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破与看开

毛毛雨

<p class="ql-block">  在生活中,人们常用“看破红尘”来定义那种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和消极颓废的生活态度。细思慢品,其实“看破红尘”隐含了“看破”和“看开”两个递进的层面。看破是认知层面的清醒,是对现实的理性认知,而看开则是心态层面的超脱,是认知转化为行为态度的结果。由此我想,“看破”和“看开”不仅代表了看待事物的两种不同层面的认知程度,更反映了对待生活的态度。</p> <p class="ql-block">  看破,是穿透表象后的清醒与洞察。它是拨开世俗的迷雾,看清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洞悉人心的复杂与世事的无常,不再被表象的浮华与虚妄所迷惑。譬如站在高处俯瞰棋局,明晰每一步的因果与走向,知晓输赢成败不过是过眼云烟,从而跳出当局者的执念与困局。</p> <p class="ql-block">  看开,是历经世事打磨后的通透与释然。它是接纳生活的不完美,允许并认可遗憾存在,不再执着于无法改变的过往与不可控的未来,转而在当下的烟火气里寻得安稳与自在。如同行至山穷水尽,不再焦虑徘徊,而是怀着淡然的心情以平静的目光抬头仰望天空,把生活中的不如意看做如云卷云舒般常态,带着宽厚与释怀继续保持有温度的生活,直至走向柳暗花明。</p> <p class="ql-block">  看破与看开既互为因果又相互关联。首先,看破是看开的前提。唯有看破了事物的本质、规律与局限,才能真正放下不切实际的执念,进而做到看开。倘若未曾看破表象下的虚妄,所谓的“看开”或许只是自欺欺人的逃避。其次,看开是看破的升华。看破之后,如果仅停留在对世事的冷漠与疏离,便容易陷入消极与虚无。而看开则是在看破的基础上,选择以更豁达、温暖的心态面对生活,在认清生活真像后,依然选择热爱生活,是一种更具温度与力量的人生境界。</p> <p class="ql-block">  我想,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如何掌控“看破”和“看开”的艺术,做到看破却不消极、看开且更豁达,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学养修为,更是一种人生智慧的体现。真正健康成熟的心态是能够区分“可以改变”和“必须接受”的事物,接受现实而不悲观,不逃避也不被现实所困。凡事尽人事听天命,接受岁月的伤,仰望生活的光。不能因为“看破”人性的丑恶就无视世间的美好,不能因为偶遇婚姻中的不堪就对家庭的温暖视而不见,更不能因为曾经见过乌云压顶就否认还有艳阳高照的晴天......。在生活中,要想掌握好“看破”和“看开”的尺度,还须懂得一些生活的艺术:那就是既要“难得糊涂”又要“孜孜不倦”。清代郑板桥“难得糊涂”的哲学提醒我们,人生需要保留适度的“钝感”,在清醒中保留几分天真,在通透中守住几分热忱,这种既超脱又投入的生命态度,才是应对复杂世界的终极智慧。生活中可以放松但不能放纵,可以休息但不能摆烂。也许,这既是一种生活态度,亦不失为一种生活的智慧吧。</p><p class="ql-block"> 看透不揭穿是修养,看淡不纠缠是境界。看开了,就不要把不如意的事放在心上,怨天尤人倒不如放宽胸怀坦然面对。</p><p class="ql-block"> 人生不都是奋楫笃行,退一步,也许就是海阔天空的艳阳天。</p><p class="ql-block"> 看破、看开、舍得、放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6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