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战友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秋日的沈阳,阳光洒在旋转门前,映照着一张张久别重逢的笑脸。我们穿着统一的蓝色上衣,站成两排,像当年集合出车那样整齐。有人搭着肩膀,有人比着胜利的手势,笑容里藏着四十年的风霜与牵挂。背景的建筑现代而庄重,可我们的心,早已回到了那个炮火轰鸣、车轮滚滚的年代——北空高炮二师四团汽车连,那是我们共同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战友和军嫂合影</p>
<p class="ql-block">蓝衣红巾,格外醒目。这一次,不只是战友相聚,还有那些默默守候的军嫂们并肩而立。她们曾是后方最柔软的支撑,如今站在阳光下,笑容温婉而坚定。大屏幕上写着“空军高炮二师四团汽车连战友聚会-沈阳 2025.09.08”,字迹鲜红,像燃烧的信念。我们站在一起,不分前后,不分男女,只有一份沉甸甸的情谊,在秋风中静静流淌。</p> <p class="ql-block">军嫂合影</p>
<p class="ql-block">旋转门前,一群身披红围巾的女性站成一排,像一道温暖的风景线。她们曾是妻子、母亲,也是那段岁月的见证者。没有军衔,却有军魂;不曾穿军装,却扛起了半个家。她们的笑容里,有思念,有坚韧,更有今日重逢的欣慰。背景上那行字,不仅写着战友的名字,也刻下了她们无声的奉献。</p> <p class="ql-block">空六军战友网发来了贺词</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闫一旭宣布空军高炮二师四团汽车连沈阳聚会开幕</p>
<p class="ql-block">礼堂内,红幕高悬,彩灯轻闪。闫一旭站在台上,手握文件,声音沉稳有力:“我宣布,空军高炮二师四团汽车连第三次战友聚会,正式开始!”话音落下,掌声如潮。那一刻,仿佛时光倒流,我们又回到了连队点名的清晨,那一声声“到!”穿越岁月,响彻心间。</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8日至9月12日沈阳战友聚会</p> <p class="ql-block">本次组委会总召集人王绍杰代表组委会致欢迎词</p>
<p class="ql-block">灯光柔和,会场静谧。王绍杰走上讲台,目光扫过一张张熟悉又略显沧桑的脸庞。他声音微颤:“四十年了,我们还能聚在一起,不容易。”他说起筹备时的点点滴滴,说起一个个电话、一条条微信,只为确认一个名字、一个地址。台下有人低头擦拭眼角,有人轻轻点头。这不是一场简单的聚会,而是一次灵魂的归队。</p> <p class="ql-block">本次组委会付召集人代表组委会总结汽车二连第一次和第二次聚会</p>
<p class="ql-block">讲台上,另一位老战友回顾着前两次聚会的点滴。大屏幕上闪过往日合影,年轻的面孔、笔挺的军装,仿佛昨日。他说:“第一次是试探,第二次是升温,而这一次,是沉淀。”台下掌声阵阵,有人轻声接话:“是回家。”是啊,每一次相聚,都是对青春的一次深情回望。</p> <p class="ql-block">本次组委会付召集人汪新生代表组委会致答谢词</p>
<p class="ql-block">汪新生站在台上,语气诚恳:“感谢每一位战友的信任,感谢军嫂们的支持,感谢所有为这次聚会奔走的人。”他举起手中的名单,那上面有太多熟悉的名字,也有永远无法再回应的空白。他说:“只要我们还记得,他们就从未走远。”会场一片静默,唯有情感在空气中流动。</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好!</p><p class="ql-block">我是陈聪海。首先,我代表曾在汽车二连战斗、生活过的福建晋江籍战友——何奕急、施永清、陈树练、黄马堆、许自义、施超准、颜华岳、洪组欣、施维明、杨怡煌、吴敦碳、谢文阔等,向本次参加聚会的各位战友和军嫂们,致以最诚挚的祝贺!祝大家相聚愉快,畅叙情谊,玩得尽兴!</p><p class="ql-block">因种种原因,我们未能到场赴约,心里满是遗憾。但这份战友情始终记挂在心,也特别感谢大家为这场相聚付出的心血。在此也热忱欢迎各位战友和军嫂们,有空来晋江走走,让我们尽地主之谊,再续当年情!</p><p class="ql-block">受战友聚会组委会的邀请,让我写个书面发言。把我经历过和所了解到的一些情况给战友们汇报一下,仅供参考!</p><p class="ql-block">下面说说我的经历:三个愿望梦想成真。</p><p class="ql-block">一 、我的第一个愿望:当兵,当个穿蓝裤子的兵</p><p class="ql-block">我是1966年在福建晋江一中初中毕业(俗称老三届),刚毕业就赶上文革,所有学校都停课。上学上不了,学生的出路只有两条:当兵或上山下乡。从我家到学校有6公里,来回都是步行。途中路过一个空军场站。经常看到穿蓝裤子的解放军队伍路过,十分威武雄壮。内心羡慕不已。心想:我要是也能当一名穿蓝裤子的兵多好!1968年征兵开始,我也刚够年龄,就想去报名。看到接兵的解放军是陆军,可我的理想是穿蓝裤子。考虑半天还是等明年再说。第二年征兵开始了,看到接兵的是穿蓝裤子的,高兴极了。赶紧去报名体检。经过政审完全合格。就等通知。</p><p class="ql-block">我是69年1月31日接到入伍通知书,2月2日到县城集中。当晚发放军装和12元津贴费。大家都感到疑惑:当兵的每月6元津贴费我们为什么能领到12元?接兵的首长告诉我们是因为我们的入伍通知书是1月31日,1月份尽管只有一天也算一个月。大家一下子就欢呼起来。到这里我的第一个愿望梦想成真!</p><p class="ql-block">1964年3月1日,空军和防空军合并后的原高炮102师,番号改称为空军高射炮兵第二师,其所辖504团、506团、510团,依次改为高炮4团、5团、6团。师部的代号是3510部队、四团3515部队、五团3516部队、六团3519部队。四团团部住上海三门路555号。四团只有一个汽车连。一排、二排、修理所住团部大院内,三排住江湾机场内。连长闫德海,指导员耿传照;副连长鲁正权,副指导员章同泉;一排长孙永安,二排长李有富,三排长赵锁良,修理所长张持银。</p><p class="ql-block">二、我的第二个愿望:当个汽车兵</p><p class="ql-block">我从新兵连下连队时就下到炮一连。先被安排到雷达排。几天后又调到炮排。一个星期后又调到团部农场参加劳动。农场就在上海江湾机场内。农场没有澡堂,每次到上钢一厂洗澡要经过一个部队的车场。看到整齐排列的汽车我十分羡慕。心里想:我要是能到这里当个汽车兵多好!没过几天我就被接到汽车连报道。我的行李就一个网兜,里面除了脸盆、毛巾、牙膏、牙刷以外我还带了一套《毛泽东选集》。车管股的李国华副股长(参加过解放战争,当时车管股没有股长,就他负责)看到我带的《毛泽东选集》就问我:《毛泽东选集》是你从家里带来的?我说是的。他就连声说好、好。随后就派车把我送到江湾机场汽车连三排驻地。下车后我一看地方恍然大悟。原来我在农场时去上钢一厂洗澡路过的车场就是汽车连三排的车场。我的第二个愿望终于梦想成真!</p><p class="ql-block">和我一同到三排还有一个新兵名叫黄安翼。我俩的床铺就紧挨着。他父亲是福州军区空军副政委。参加过新四军。沙家浜里的指导员郭建光就是他父亲的原型。55年授衔就是将军。小黄从不炫耀。老兵问他父亲是做什么的?他只回答是当兵的。他只告诉我一人真实情况。并且叫我不要告诉任何人。他家里对他要求十分严格。每月发的6元津贴费怎么花的每一分钱都要记账。有一个星期天我俩一起请假到上海西郊公园玩,乘坐公交车0.3元车票他要买票,我说你要记账太麻烦,还是我来买票吧。我现在还经常看到他在朋友圈发表回忆新四军的文章。</p><p class="ql-block">1968年7月,汽训队在浙江临安县进行道路驾驶训练,住地的生产队粮食仓库失火,全体官兵不顾个人的安危,英勇地抢救人民群众的财产,战士王振发、王明春荣立二等功,戴亚鸡、程任佬、江财明荣立三等功,彰显了革命军人高尚情怀和牺牲精神。</p><p class="ql-block">1969年5月,高炮四团离开上海,调防到了天津,驻守天津市东郊区张贵庄军粮城一带。师部的代号是0778部队、四团0782部队、五团0780部队、六团0784部队。团部驻天津市食品二厂,汽车连驻天津市构建三厂。连长闫德海,指导员孙敦路,副连长赵锁良,副指导员章同泉、秦元坤;一排长孙永安,二排长李有富,三排长胡德呈(由修理所技师改为排长);修理所长张持银。(耿传照、鲁正权留上海支左,没有到天津)。</p><p class="ql-block">1969年10月1日上午11点,高炮四团三百多人参加空军组成的三千人方队的国庆二十周年阅兵,汽车连部分官兵参加,接受了毛泽东主席、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p><p class="ql-block">1970年闫德海、孙敦路分别调到车管股和军需股,章同泉任连长、秦元坤任指导员;赵锁良任副连长。珍宝岛战争爆发以后,为防止苏联突然袭击,上级要求汽车要分散。汽车连分成三部分,驻三个地方。解放牌运输车和修理所驻守构建三厂,由郭效元排长负责运输车排、张持银所长管理修理所。章同泉连长带一部分牵引车驻守卧河,秦元坤指导员、赵锁良副连长带一部分牵引车驻守大郑庄。</p><p class="ql-block">部队刚从上海调防天津,虽然伙食费由每人每天0.449元调整到0.453元,但是没有养猪种菜,伙食搞得很差。特别是汽车连,没有配备司务长。一个连队住三个地方,伙食更差了。有一次师部车管科的苗立明科长到汽车连留住构建三厂的地方检查工作(苗科长是高炮二师第一任科长,参加过抗美援朝),中午就在食堂吃饭。吃的是四号大米饭,菜是大白菜。没有一丝肉。大锅菜,炊事员不小心有一根白菜帮子没有切碎,正好炊事员把这根白菜帮子乘到苗科长的盘子里。苗科长用筷子一夹,整条的白菜帮子。苗科长当时没有批评炊事员,只说一句:要不是正好我碰到,我还不知道这种情况。随后苗科长就找团长、政委说汽车连的伙食情况。团里很重视,随后就派谢广才(后来的军需股长)到汽车连当司务长。从那以后汽车连的伙食就大为改观。</p><p class="ql-block">团里对政治教育也很重视,先后调政治处组织股的陈章荣和宣传股的王才芳到汽车连当过指导员。政治学习搞得轰轰烈烈。有一次开会表决心,炊事班负责喂猪的饲养员发言:我要把猪食桶挑到共产主义;上士表态:我要把自行车骑到共产主义。炊事班长发言表态:一定要搞好伙食,三五天不变样!(他的本意是想说三五天不重样,一紧张说成三五天不变样。)把大家都逗笑了。</p><p class="ql-block">1971年初,章同泉连长所带的牵引车调回构建三厂,并从炮三连调方德新任副指导员,郭效元也提为副指导员。秦元坤指导员、赵锁良副连长所带的部分牵引车调到四合庄中河化工厂,赵锁良副连长转业后,由李有富当连长,秦元坤任指导员;严吉庆提为副指导员。驻守构建三厂这部分就是后来的汽车一连,驻守中河化工厂的成为后来的汽车二连。1971年下半年汽车一连转移到崔家码头,汽车二连驻防南大桥。1972年汽车二连转到军粮城。</p><p class="ql-block">1971年7月至1973年11月,汽车一连抽调一个运输车班(解放牌)、汽车二连抽调一个牵引车排(跃进车),随高炮11师31团汽车连参加援老抗美作战任务,在两年零四个月的作战中,参战的战友不怕疲劳,不怕流血牺牲,克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圆满完成保障任务,作出了突出的贡献,3名同志荣立三等功并荣立集体三等功,在汽车连的连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p><p class="ql-block">后来部队的代号改为五位数,师部为86621部队,四团为86632部队,五团为86643部队,六团为86654部队。这段历史大家都经历过。略去。</p><p class="ql-block">三、我的第三个愿望:转业后的工作单位安排。</p><p class="ql-block">1985年全国100万大裁军。高炮二师撤编,我也是转业对象。同大多数同志一样回家待分配。我从住所到泉州市区骑自行车要路过一个单位:泉州交通监理所。这个单位很有名气。有两栋五层的家属楼,还有一栋办公楼。很是让人羡慕。我心里一直在想,我要是能到这个单位就好了。我哥哥认识这个单位的人事科长,就跟他谈这个事。人事科长说不行。一口回绝了。他说想进这个单位的人太多了。随后北空派了一个移交组,泉州组的负责人问我想进哪个单位。我说最好能进监理所。他就带着我的档案到监理所。监理所当时有一个技术员要退休,正缺一名技术员。经过北空移交组领导一介绍,再看档案他们就表示愿意接收。不过他们属省级直属单位,必须省里批准。经他们报送省里后很快就批准下来。和我一同进监理所的还有一位高炮五师的姓柯的教导员。他在报上发表很多文章。监理所正缺一名搞文秘的同志。当年监理所就只接收我们两人。我俩的工作安排个人无需找任何人,也没有花一分钱。都是由北空派人安排的。感谢党组织!到此,我的第三个愿望梦想成真!</p><p class="ql-block">最后,祝贺聚会圆满成功!祝贺战友们健康长寿!</p><p class="ql-block">我的汇报完毕!谢谢战友们!</p><p class="ql-block"> 陈聪海 2025.8.30</p> <p class="ql-block">军嫂李凤英代表军嫂致答谢词</p>
<p class="ql-block">一位军嫂走上台,红围巾衬着微笑。她说:“我们不是军人,但我们爱的人是。”她讲起当年守着电话等消息的日子,讲起孩子问“爸爸什么时候回来”的心酸。可她也说:“从不后悔。”台下许多军嫂轻轻点头,眼中泛光。她们的爱,藏在每一封家书里,藏在每一顿热饭中,也藏在今天这温暖的相聚里。</p> <p class="ql-block">两位穿着深色服装的人站在红色地毯上合影</p>
<p class="ql-block">红毯铺展,橙幕高悬。两人并肩而立,一位是曾经的连队骨干,一位是默默付出的军属代表。他们笑着,彼此靠近,像极了当年在营地门口挥手告别的模样。证件挂在胸前,不是为了身份,而是为了铭记——我们曾并肩战斗,如今依然并肩而立。</p> <p class="ql-block">七位军嫂手持红旗合影</p>
<p class="ql-block">七位军嫂站成一排,手中红旗迎风展开,上面写着“战友情”三个大字。她们的笑容灿烂如花,仿佛在说:我们也是这支队伍的一部分。红旗飘扬,不只是纪念过去,更是向未来宣告——这份情,不会褪色。</p> <p class="ql-block">一群战友在红色横幅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穿着统一的深蓝T恤,胸前挂着蓝色证件,在“北空高炮二师四团汽车连战友聚会-沈阳”的横幅前站定。有人挥手,有人微笑,有人悄悄抹了下眼角。灯光从头顶洒下,照亮了白发,也照亮了笑容。这一刻,我们不是老人,是当年那群热血青年,正准备出发执行任务。</p> <p class="ql-block">聚会视频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jUwMTA1NTcwNA==.html</p> <p class="ql-block">五位女性与六位男性分别合影</p>
<p class="ql-block">女同胞们围巾鲜艳,男战友们衣着整齐。他们站在红幕前,像接受检阅的队伍。没有口号,却有默契;没有军令,却有纪律。这就是我们,哪怕脱下军装,骨子里仍是军人。</p> <p class="ql-block">五位军嫂与三位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她们笑得温柔,他们站得挺拔。大屏幕上的字闪闪发光,像一颗颗不灭的星。我们或许记不清当年的车牌号,但记得彼此的脸;或许叫不出所有名字,但记得那份情。</p> <p class="ql-block">一群战友在宴会厅合影</p>
<p class="ql-block">宴会厅里,灯光柔和,横幅高挂。我们站在一起,像当年出车前整队那样整齐。有人低声哼起老歌,有人悄悄拍下身边人的侧脸。这一刻,不需要太多言语,一个眼神,就懂了彼此。</p> <p class="ql-block">主持人在台上讲话,观众专注聆听</p>
<p class="ql-block">台上,两位主持人并肩而立,台下,是满满一厅的老战友。有人举手提问,有人轻声交谈,更多人静静听着。这不仅是聚会,更像一次精神的集结。我们在这里,不是为了炫耀过往,而是为了确认——我们从未走散。</p> <p class="ql-block">两位主持人共同主持活动</p>
<p class="ql-block">他们一个手持麦克风,一个侧身倾听,配合默契。话语间带着幽默,也带着深情。他们说:“今天不谈职务,只论兄弟。”台下笑声一片,那是最纯粹的共鸣。</p> <p class="ql-block">三人共同主持或表演</p>
<p class="ql-block">三位老战友并肩而立,像当年执行任务时的三人车组。一个主讲,两个配合,节奏流畅,情感真挚。他们不是专业主持人,却是最懂彼此的人。</p> <p class="ql-block">四位老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四人站成一排,笑容亲切。他们曾是连队的骨干,如今白发苍苍,却依旧挺直腰板。他们说:“只要还能走,就一定来。”这份承诺,重如千钧。</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坐在长椅上,佩戴胸牌</p>
<p class="ql-block">我们坐在装饰典雅的会场里,胸前的红星胸牌闪闪发亮。有人举手发言,有人认真倾听。这不是普通的聚会,而是一次精神的回归。我们在这里,重新确认彼此的存在。</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坐在宴会厅内</p>
<p class="ql-block">长桌摆开,餐具整齐。我们即将共进晚餐,像当年在营地围坐那样。不同的是,这次没有紧急出车的哨声,只有欢笑与回忆。</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专注聆听</p>
<p class="ql-block">他们望着前方,神情专注。或许在听一段回忆,或许在看一段视频。但眼神里,全是当年那个自己。</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在会议厅内聆听活动</p>
<p class="ql-block">深蓝T恤,整齐排列。他们像学生,又像战士,安静地坐着,聆听时代的回响。窗外天色渐暗,屋内灯火通明,照亮的不只是房间,还有心灵。</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专注观看活动</p>
<p class="ql-block">他们胸前挂着证件,目光专注。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我们不是在参加聚会,而是在完成一次灵魂的朝圣。</p> <p class="ql-block">七人手持红旗合影</p>
<p class="ql-block">红旗在手,誓言在心。他们站成一排,像当年接受检阅那样庄严。那面旗,写着“八一原空军高炮二师四团(1965-1985年)汽车二连战友联谊会”,短短一行字,承载了半个世纪的情。</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参加活动</p>
<p class="ql-block">他们坐在明亮的会场里,背景大屏闪烁着聚会主题。每个人脸上都写着“值得”二字。为了这一天,有人坐了三天火车,有人刚出院就赶来。因为他们知道——有些情,一生只有一次。</p> <p class="ql-block">两位战友合影</p>
<p class="ql-block">他们并肩而立,背景是动态红幕。笑容真诚,眼神坚定。他们不说太多,但彼此都懂:能再见,真好。</p> <p class="ql-block">三位战友在大屏前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