浇水,还有位老人挑着水桶从牌坊下走来。</p> <p class="ql-block">  坡上是梅溪村委会和卫生站,这也是我所见过唯一没有大院的村委会。卫生站左侧下坡处是老梅溪小学,虽然没有师生,但校园内十分整洁。</p><p class="ql-block"> 从村委会右侧下坡,有个宽旷的大坪,中间一棵硕大古樟,四周房屋围绕。此处就叫大坪上。大坪上后侧的刘氏宗祠气势恢宏,令人眼前一亮。</p> <p class="ql-block">  梅溪,古时称杨梅墩,原梅溪村所在地。过桥,两栋连排古建屹立于流云之下。荒草凄凄,暮色沉沉,几百年的荣辱兴衰,湮没在时光尽头。古井落寞,空对木梁,浮云掠影,不忍回望。</p><p class="ql-block"> 这是杨梅墩村姑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  村道续行,已是黄昏,残阳透过古老樟树的缝隙,映红荒郊。隔着摇曳的芦苇,夕阳残照,古宅砖墙。</p><p class="ql-block"> 站在曾经的标语前,老人欲言又止。多少辛酸沉浸在时光荏苒当中,只道当初是平常。</p><p class="ql-block"> 橙江。多么曼妙的一个村名。</p> <p class="ql-block">  回来,华灯初上。曲曲折折的大桥,默默无语的古道。</p><p class="ql-block"> 我们终是俗人,匆匆忙忙奔波在生活的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