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沉”换“实”,让作风建设在社区扎根生长

林敏

<p class="ql-block">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就作风建设再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这一指示为我们社区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p><p class="ql-block">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承载着居民的生活、娱乐、教育等多重功能。社区工作者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我们的作风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群众对党的信任和拥护。</p><p class="ql-block">一、深刻认识作风建设在社区工作中的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在社区工作中,作风问题直接表现为我们对待群众的态度、处理群众事务的方式方法。</p><p class="ql-block">二、作风建设在社区工作中的实践路径</p><p class="ql-block">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需要我们从社区工作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p><p class="ql-block"> 一是沉下脚步,摸清实情。社区工作者要卸下“官架子”、收起“花架子”,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社区楼栋、企业车间,让自己的身影出现在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在社区,有的干部深夜还在调解邻里矛盾,挨家挨户排查消防隐患,为独居老人建立“每日问候”台账。这些“沉下去”的行动,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把“民之所忧”变成了“我之所为”。</p><p class="ql-block"> 二是务实成效,赢得口碑。基层工作最怕“虚”,怕“拍脑袋”决策、“走过场”落实。流芳社区联合派出所组建“党员巡逻队”,实行“干部包片、居民联户”机制,开展常态化巡逻;同时依托“长江夜话”开展百姓议事,及时化解邻里矛盾,使曾经的问题人员全部“洗脚上岸”。这就是作风转变的实效。</p><p class="ql-block"> 三是制度保障,常态长效。长白县坚持把健全体制机制贯穿于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始终,制定《关于巩固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干部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若干举措》,明确“上的条件”,细化“下的情形”,有针对性地完善制度规定、补齐制度短板。这种制度治本的方法值得我们在社区工作中学习借鉴。三、建立健全社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p><p class="ql-block"> 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关键要有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法规制度作保障。</p><p class="ql-block">一是健全经常性发现和解决作风问题机制。要提高监督穿透力和有效性,对需要长期根治的问题盯住不放、寸步不让。利用12345政务服务平台、结合各级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收集整理干部担当作为能力方面建议和作风方面建议,精准定位社区干部队伍急需改进的问题。</p><p class="ql-block">二是强化制度执行力。要进一步强化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让作风建设的铁规矩深入人心,让正风肃纪的高压线持续带电。社区领导干部要带头严守纪律规矩、不逾纪法红线,带头严格家风家教、弘扬新风正气,形成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生动局面。</p><p class="ql-block">三是创新监督方式。要拓展监督手段,丰富数字化、智能化监督方式,让各种隐性作风问题没有隐藏之地。在社区工作中,我们可以探索建立居民线上评价体系,让群众对社区工作者作风进行实时监督评价。</p><p class="ql-block">四、作风建设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p><p class="ql-block"> 社区工作者要以“沉”的定力扎根基层,以“实”的担当服务群众,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更是初心使然。</p><p class="ql-block"> 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以“滚石上山的劲头、爬坡过坎的勇气”持续推进作风建设,逐步实现弊绝风清、海晏河清,让党的作风建设在社区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