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六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p><p class="ql-block">“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大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由内而外、由己及人的家国观念与责任担当。很多人可能会疑惑:身体的调理、家庭的和谐、国家的治理乃至天下的太平,这些不同层面、跨度极大的系统,一个人怎么可能全部兼顾?</p><p class="ql-block">实际上,对于真正有智慧的人来说,这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困难。因为无论是身体、家庭,还是国家、天下,从根本上看都属于物质系统,遵循着共同的自然与人文规律。一旦掌握了这个根本原理,就能够融会贯通,实现多层次的兼顾与平衡。</p><p class="ql-block">我们以身体健康为例。人的生活可分为两种:自然生活与社会生活,它们分别对应人的两种意识状态。与自然相对应的是潜意识,古人称之为“元神”,是人先天具备、用于顺应自然的能力;与社会相对应的则是显意识,即“识神”,是后天学习所得、用于适应社会的能力。人常处于这样的两难之中:顺应自然才能身体健康,顺应社会才能事业有成。然而“鱼与熊掌往往不可兼得”。现代人大多只顾顺应社会,却忽视了顺应自然,其结果就是身体受到自然的“惩罚”,出现疾病,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p><p class="ql-block">那么,人该如何回归自然、保持健康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回到一种“什么都不想”的状态,身体自会调节以适应自然——这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这种状态并非空洞无物,而是一种潜意识主导的生命体验。想要达到这种状态,往往需要意识层面的修炼,即约束后天的显意识,唤回先天的潜意识。一旦回归这种先天状态,人就能自动与自然相应,自然之力也会有序汇聚于人体,成为抵御疾病、保持健康的重要支持。</p><p class="ql-block">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也是个人成长的起点。只有先治理好小家,才能为治理大家(国家)奠定坚实基础,否则便难以取得他人的信任,甚至被质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那么如何才能真正齐家呢?</p><p class="ql-block">首先要认识到,两个独立的个体走到一起,本质上是彼此需求的契合。吸引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满足对方物质或精神需求的基础上。如果你希望婚姻稳固,就要清楚自己能给对方提供什么。如果连这一点都不明确,那么婚姻很可能陷入不断的矛盾之中。</p><p class="ql-block">对方的需求无非两类: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若无法满足物质需求,就必须提供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持——这通常需要牺牲部分自我,例如包容对方的脾气,放低自己的姿态。虽然看似有所损失,但换来的却是家庭的和谐,从长远来看是值得的。如果既无法满足物质需求,也不能提供精神慰藉,那么这样的关系可能难以持久,早点结束对双方都是一种解脱。</p><p class="ql-block">人在社会中,不是求名,就是求利,这本是常态,无可厚非。关键在于你追求名利的方式:如果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便是恶;如果能够促进共同发展,则是善。我们倡导的是在公平的规则之下,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进。</p><p class="ql-block">那么,一个人怎样才能真正有出息?答案在于领悟自然与社会背后那个无形却无处不在的“原理”。领悟的途径主要有二:一是通过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修炼身心,达到天人合一、无我无妄的境界,那时自会体会到心跳与自然节律的呼应,明白人本是自然的缩影;二是通过人与社会的关系,这常伴随着痛苦的磨砺。唯有苦难,才能让人意识到个体的渺小与集体力量的强大,从而深刻理解规则的存在。</p><p class="ql-block">当前教育的一大问题,是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思想的锤炼。智慧应包括两个方面:知识与思想。知识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知识的灵魂。没有思想,人在社会中只能充当一个“零件”,难以成就大器。知识可从书本中获得,而思想却源自生活、源自苦难。没有经历真实的磨难,很难形成深刻的思想。因此,苦难的磨砺是每个人成长中不可或缺的过程。</p><p class="ql-block">经历了苦难,形成了思想,才会明白世界处处有规则,偶然只是表象,必然才是本质。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己所能,坦然接受天意。缘起缘灭,不必强求,重要的是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p><p class="ql-block">当然,人作为行动的主体,仍应积极追求理想。此时,对规则的把握尤为关键:顺应规则,就能获得大环境的力量支持,事半功倍、不战而胜;违背规则,即使天赋异禀,也难逃被压制、被埋没的命运。</p><p class="ql-block">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能帮助我们理解“规则”即天理。每个人都在多个层级的物质系统中存在,大至自然、国家,小至家庭、企业。在这些系统中,都存在一种无形而强大的力量,体现为系统整体的意志或趋势。认识到这种力量,并主动顺应它,就能获得系统支持,从而在群体中脱颖而出。</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文化所讲的“无为而无不为”,其本质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通过自我约束,顺应这种大势与环境的力量,从而达到“顺势而为、水到渠成”的境界。</p><p class="ql-block">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关于新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