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夏日行

幽兰

<p class="ql-block">2018年5月,华北的热浪已悄然蔓延,我们从北京启程返回成都,特意绕路拐进了八朝古都开封。这座沉淀着千年历史的城,虽也裹挟着初夏的暖意,却因厚重的古韵生出几分清凉。</p><p class="ql-block"> 第一站是大相国寺。踏入山门,红墙绿瓦间藏着北宋的风华,耳畔仿佛回响着《水浒传》里的市井喧嚣,香火缭绕中,古寺的静谧洗去了旅途的疲惫。午后的阳光透过殿宇缝隙洒下,照得殿内的匾额与楹联愈发清晰,佛音袅袅,让人不自觉放慢了脚步。</p><p class="ql-block"> 随后我们走进了山陕甘会馆。这里的木雕、砖雕、石雕堪称一绝,龙凤、花鸟、市井故事在梁柱砖瓦间栩栩如生,每一刀刻痕都藏着晋陕甘商人的匠心与情谊。驻足在“大义参天”的匾额下,仿佛能看见当年商帮在此议事的热闹场景,古建的精巧与商业文化的厚重在此完美交融。</p><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我们逛到了鼓楼一条街。红灯笼次第亮起,将古街映得暖意融融。沿街的小吃摊飘来阵阵香气,摊主们操着亲切的河南口音招呼着食客,递来的美食滚烫鲜香。闲聊间,他们热情地讲着开封的典故,言语里满是对这座城的自豪,陌生的距离瞬间消弭。</p><p class="ql-block"> 短暂的停留里,开封的古寺、精雕与烟火气交织成独特的画卷。带着河南人的热忱与古都的记忆,我们继续踏上归途,而汴梁的夏日风情,早已刻进了旅途的行囊。</p> <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为典型的中国古代佛教寺院建筑,红墙绿瓦,飞檐翘角,装饰精美,门口的石狮子威严庄重,具有很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由清代山西、陕西、甘肃三省商人集资修建,是同乡会馆与祭祀场所(供奉关羽)的结合体。</p><p class="ql-block">- 建筑艺术:以木雕、砖雕、石雕“三绝”著称,雕刻内容涵盖神话故事、民俗生活等,工艺精湛,是清代建筑艺术的精品。</p><p class="ql-block">- 文化价值: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研究清代商业文化、晋陕甘地区建筑风格及民间艺术的重要遗存,也是开封明清古建筑的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画面中的建筑是会馆内的钟楼,属于会馆附属建筑之一。</p> <p class="ql-block">画面中的建筑是会馆内的垂花门,以精美的木雕、砖雕和琉璃瓦装饰著称,是会馆建筑艺术“三绝”的典型体现。</p> <p class="ql-block">这是会馆内的关帝庙(关庙),山陕甘会馆最初是为供奉关羽而建(关羽是山西人,被晋商尊为精神象征),兼具同乡会馆与祭祀场所的功能。</p> <p class="ql-block">这是开封的包公廉洁文化博物馆(包公祠区域)。</p><p class="ql-block"> 建筑风格为传统中式,红色主体搭配灰瓦,门楣上的“包公廉洁文化博物馆”匾额明确了其属性。这里是纪念北宋名臣包拯、弘扬廉洁文化的场所,与开封的包公祠一脉相承,展现了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的精神内核,是开封廉政文化和历史人文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这是开封的河道街。它是开封的一条商业老街,聚集了各类小吃摊、商铺,充满市井烟火气,是感受开封本土商业文化和美食风情的去处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是开封的鼓楼。它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2013年完成重建,是开封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图中建筑为三层城门式结构,夜间灯光璀璨,匾额“声震天中”彰显其历史韵味,楼下的鼓楼夜市更是开封文旅的金名片,融合了古都文化与市井风情。</p> <p class="ql-block">这是开封的鼓楼小吃街(鼓楼夜市区域)。</p><p class="ql-block">这里是开封最具烟火气的美食街区之一,建筑风格充满古意,挂满红灯笼,底层汇集了各类开封特色小吃摊位,如铁板豆腐、烤面筋等,同时也有连锁餐饮品牌入驻,是游客品尝开封美食、感受古都市井风情的热门去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