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月16日早上,我们西安红拳文化研究会一行三人从西安出发去泾三原。</p><p class="ql-block"> 7点50分,我到朱雀路什字。刚待站稳,大雨就飘泼似地倾泻下。二十分钟后,王良驱车赶到。我探头上车,车疾驰在雨中。秘书长向玮在车上,飞龙在三原与们三人会合。我们四人代表西安红拳文化研究会今天去泾三原武术交流,并为咸阳东州武术学校、全国武术之乡泾阳县武协,送去西安红拳文化研究会的代表作——《传统红拳三十六势法》法。</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先去咸阳东州武术学校。</p> <p class="ql-block"> 咸阳东洲武术学校成立于1989年,是一所以文化课学习、武术训练为一体,具有义务教育招生资格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位于三原县鲁桥镇北峪口坡上,其坐北向南,居高临下,能俯视整个泾三原。</p><p class="ql-block"> 鲁桥镇,位于三原县城以北7公里处。因清水河穿镇而过,镇内石桥为元代黄冠道人鲁班所修,故此桥名“鲁桥”,鲁桥镇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穿过鲁桥镇,我们仰视驱车而上,上面就是三原县城北——二级台地的清凉塬。这里有“正谊书院”和“清凉寺”。</p> <p class="ql-block"> 我们四人学校门前会合,一块进了东州武术学校。</p><p class="ql-block"> 校内很静。后来我们才知道,“上级来检查工作,校长等众领导陪同检查。”</p> <p class="ql-block"> 我们四人在校长办公室喝茶等待。</p><p class="ql-block"> 室内布置优雅古朴,最吸引我的是一幅刻好的牌匾:明其道不计其功,正其谊不谋其利。</p> <p class="ql-block"> 办公室进门的左手边两个柜架,摆放着不少的奖杯和授牌。看来学校文化课名正言顺,武术训练实至名归。</p><p class="ql-block"> 王校长进来匆忙招呼了我们,我们说明来意,校长立即派人领我们二楼。</p> <p class="ql-block"> 韩鹏院长在办公室,看来也是陪同检查的校领导之一。</p><p class="ql-block"> 常务会长王良二十年前是西北武院的学生,也是韩院长的门生;常务秘书长李飞龙是三原人,也是这里的常客;向玮也是三原人,父亲更是名震一时的三原红拳名家,韩鹏非常熟识。我与韩鹏也不陌生,客气一番,我们彼此都朋友般坐下喝茶。</p><p class="ql-block"> 茶是好茶,向玮说明来意,院长直切话题:“红拳的核心技术是什么?”“红拳的十大盘功”。</p><p class="ql-block"> 红拳——“意为本,圆为根,交为制,轻为贵,以快见长。”</p><p class="ql-block"> 聊了许多关于红拳,同时又说到很多关于武术,免不了还要说到“西北武术院”,还有“咸阳东州武术学校”。话落到点子点上,东州武术学校座落在“正谊书院的旧址上”,这里也是唐朝卫国公李靖的封地。</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正谊书院,清光绪七年(1881)乡绅冯中承创立。位于鲁桥镇以北的清凉垣。</p><p class="ql-block"> 书院以儒家“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为办学宗旨,故名“正谊书院”。陕西巡抚冯誉骥曾为之题匾。书院初由山长贺瑞麟主讲,不延别师。专修洛闽义理之学,不以时文为务。清末时声誉颇高,关中名儒牛兆濂,人称“牛才子”曾一度主讲正谊。书院一直办至1948年,曾刊印《清麓丛书》,行销省内外;藏书洞藏书约万余卷。 </p><p class="ql-block"> 李靖(571年-649年7月2日),就是那个传说中的“托塔天王李靖”,字药师,雍州三原人,善于用兵,长于谋略,是军事家。唐王李世民封其为卫国公,世称李卫公。传后世兵书《六军镜》三卷,《李卫公兵法》。</p><p class="ql-block"> 韩鹏院长的办公室浸透着正谊书院的文化,散发着神一般存在的唐朝军事家李靖的气息。韩鹏大侠的慕古而不复古,崇名而不求名的侠义思想,似乎总贯串在他对武术的侃侃而谈之中。</p><p class="ql-block"> 关于《传统红拳三十六势法》,我们谈得非常入巷。</p> <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赶往泾阳县武术学校。</p><p class="ql-block"> 胡校长、赵校长他们早已等候多时。泾阳县武协主席王山在外出差,赵泾全秘书长,武术学校的胡校长接待了我们。</p><p class="ql-block"> 赵泾全秘书长武人气概,文人般细腻,欢迎辞书稿而成,秋天般地诗情画意。胡校长更是客气,端茶倒水,体贴入微。</p><p class="ql-block"> 向玮秘书长开宗明义,王良常务会长介绍了“三十六势法”成书经过,以及使用情况,重点介绍了该书的思想根源,以其所突出的技法特点和主要依据。</p><p class="ql-block"> 泾阳县武协还请了当地两位红拳名家,高家红拳传人孙耀杰的徒弟,孙文成的徒孙,王师傅和景师傅。他们二位讲了自己习拳经历,讲述了高家红拳的特点,以及习练体会,与“三十六势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如赵泾全秘书长一再说的,“天下红拳是一家。”“交流是大趋势,合作是大前提。发展是大目标。”</p> <p class="ql-block"> 泾三原之行,让我看到了民间武术顽强的生命所在。武术的国术国粹之花,要长盛不衰,其根在民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