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之乱像

<p class="ql-block">医疗之困:当医保考核遇上病患之苦</p><p class="ql-block">近日,笔者接触到一位严重脑梗合并胸椎病变的患者经历,令人揪心。半年来,这位病人辗转多家医院,住院、出院达八次之多。每到一个医院,刚住上半个月或二十天,便被院方催促出院;身体稍有好转,又不得不转往另一个医院。在新医院,又是一轮全新的检查,医生需要重新熟悉病情,等治疗逐渐步入正轨,半个月的期限又到了,再次面临出院的困境。</p><p class="ql-block">同病房的一位病友,尿管插了半年未能拔除,总是被告知"还需几天",却因住院时间到期而被强制要求出院。究其原因,竟是医保考核制度下的无奈之举。</p><p class="ql-block"> 机械的考核与鲜活的生命</p><p class="ql-block">我国医保考核制度本为合理控制医疗费用而设,却在执行中逐渐演变为简单的"平均住院日"和"次均费用"指标。医院为了达标,不得不采取"一刀切"的方式,限期让患者出院, 这种机械的管理方式,导致患者被迫频繁转院,不仅增加了身体和心理负担,还要反复进行各项检查,既浪费医疗资源,又增加经济负担。对于严重病患者,这种连续性的中断可能直接影响康复效果。</p><p class="ql-block"> 医患双输的局面</p><p class="ql-block">医护人员同样陷入两难境地:明知患者尚未达到出院标准,却不得不遵从医院管理规定。一位医生私下坦言:我们也很无奈,看着病人需要继续治疗却不得不让他们出院,这与我们的职业伦理相悖。</p><p class="ql-block">医保制度本应是为民造福的良好政策,却在执行中逐渐偏离了初衷。当医疗行为被简化为冰冷的数据指标,患者的实际需求被忽视,医疗质量必然受到影响。</p><p class="ql-block"> 呼唤人性化的医疗管理</p><p class="ql-block">我们呼吁医疗管理部门应当重视这一问题,重新审视医保考核方式,建立更加科学、人性化的评价体系:</p><p class="ql-block">其一,应当按病种分类管理,不同疾病设置不同的合理住院时间标准;</p><p class="ql-block">其二,建立特殊病例申报机制,对确需长期住院的患者给予政策弹性;</p><p class="ql-block">其三,加强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定位;</p><p class="ql-block">其四,建立医保考核的申诉渠道,听取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实际困难。</p><p class="ql-block">医疗是关乎生命的行业,不能简单以数字指标来衡量其价值。我们希望管理部门能够听到这些声音,改革现行考核方式,让医保政策回归保障人民健康的初心,让患者不再被迫"流浪就医",让医生能够专心于治病救人而非应付考核。</p><p class="ql-block">医疗乱象不该成为常态,生命健康不应被数字束缚。这是我们共同的期待,也是医疗改革应当坚持的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