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例说明“争论”的误区与沟通规范

刘敬祥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以人为设计的一个场景为例</font></h5> 生活中的争执很多,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以至夫妻之间,本文中我们统称其为“<font color="#ff8a00">争论</font>”。争论发生的原因源于个人认知的不同,当一方“<font color="#ff8a00">立论</font>”时,另一方如表示不同意见即为“<font color="#ff8a00">驳论</font>”,争论便开始了,而理性争论的最终平息,需要双方遵从一定的规范。<br> <b><font color="#167efb"> 下边,我们以人为设计的一个场景为例说明:</font></b><br><b><font color="#ed2308"> 1、</font></b>一对恋人响<font color="#333333">应留单位过年倡</font>议,两人认为其间还能领三倍工资,于是没有回老家过年。除夕之夜两人相约出门散步,走到平时没有去过的一大单位跟前,女的说:“<font color="#ff8a00">这大院院墙怎么是黑色的呀,真秽气!</font>”<br> 此时,女方已经“<font color="#ff8a00">立论</font>”了:院墙是黑色的。并且还导致了其心情不爽,影响到了心情及节日气氛。<br><b><font color="#ed2308"> 2、</font></b>男的说:“<font color="#ff8a00">黑色的院墙还真没怎么见过,不会吧?</font>”<br> 男友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是黑色院墙的可能性不大,于是通过一个问句开始了“<font color="#ff8a00">驳论</font>”。<br><b><font color="#ed2308"> 3(A)、</font></b>女方不悦:“<font color="#ff8a00">你瞎呀,看不到呀!</font>”<br> 俗言“<font color="#ff8a00">眼见为实</font>”,女方籍此向男方输出了情绪性言论。<b style=""><u style=""><font color="#167efb">错误一:</font></u></b>立论的一方不能向驳论的一方进行指责和人身攻击。显然,人身攻击对女方的立论没有起到澄清事实真相的作用,立论不成功。<br><b> <font color="#39b54a">刘汝和</font>做为其“<font color="#ff8a00">编造新世系</font>”的立论方,经常对有疑问的宗亲输出情绪性言论,比如说人水平不行、悟性不高、想通了就行了等等,实质就是人身攻击,对其论点的成立毫无帮助。</b> <b><font color="#ed2308"> 3(B)、</font></b>女方先后发问:<font color="#ed2308">(1)</font>那你说这院墙是黄色的吗,必须回答!<font color="#ed2308">(2)</font>那你说这院墙是绿色的吗,必须回答!<font color="#ed2308">(3)</font>……<br><font color="#167efb"> <b style=""> <u style=""> 错误二:</u></b></font>立论的一方不能向驳论方询问有“<font color="#ff8a00">并列概念</font>”或“<font color="#ff8a00">交叉概念</font>”的相关问题,更不能强迫对方必须回答,而只有对己方论点的说明、解释、论证义务 。女方向驳论一方提问,实质是欲试图通过“<font color="#ff8a00">排除法</font>”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font color="#ff8a00">颜色</font>”一般分七种,当不是所问的其他六种时,剩下的一种也只能是黑色了。驳论方如不明就里回答了对方的这六个问题,将是六倍于原立论方的工作量。立论者“<font color="#ff8a00">转嫁论证义务</font>”给驳论方,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反映出立论者对立论的无能为力及笨拙式狡猾。<br> 值得指出的是,以上的颜色问题是“<font color="#ff8a00">完全排除法</font>”的情形,当不能够完全排除掉所有可能性时,即便驳论方哪怕是再三迁就回答了立论方提出的各种问题,立论方的论点仍然不能成立。<b>比如<font color="#39b54a" style="">刘汝和</font>做为“<font color="#ff8a00" style="">编造新世系</font>”的立论方,自己从没有论据和论证过程,只是一味地向驳论方询问他自己设计出来的种种问题并强迫对方回答。世系的讹错存在着多种可能性,且很多意外都是无法预知和设计的,即便你真的正确回答了<font color="#39b54a" style="">汝和</font>设计的各种问题,这对<font color="#39b54a">汝和</font>的“<font color="#ff8a00" style="">新世系</font>”立论也不会有帮助。</b><br><font color="#167efb"><b>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b></font>立论的一方是被动的一方,立论者没有向对方发出反问的权利,故不要试图在争论过程中居于主动地位,主动地位只有在最终完成论据搜集和论证过程之后才能获得。如果没有能力去证明论点的正确性,你就应谨慎表达你的观点,切记不要养成信口开河而又习惯于不承担论证责任的毛病。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内行者知道:辩论赛中的正方比反方要困难得多</font></h5> <b><font color="#ed2308"> 4、</font></b>院墙颜色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的呢?答:院墙是暗红色的,跟天安门广场的观礼台颜色相近。因除夕之夜没有月亮,路灯也昏暗,加之灯下不观色,于是视觉效果就成黑色的了……<br><font color="#ed2308"><b> 5、</b></font>如果女方不搞情绪输出、也不向男方反复发问以势压人,其正面的论证过程应该是怎样的呢?笔者以为可以有三种方式:<br> 一是有“<font color="#ff8a00">灯下不观色</font>”的生活常识,建议第二天白天再到现场查验。<br> 二是用七色板现场比对颜色,即便是晚上去比对,七色板之暗红色也应与墙面的颜色基本一致。<br> 三是用科学仪器去测墙面的反射光波长,拿数据说话。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b06fbb">喇嘛辩经有一个规则“不许反问”</font></h5> 以上设计的场景,只是为了说明争论发生后双方尤其是立论一方应遵守的规则,以确保沟通的有效性。有人说,家庭不是讲理的地方、上下级是讲究服从的地方……这些鸡汤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技巧可以有成百上千种,但以理服人的技巧只有讲规则这一种,没有花里胡哨。<div><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二零二五年九月十七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