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北极圈的故事开篇说了一集陆地上的牠们这集展示一群天上与水面的小朋友……</p><p class="ql-block">在没登陆上岸的时分大都是随邮轮在北冰洋上游弋,不停的在去下一个探险之旅的航程中,闲着也是闲着,一路上拍了不少这北极圈里勇敢的小精灵。</p> <p class="ql-block">拍这些图片的时候都属于现实中的深更半夜,可这里是极昼全天没一刻是我们认识的黑夜,人年纪大了也不容易调整睡眠,闲着也是闲着提了支长焦看能不能拍点北冰洋上飞翔的海鸥(暂且叫海鸥其实牠们都有专业的称谓)</p> <p class="ql-block">这张图是船方探险队张贴在餐厅走廊上的科普图片,看起来海上这组飞翔优美的叫暴风鹱。</p> 风暴鹱 <p class="ql-block">暴风鹱(学名:Fulmarus glacialis) ,是鹱形目鹱科下的一种中型海鸟,共有3个亚种,分别为暴风鹱格陵兰亚种、暴风鹱指名亚种、暴风鹱北方亚种。</p> <p class="ql-block">体长45 - 48厘米,体重0.5 - 1千克 。外形和体色与鸥有些相似,头、颈和下体白色,眼前有一黑色斑点,背、翅和尾呈珠灰色或淡褐灰色。</p> <p class="ql-block">嘴短,呈灰绿色或黄色,由数枚角质片构成,鼻孔呈管状且较长,左右鼻管连成一体但中间有隔 。</p> <p class="ql-block">两翅宽长且先端较尖,尾羽较圆 。脚短而强壮,前3趾间具全蹼。</p> <p class="ql-block">体色存在淡色型和暗色型,淡色型头颈和下体白色,上体灰色;暗色型为烟灰色,稍缀有灰色或褐色。</p> <p class="ql-block">暴风鹱是典型的海洋性鸟类,除繁殖期在海岛栖息外,其他时间几乎从不上陆地 ,多分布于冷水海域,繁殖期主要居住在悬崖石壁上,偶尔也会深入到距离海岸1千米的平整陆地上,有时还会到人类居住地附近活动,甚至栖息于海滨城镇的房屋上。</p> <p class="ql-block">性喜集群,无论是觅食、休息还是飞行,通常都是成群活动,很少单独出现。我是追拍一只,真实的场面常有7~8只。</p> <p class="ql-block">飞行能力出色,能白天黑夜不知疲倦地在海洋上空飞翔,时而快速振翅,时而长时间低空滑翔,在任何气候条件下都能在海面波浪间穿梭飞行,飞行时两脚向后伸直 。</p> <p class="ql-block">这姿势是在加速。</p> <p class="ql-block">游泳能力也极强,在水中身体几乎漂浮在水面,通过两脚划水游动,身体后部抬得较高。</p> <p class="ql-block">但在陆地上行走困难,几乎是爬行,在地上起飞也较为困难,需要爬到高处借助助跑才能飞起。</p> <p class="ql-block">资料说小朋友在繁殖地会发出吵闹的嘎嘎声,在海上通常较为安静,不过成群进食时会发出带喉音的嘎嘎声。</p> <p class="ql-block">原产地包括加拿大、中国、丹麦等众多国家和地区 ;旅鸟分布于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哈马等地区 。在我国仅在辽东半岛海面偶见,属于稀有冬候鸟。</p> <p class="ql-block">随邮轮不停飞翔的原因1.觅食:邮轮在航行过程中,螺旋桨的搅动以及船只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可能会惊扰到一些海洋生物,使原本藏于水下的小型鱼类、甲壳类等生物浮到水面附近,为暴风鹱提供了觅食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2.在过去捕鲸业鼎盛时期,暴风鹱就会聚集在捕鲸船周围啄食鲸尸残骸,如今它们可能依旧保留着跟随船只寻找食物的习性。</p> <p class="ql-block">3.借助气流:邮轮在航行时,船身周围会产生一定的上升气流和湍流,暴风鹱可以利用这些气流,减少自身飞行时的体力消耗,就如同滑翔机借助气流滑翔一样,更轻松地长时间飞行。</p> <p class="ql-block">4.导航作用:对于长途迁徙和在广阔海洋中活动的暴风鹱来说,邮轮这样一个较大的、移动相对有规律的物体,可以作为一个导航参考,帮助它们在茫茫大海中确定位置和方向,尤其是在天气不佳、能见度低的情况下。</p> <p class="ql-block">在北冰洋广袤无垠、波涛汹涌的蓝色舞台之上,北极暴风鹱宛如灵动的舞者,书写着自由与坚韧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当它振翅之时,宽大而矫健的羽翼划破冰冷的空气,每一次有力的扇动,都仿佛是在与苍茫大海和呼啸狂风进行一场力量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那节奏,恰似激昂的乐章,奏响着生命的蓬勃与不羁 。</p> <p class="ql-block">而当它展开双翅,优雅地滑翔于浪尖之上,身姿轻盈而从容。</p> <p class="ql-block">在它身下,是翻涌的浪花,是冰冷刺骨的海水,可它却似浑然不觉,在海天之间自在穿梭,仿佛这片冷酷又壮丽的海洋,是为它量身定制的秀场。</p> <p class="ql-block">它顺着海风的旋律,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仿佛是大自然用最细腻的笔触勾勒出的灵动线条。</p> <p class="ql-block">无论是狂风肆虐,掀起惊涛骇浪,还是风平浪静,海面如镜,暴风鹱始终以它独特的飞行姿态,诠释着对这片海洋的热爱与征服。</p> <p class="ql-block">在灿烂的北极阳光下闪耀着自由的光辉,那是一种超越了平凡,</p> <p class="ql-block">它在阴云密布的苍穹下无畏前行,</p> <p class="ql-block">直抵灵魂深处的壮美</p> <p class="ql-block">让人在惊叹之余,也不禁对这小小的生命充满了敬畏,</p> <p class="ql-block">与赞美 。</p> <p class="ql-block">以下是我不知道有几个晚上与早上在北极白昼甲板上拍的暴风鹱各种飞翔姿态,舍不得删除,仔细看看各有不同,各有所爱。</p> 海雀 <p class="ql-block">终于有一天在冰冷的洋面上见到这种在海上漂浮的不同海鸟,按上图查询知道牠叫作海雀,细分有厚嘴刀嘴之分。</p><p class="ql-block">图中的海雀是刀嘴海雀。刀嘴海雀体型修长,有着又尖又细的喙 。它们繁殖于北大西洋海岸和岛屿,冬季会南迁至较温暖海域。刀嘴海雀是优秀的潜水者,能潜入水下较深处捕食小鱼和甲壳类动物。</p> <p class="ql-block">厚嘴海雀与刀嘴海雀外形相似,但厚嘴海雀的喙更粗短、厚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船快速滴向着下一个登陆点海雀山靠近,突见冰洋上出现多群的刀嘴海雀觅食返回途中。</p> <p class="ql-block">如何能放大看,这许多小海雀父母嘴里都叼着一条小鱼飞回家。</p> <p class="ql-block">这张图片清晰可见海雀嘴巴上的那条鱼,神奇的是这么小的鸟,也吃不到什么大鱼,这北冰洋里就真有大小够它们吃下的小鱼。</p> <p class="ql-block">刀嘴海雀、厚嘴海雀与灭绝的北极大海雀都属于海雀科,存在一定的亲缘关系。</p><p class="ql-block">在北极有一种大海雀曾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北部,但由于人类过度捕杀,已于1844 年灭绝。</p> <p class="ql-block">不过北极大海雀不会飞行,而刀嘴海雀和厚嘴海雀都具备飞行能力。</p> <p class="ql-block">这里说一个有趣的知识点,在北极曾有过的大海雀,(见图)因过度猎杀已经灭绝,但是当时欧洲给牠起的名字叫“企鹅”,绝种后才又发现了南极有相似的海雀,当时没名字叫什么“肥胖的鸟”“没名字的鹅”,最后探险人们把企鹅这个名字给了南极那没有雅名大海鸟了。</p> <p class="ql-block">这几张图片简单展示一下海雀山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山上海雀在孕育下一代。</p> <p class="ql-block">当时调侃说这里是海雀们最贵的住宅小区。</p> 北极白颊黑雁与燕鸥 <p class="ql-block">图中是在北极朗伊尔城外拍的白颊黑雁。</p><p class="ql-block">白颊黑雁体长约55 - 70厘米 ,翼展130 - 150厘米。其羽毛颜色对比鲜明,头部和颈部主要为黑色,脸颊两侧有醒目的白色斑块,因此得名。背部和翅膀羽毛呈灰褐色,带有黑色斑纹,腹部为白色 。</p><p class="ql-block">主要栖息于北极苔原、沿海岛屿以及寒温带的沼泽、湿地等环境。偏好有丰富植物生长的潮间带区域、湖泊和河流周边 。</p> <p class="ql-block">这漂亮的雁是候鸟,每年都会进行长距离的季节性迁徙。春季,随着北极地区气温回升,它们会返回繁殖地,在夏季繁殖。我们见它的时候正是北极夏季。</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在斯瓦尔巴群岛另一处乘冲锋舟观冰川找北极熊时意外碰到这群可爱的白颊黑雁大家庭。</p> <p class="ql-block">在空中飞翔的身影,因为遇见太突然没来得及调整速度拍的糊了点。</p> <p class="ql-block">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包括苔草、早熟禾等禾本科植物的嫩叶、茎、种子,以及一些水生植物 。在繁殖季节,也会取食少量的无脊椎动物,补充蛋白质。</p><p class="ql-block">仔细看看在沼泽中还有一对漂亮的北极燕鸥在养育BB。</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北极燕鸥这身材在北极圈的鸟类中是绝对的靓与帅!</p><p class="ql-block">北极燕鸥体型中等,体长33-39厘米,翼展76-85厘米,体重80-120克。羽毛主要呈灰色与白色,头部和颈部呈黑色,前额呈白色,脚和喙呈漂亮的红色。尾巴呈叉状,带灰色羽瓣,翅膀又窄又长,这种体型有利于长途飞行。</p><p class="ql-block">分布于北极及附近地区,包括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的极地地区。每年会在北极和南极之间往返迁徙,是已知动物中迁徙路线最长的鸟类,迁徙距离长达40000多公里。</p> <p class="ql-block">燕鸥繁殖期为6-7月,雄燕鸥会在鸟巢聚集地上空盘旋,嘴里衔着鱼向雌燕鸥展示,吸引配偶。雌鸟通常产一窝卵,一般为三枚,大部分时间用于孵卵,雄鸟则负责捕食喂养雌鸟和幼鸟。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看到那趴在沼泽地上孵蛋的燕鸥妈妈吗?</p> 黑腿三趾鸥 <p class="ql-block">探险邮轮进入斯瓦尔巴群岛另一峡湾时洋面上飘来一小块冰川的残留浮冰,细看上面站着许多不知名的海鸥,当船抛锚后才明白是错觉,那冰基本是不动的,因为船动而绝得冰动。</p><p class="ql-block">冰川附近鸟儿在那里歇脚觅食,对照资料这组鸟基本是北极黑腿三趾鸥。</p> <p class="ql-block">成年三趾鸥体长约38-41厘米,翼展91-97厘米。拥有珍珠灰色的背部和翅膀,翼尖黑色,头部和腹部白色,喙绿色至黄绿色,腿脚黑色。</p> <p class="ql-block">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北极海洋岸边和岛屿上,非繁殖期主要栖息于海洋上,是典型的海洋鸟类。</p> <p class="ql-block">常成群活动,频繁在海面上空飞翔或荡漾于海面,也会跟随船只觅食。</p> <p class="ql-block">翅膀上有暗色条纹和黑色翼尖,翼展时形成“M”图案。</p> <p class="ql-block">主要以小鱼为食,偶尔食用甲壳类和软体动物,多在海面涡流中、飞翔中或游泳时觅食。</p> <p class="ql-block">在冰原之上,三趾鸥如一位孤独的智者,立于冰山之巅。它俯瞰着冰海茫茫,身后是探险者的好奇目光,身前是苍穹的云卷云舒。这一方冰雪天地,是它的舞台,每一次驻足,都是与北极灵魂的对话,在静谧中诉说着极地的悠然与神秘。</p> <p class="ql-block">海风吹拂着北极的浪,黑腿三趾鸥展开双翼,在冰与水的交界处自在翱翔。它掠过浮冰,惊起涟漪圈圈,远处的山峦在云雾里若隐若现。这一刻,它是北极的精灵,以飞翔的姿态,将极地的悠闲与辽阔,写成一首灵动的诗,在天地间悠悠回荡。</p> <p class="ql-block">在登陆上岸时拍到这只在岸边行走的鸟,原以为拍到了一只不迁徙的北极原住鸟,回来查询是只“尖尾滨鹬”,也是会在北极极夜时迁徙的。</p> <p class="ql-block">再见了,北极的精灵们!无论是搏击海浪的风暴鹱,立于冰山之巅的黑腿三趾鸥,还是在砾石间奔走的尖尾滨鹬,亦或是寒冬坚守的斯瓦尔巴岩雷鸟……你们是北极画卷里灵动的笔触,是极地生态中鲜活的音符。虽有不舍与你们别离,但更愿你们在这片冰蓝天地里,继续自在翱翔、安逸栖息。我们同处一颗星球,这份与自然生灵的相逢,是宇宙赠予的温柔,愿这份羁绊长存,愿你们的每一次振翅都有清风相伴,每一处停歇都有丰食暖巢,在北极的日与夜中,书写属于你们的安然与自由。</p> <p class="ql-block">摄影:编辑:菠萝油王子</p><p class="ql-block">拍摄地点:挪威斯瓦尔巴群岛</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8.4~12</p><p class="ql-block">配 乐:《海的呼唤 - 爱尔兰之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