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堂往事(2)柳林别业

Mr.史

<p class="ql-block">北方的九月己秋风送爽,终于告别了高温湿扰的最长季节。这个夏天好似纷纷叫热煞的喊声比以往更多,吹风扇不过瘾又用空调的地方越增越多,再也顾不上去心痛钱而让电表转得更快。温度的不适应也影响到了心情,这不一夏季想写的东西也少之又少。如今顿时想起的往事多了起来,还真舍不得放下恨不得写上一篇又想写一篇。</p> <p class="ql-block">上次说了些70号的往事,忽然找到了一张前几年拍的70号院内草坪的照片。望着如今的景色不敢相信还是当年那个花园吗?疑问中往日的花园顿时浮现在眼前。绿草茵茵树木林立、那石亭石凳池塘流水、那一长廊架上葡萄挂满、那好几棵成熟时甜甜的无花果、那儿时伙伴们欢快地在花园里尽情玩耍疯像电影一幕幕在放映。可惜的是隨着岁月流逝这美好都渐渐消失,破坏得让人心寒叫惨。这被毁的源头就得怪当初药厂弄堂里一家药厂佔去一块花园,拆掉了石亭磴建起了玻璃瓶的露天仓库,再后来又被建起了一座住宅楼,如今只剩下一小块不到一半的草地。这座当年花园洋房如今变成了七十房客那样的大杂院,真让人心痛老住户们也选择纷纷搬离了。</p> <p class="ql-block">说到这里就要称赞起66号了,也是整个东弄堂保护得最好的院子。那个大炼钢铁的年代,各院子漆黑的大门都被拆除去炼铁了,而唯独66号大门仍完整地保留了下来。听说因为房东在港澳还是海外关系没有拆,整个大院也没被收走过也只住着少有的几家人。这个院子无论草坪楼里都保留了原来的模样,也成了我们童年少年时代最喜欢去地方。想想当初与和善的吴家子女尽情地在草地上撒欢奔跑,偶而被邀请上二楼厅里打打乒乓球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我们也很亲妮地叫他们母亲为吴家妈妈。</p> <p class="ql-block">说到66号里面还住过一个中医厉大夫,也是我们同乡宁波人。每当我们聚在弄堂里写作业时,他老人家每天下班回来总会给我们带回一大包食分发给我们。我们也曾经拒绝过、直到征得家长同意后也就接受了这份好意。我们原以为他独身一人无子女,所以我们都亲呢地称呼他厉公公。这在宁波人嘴里是对长辈的尊称,也不是那种看戏太多乱叫的那种。多年后而一段奇遇带给了我一声惊叹,原来他也有子女尚在只不过不往来。解开迷团的是我被支内到了太原一家国防工厂上班,而在职工医院就医时听到说着熟悉的上海话腔调的护士着实一惊。等输完液(老家话叫吊针)后我们聊了几句便大惊失色,原来地球这么小仅然此人正是厉公公的女儿。以后的日子我常去她家作客,慢慢总算知道了这段父女的爱恨情断。厉护士长曾是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护士学校毕业,毕业后跟自己相爱的人去了外地,而公公又是个守旧规矩的人不同意这门亲事,就有了断亲这缘故互不来往。当有一年我探亲回上海,正赶上红卫兵在抄他们院,过一会我把厉公公叫到一边详细地告诉了他的女儿家情况。也许被抄家批斗的心情很不好,他只是谢谢我的转告已经知晓女儿家事,但冷冷的讲知道就行也不想来往了。回到单位我那能照搬原话传达,只好讲了厉爷爷身体尚好不必记挂的话语,据了解他们父女从此再互联系直至厉公公老而逝去。</p> <p class="ql-block">66号由于保存得完美后来被收购成外企公寓了,那个熟悉的大门又紧紧关上而偶尔能看上一眼。我唯一记挂的是那个院里的同令伙伴,他们的英俊的笑脸、她们的漂亮面容仍浮现眼前。今天就暂时聊到这里,准备下次聊聊68号的伙伴们和对院60号的往事,当然最精彩的是前几年风行上海滩电视剧《安家》中龚家花园拍摄实景地,正是对门的60号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