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p><p class="ql-block"> 我与爱好书法的好友小可已多年未见面了。算起来有五六年的光景吧。好笑的是我们都已过了花甲之年,时间对我们这些退休人员应该是非常充裕的,然而,生活中总有不如意的事,小可母亲已过九旬,家中他排行老大,尽孝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我则是家庭琐事太多,无暇出远门,尽管西安洛阳相距三百余公里,见面的机会是非常希少的。</p><p class="ql-block"> 这次与小可同行来西安的是他的亲家老姬。他们来的目的,一则是与我相会,另一则是观看碑林新馆。我则叫上与我们共同老友书法爱好者伟平一起游览了碑林。</p><p class="ql-block"> 碑林里,镇馆之宝《石台孝经》碑,立于第一展厅前。我们去时,碑前有许多人在围观,品评着碑上的孝经内容,碑上的隶书,丰腴遒丽体现盛唐皇家气韵,此碑兼具政治教化与书法典范意义。不愧是碑林迎客第一碑。我们陪着小可按展室顺序浏览了许多石碑。有颜真卿的形体饱满,浑厚有力,恢宏雄壮,大气磅礴的《颜勤礼碑》;有柳公权的均匀硬痩,棱角外露,遒媚绝伦,一丝不苟的《玄秘塔碑》;有欧阳询的整齐严谨,主笔伸长,气势奔放,气韵生动的《九成宫醴泉铭》和赵孟頫的端庄秀丽,丰润饱满,笔力雄健,力沉势足《洛神赋》等楷书字体,这些都是历史的车辙墨迹于石刻,是将历代的事迹记录成永恒。</p><p class="ql-block"> “朋友来了有好酒”。在觥筹交错间,话题还是由碑林而来,由字体间架结构的品味到书写者的一生,再联系到在坐的每个人的人生,结论是字如其人,我辈汗颜。在众人微醺中,小可举起酒盅念了几句仿古诗句:君望明月我举酒,与君醉到九月九。浮云散尽平生事,再话人生无和有。是啊,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一定不会像今生这样再走一遍吧?此时不知是谁轻唱起王佑贵的《人生无悔》歌曲来:“…我们这一辈,学会了忍耐,理解了后悔,酸甜苦辣酿的酒,不知喝了多少杯…人生无悔”。杯盏狼藉中,繁星已布满天空,此刻已是丑时了。</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小可和他的亲家老姬就要踏上回洛阳的高铁了。欢喜的来,匆匆的去,每次相聚都有离别,每次的离别都是不舍。望着小可和他亲家老姬渐渐消失在人流中的背影,我的耳旁似乎响起李叔同的那首感伤情別、意境深远的曲调《送别》: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p><p class="ql-block"> 写于八月二十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