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580106</p><p class="ql-block">初秋的宝鸡,天朗气清。怀着对唐末五代历史的好奇,我来到了位于市北坡公园顶的大唐秦王陵博物馆,开启了一场与千年历史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穿过古色古香的山门,150米长的神道便映入眼帘。34尊唐代石雕沿神道两侧排列,文武官员、仪仗卫士、瑞兽祥禽姿态各异,虽历经千年风雨,石刻上的纹路仍清晰可辨,仿佛能让人窥见当年秦王李茂贞出行时的威严仪仗。行走在神道上,脚下的青石板承载着岁月的痕迹,耳畔仿佛响起了千年前的车马喧嚣。</p> <p class="ql-block">沿着神道前行,便来到了陵园的核心区域——两座“同茔不同穴”的地宫。先进入的是李茂贞地宫,地宫长120米,内部幽暗却不失精巧。青砖仿木雕刻的飞檐端楼栩栩如生,八边形穹窿顶线条流畅,墓道两侧的18幅乐伎图更是令人惊叹,乐伎们手持不同乐器,神情生动,仿佛下一秒就能奏响悠扬的唐代乐曲。最引人注目的是地宫中的墓志铭,碑上朱雀、玄武等四方神线刻细腻,1123字的中楷铭文详细记载了李茂贞的生平,可墓志铭顶盖却空无一字,这千年未解之谜,为这座陵墓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结构布局:由墓道、墓室、甬道三部分组成,总体长117米,距地表深20米。除前室、中室用石条砌筑外,其余均为青砖砌成,采用壁画和砖雕相结合的形式。</p> <p class="ql-block">李茂贞塑身像</p> <p class="ql-block">地宫内有保存完整的青砖仿木雕刻而成的飞檐古建端楼,还有八边形穹窿顶。墓道两侧有18幅乐伎图,形象逼真。地宫内地坪正中安放着李茂贞的墓志铭,分上、下两层,顶盖为盝顶,青石盖四周阴刻连续缠枝花纹,下层为铭座,铭文1116字,周边线框,四周阴刻十二生肖神像,而墓志铭盖上是空白。</p> <p class="ql-block">随后参观的刘氏夫人地宫虽规模稍小,却同样看点十足。出土的胡人马乐俑、三彩陶马俑等文物,如今被陈列在馆内展厅中,色彩虽已不如当年鲜亮,但造型依旧精致,展现出唐末高超的工艺水平。博物馆内还收藏了从民间收集的石马槽、门狮、拴马桩等360件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独特的历史记忆,让人大开眼界。</p> <p class="ql-block">地宫整体为平阶深梯式双墓室结构,由墓道、墓室、甬道三大部分组成,墓室分为前、中、后三个券顶宽敞殿堂。由墓道开口至后室的北耳室北端,全长57.1米,是一个“前堂后室”的多墓室大型墓葬,前堂为石圈,后室则为砖砌。</p> <p class="ql-block">甬道、墓室、小龛内均有彩绘痕迹,在后室东西两门侧还有仕女图案,后甬道两侧还有彩绘浮雕砖。墓门为仿木作砖雕彩绘,其后又有两木门及一石门。此外,地宫内还有按北斗七星位置挑开青砖形成勺状的“地面天象图”等。</p> <p class="ql-block">走出地宫,站在陵园的高处俯瞰,整个博物馆的唐代古建风格与周围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阳光洒在献殿、祀殿的琉璃瓦上,折射出金色的光芒,让人不禁感叹古人的智慧与匠心。</p> <p class="ql-block">此次大唐秦王陵博物馆之行,不仅让我近距离领略了唐末五代的丧葬文化与建筑艺术,更让我对那段纷争迭起的历史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那些静静陈列的文物、精心设计的地宫,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向每一位参观者诉说着千年前的故事。若你也对唐代历史感兴趣,不妨来这里走走,感受这份穿越千年的历史厚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