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建议:给35-45岁牛马的八条忠告

阳光天天灿烂

<p class="ql-block">作者:洞见ciyu</p><p class="ql-block">只有不断更新、重启,我们方能迎来新生和转机。</p> 前天喝酒时,朋友跟我吐槽道: 比牛马更为可悲的是中年牛马,卡在“牛马职场”的赛道里:卷不动、躺不平、逃不掉。  卷不动,是身体亮起的红灯;躺不平,是扛着家庭;逃不掉,是外面无立足之处。这一刻,中年牛马的心酸显得很具象化。中年危机,从不是年龄数字的压迫,而是困在“被动生存模式”里的窒息感。 今天要说的8条忠告,希望能唤起你的中年觉醒。01<h3><strong>别迷信稳定,公司给你的安全感,可能是慢性毒药。</strong></h3></br> 再往前推几年,许多人迷信:大厂工牌=免死金牌。 但这一两年,我们看过,资深项目经理哭诉自己被裁员的经历。 也耳闻过,年薪百万的P8在星巴克改简历。 无论什么单位,所谓的安全感,其实是慢性毒药。 裁员名单上,35岁以上的员工永远是第一批人选。 经济学中有个名词叫作“大拇指法则”。 它指的是在现代社会的很多领域,如果你没有成为“大拇指”,就很容易被淘汰。 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说,当一个人成为“大拇指”,在哪里都有安身立命之地。 <strong>说到底,只有实力,打败年龄。</strong> 从现在开始,深耕能力,打造自己的职业护城河。 你就会发现,真正的铁饭碗是你手中掌握的硬核技能,是客户追着你跑的资源网,是离开平台照样能支棱起来的本事。  02<h3><strong>把身体当唯一KPI,其他都无关紧要。</strong></h3></br> 看到这样一句话:拿命换钱的人,最后都拿钱换命。 你拼命工作,以为自己耐痛、能扛,即使身体有些不适,也忍着、熬着,不惜用健康换高薪。 可是你的腰椎统计每场加班,胃默默记录每一顿外卖,肝脏标注每杯应酬酒。 终有一天,它们会集体罢工,账单可比你的年终奖还高。 身体是过好日子的本钱。 不管处在何种境遇,支撑你养家糊口的是身体,支撑你渡过难关的也是身体。 北大教授刘国恩做过一项调查:财富积累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也许你以为是环境、背景、运气,结果却让人意外:身体健康。 他总结道,只有健康才是人生的大局。 守住健康,方能守住财富密码。 最后的赢家,永远是那些懂得善待自己的人。 胜任不了的工作不逞能,不必要的酒局能推就推。你顾好身体,才能顾好工作。 中年人的体检报告,一定比年终总结重要。  03<h3><strong>像兔子一样给自己多建立几个洞窟。</strong></h3></br> 《好运》一书里提到这样一个观点:<strong>狡兔三窟</strong>。 如果兔子只有一个洞,哪怕这个洞穴有95%的安全性,它也有5%丧命的几率。 但是,如果它有三个安全性80%的洞穴,三个洞穴全部捣毁的几率只有0.8%。 在不确定的当下,我们不如做一只狡猾的兔子。  多一门副业,就多一分对抗意外的底气;多一份收入,就多一份保障。 中年人布局副业要遵循“531法则”——50%精力保主业,30%搞技能延伸型副业,10%试水趋势型轻资产。 白天你是林经理,晚上可以是滴滴林师傅、抖音林老师、闲鱼林代购。 你也可以把二十年行业经验打磨成付费课程,把微信5000好友变成私域金矿。防止鸡蛋打翻的最好方式,就是别把鸡蛋永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没有万无一失的人生,只有做好准备,当生活关闭你一扇门时,你才能马上打开一扇窗。   04<h3><strong>把“失业预案”刻进DNA里。</strong></h3></br> 如果失业了,你的存款够支撑多久? 每一个中年人在发薪日时,都得这样叩问自己的灵魂一遍。 活成三明治的中年人,最怕失序,最易失序。 我们事业上危机四伏,仍扛起一个家庭,如果没有足够的存款,一次失业足以让自己陷入兵荒马乱的生活。 但又不得不承认在黑天鹅乱发的时代,裁员可能比升职要快。 因此,在挖空心思赚钱时,我们还得捂紧钱袋子存钱。 华裔女星刘玉玲,在一次访谈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从我父亲那里学到了一件事,万事犹如生意,所以我工作后很努力地存钱,我把这笔钱称为“FUCK YOU”基金。  如果你有了这笔钱,当有什么意外发生,或者有人强迫你,或者辞退你,你就可以这样对他们说:FUCK YOU(滚蛋)。 每一个家庭都应该存一笔“Fuck You Money”。 当薪资发下来时,拿出一部分存入一个备用账户里。 管好自己的手,理性消费,不该花的一分也不要花: 能在家里吃,就别下馆子,东西能不买,就别乱添置。 卡里有钱,才能心里不慌。 当有一天生活真正对你下手时,你也能为自己撑腰。  05<h3><strong>你对人再好,不如对人有用。</strong></h3></br> 岁月,是一块磨刀石。 少年气被磨没了,理想被碾碎了,一些中年人喜欢琢磨起人情世故来。 比如动不动就跟同事称兄道弟,费尽功夫积攒所谓的人脉。 笑脸练习千百遍,一套妙语连珠,句句说到领导心坎里。 工作了几年,本事不见多几分,心眼倒多了好几个;薪资不见涨,察言观色的本领却涨了不少。 可是最后,跟你关系要好的那个领导,优化的第一个人是业绩不好的你;你献殷勤的那个同事,你被辞后就把你拉黑了。 职场只看利益不看感情,中年人早该看透:公司不是家,同事不是兄弟。 麻省理工学院有个著名的校训:“在这个地方,睡眠、学分和社交,你最多只能做好两样。” 放在职场上同样适用,休息,工资和社交,你最多只能选择两样。 在单位,只做浅层社交。 把维系关系的时间,放在做好工作上;把迎合领导的精力,用在提升价值上。  一个人的价值不在团建酒量里,在解决问题的效率里。 当你越来越优秀,同事自会向你靠拢,领导会把你放在心上。  06<h3><strong>别和年轻人拼体力,要拼脑子、拼经验。</strong></h3></br> 人生半坡几多愁,恰似那一江春水向东流。  中年人一想起自己的工作就发愁,在年轻人的围追堵截下,每进一步都难如登蜀道。 你佩服自己加班到2点,可年轻人一声不吭就熬夜改完PPT。 你高强度工作几小时,精力就难以为继,年轻人一杯咖啡下去,可以连轴转一整天。 跟年轻人拼体力,输的一定是中年人。梁实秋说过:中年的妙趣在于认识人生,认识自己,做自己能所能做的事。中年牛马都要审视自己,学会扬长避短。真要和年轻人比,就比怎么用三个电话解决他们加班三天的问题,是怎么一眼看穿甲方最底层的需求。 想要姜还是老的辣,那就得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专。 你对行业的深刻认知,积攒了十几年的经验,才是让你跟年轻人掰手腕的资本。  07<h3><strong>不折腾,少投资。</strong></h3></br> 这几年,我一直有这样的感触:世上有两种人试错成本越高,一种是穷人,一种是中年人。中年牛马,往往两点全占。年轻时,可以一言不合就炒掉老板,一腔孤勇四处闯。现在一辞职,中年人的简历狗都嫌。二十出头时,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现在呢,背着房贷车贷,扛着学费医疗费,桩桩都是用钱处。这应了那句话:二十岁裸辞叫青春,三十五岁裸辞叫绝症。中年人的每次折腾都是拿底牌梭哈,这不是在追梦,而是在追债。之前,我有一个朋友,觉得打工没前途,见奶茶利润可观,就想押上全部积蓄开奶茶店。我马上劝住他,谋求出路是好事,但别乱跳坑。逃离职场,不等于财富自由。 我们可以轻资产创业、小成本试错,如果选择一旦奋不顾身地去折腾,就要承担失序带来的剧痛。说到底,稳中求变、稳中求胜,才是中年牛马该有的智慧。 08<h3><strong>不认命、不认输:把“我不行”变成“我可以”。</strong></h3></br> 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休。许多中年人被现实磨没心气,在“我不行”“做不到”中认命躺平。直播带货如火如荼,让他们转型开辟新赛道,他们觉得胜任不了。DeepSeek横空出世,别人都在琢磨如何应用AI,他们觉得自己搞不定。导演王潮歌曾说:“<strong>绝大部分人死于36岁,不是肉体的死,是倦怠、焦虑、沉默,对于生活没有热望。</strong>”人到中年时,不往上,就容易往下了。年纪愈是上去,愈是靠一口气吊着。如果这口锐气泄了,就没法突围,走出中年危机这座围城了。我认识一个传统媒体的朋友。公众号异军突起时,单位里的其他中年人觉得驾驭不了这种风格,只有他兴致勃勃地去试水;视频号兴起时,同行们又觉得视频语言和文章语言是两种体系,干不了,他却铆足劲地去学习。最后呢,他们单位创建了融媒体中心,他顺理成章成了负责人。生活越不如意,越是要保持积极饱满的心态。人生下半场,能够决胜千里的,始终是自己内心的力量。只有不断更新、重启,我们方能迎来新生和转机。▽35岁,被称为职场荣枯线。很多人觉得,是因为年龄卡在那儿,导致中年危机。但我认为,真正让日子人仰马翻的,是那个不做准备的自己。中年牛马如果一味低头拉车,注定找不到出路。记得抬头看路,生活光景才能一日胜一日。 点个<strong>推荐</strong>,与朋友们共勉。<p data-pm-slice="0 0 []">看更多走心好文章</h3></br><h3>请长按下方图片</h3></br><h3>识别二维码 关注洞见</h3></br><h3> <p class="ql-block">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