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日月峡森林瑜伽拍手舞大赛

红枫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黑龙江日月峡国家森林公园层林尽染、秋韵如画。在这片被誉为“天然氧吧”的生态净土上,第十三届日月峡国际生态文化节暨第四届“日月峡”杯拍手舞大赛伴随着秋日的风雨声与掌声中圆满开幕。</p><p class="ql-block">第四届“日月峡”杯拍手舞大赛作为第十三届日月峡国际生态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生态、健康、文化、融合”为主题,汇聚来自全国多地优秀拍手舞队伍,以拍手为节,以舞步为媒,共同呈现了一场力与美、自然与人文交相辉映的健康与文化的艺术盛典。</p> <p class="ql-block">在第四届“日月峡杯”拍手舞大赛成功举办的背后,是无数参与者对健康生活与生态文化的共同追求。来自全国27支代表队接受了大会检阅。来自铁人故乡大庆市的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代表队首先通过主席台接受检阅。来自北京、上海、大兴安岭的代表队先后接受检阅。他们不仅在竞技舞台上展现风采,更在交流中深化友谊,在自然中感知身心合一。</p> <p class="ql-block">本届大赛在庄严的升旗仪式中启幕。黑龙江日月峡大森林旅游集团董事长施晓英女士致开幕辞。她强调,拍手舞不仅是健身方式,更是日月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生动实践,是传播生态文化、促进社区凝聚的重要载体。参赛队员代表韩凤珍与裁判代表王剑天分别庄严宣誓,承诺恪守赛规、弘扬体育精神。</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山林还裹着一层薄雾,我们穿着统一的红色运动服,在林间空地上集结。天空阴沉,却压不住队伍里的热气——红旗在风中展开,上面写着“伊春带岭森林瑜伽养生馆”,像一团跳动的火。大家手持标牌,站得笔直,仿佛整座日月峡的呼吸都随着我们的节奏缓缓铺展。这一刻,我不是独自来寻静谧的人,而是融入了一股向自然致敬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领队的女士走在最前,手举红旗,另一手攥着写有馆名的标语牌,步伐坚定。我们排成队列沿林间小路前行,脚步声与鸟鸣交错。她不时回头微笑,那笑容里有种笃定的喜悦,像是在说:这里不是普通的徒步,而是一场身心的朝圣。身后的同伴们穿着同样的红衣,在绿意中连成一道流动的暖流,仿佛整片森林都在为我们让路。</p> <p class="ql-block">再次集合时,队伍更整齐了。阴天的光线柔和,树影斑驳地洒在肩头,手中的红旗虽未完全展开,却已燃起心中的热忱。这份仪式感让人肃然起敬——每一次集结,都是对自律的提醒,对健康的承诺。站在这里,我忽然明白,所谓养生,不只是拉伸筋骨,更是让灵魂在自然中站成笔直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车前排好队形,前方有人举旗引领。绿色的树木静静环抱着这片开阔地,黄色的车像一位沉默的老友,见证着每日的晨练开始。队列移动时,脚步声整齐划一,仿佛大地也在共振。我不由挺直了背脊,感受着身体与天地之间的微妙连接——原来当一群人朝着同一个方向呼吸,连风都会变得温柔。</p> <p class="ql-block">她站在场地中央,看着四周同伴们舒展肢体,拍手、弯腰、深呼吸。远处山丘起伏,建筑隐现,而此刻我的世界只有呼吸与动作的配合。一位穿红衣的女子朝我微笑,那笑容干净而专注,像林间清晨的第一缕光。回以微笑,心中默念:原来真正的放松,是从学会与陌生人共享宁静开始的。</p> <p class="ql-block">有人举着“日月峡拍手健身广场”的红旗走过,大巴车静静停在树影下。这名字听起来朴实,却藏着一种奇妙的魔力——在这里,拍手不是表演,而是一种唤醒身体的方式。我跟着人群轻轻击掌,一声声清脆回荡在林间,像是在唤醒沉睡的经络,也像是在回应山野的低语。</p> <p class="ql-block">午后,几位女士身着红色民族服饰站在树下,像是一簇簇盛开的山茶。她们不是来演出的,只是恰好穿上了代表喜悦的衣服。其中一人手捧证书,笑容里有说不出的骄傲。我听说这是第十三届的庆典,十三年,足够让一种习惯长成信仰。她们的存在提醒我:养生不仅是独处的修行,也可以是欢庆的集体记忆。</p> <p class="ql-block">一位女子撑开彩色油纸伞,另一位挥动红布条,动作轻盈如舞。她们不说话,却用姿态讲述着某种仪式的美。身后人群穿红戴彩,山丘静默,建筑安然。这画面不像训练,倒像一场献给自然的祭礼——我们以身体为笔,以林间空地为纸,写下对健康的虔诚。</p> <p class="ql-block">几位姐妹坐在长椅上休息,笑声轻轻飘在树梢。她们穿着红衣,像几枚落在林间的枫叶,温暖而不张扬。小屋静立一旁,像是守护者。我坐在她们身边,没说话,只是感受这份轻松——原来最深的疗愈,往往发生在汗水褪去、呼吸归于平静的那一刻。</p> <p class="ql-block">阳光终于破云而出,草地闪着微光。两位同伴站在树影与光斑交界处,笑容明朗。她们不练了,却仍穿着红衣,仿佛那颜色已成了身体的一部分。我走过时听见一句玩笑:“穿这身,连走路都带风。”我们都笑了——是啊,当自律成了习惯,连快乐都会自带节奏。</p> <p class="ql-block">三人并肩而立,中间那位手持彩伞,微微侧身,像是在等待快门按下,又像是在聆听风的指令。山丘在后,旗帜在侧,她们的姿态松弛却有力。我忽然觉得,这样的合影比任何自拍都动人——因为背景里不只是风景,还有共同走过的路,一起拍过的手,和无数次在晨雾中喊出的口号。</p> <p class="ql-block">她们在自拍,左边朋友举着相机,右边那位戴着红帽,手握红色小物。背景空旷,树影悠长。我们不是专业模特,但这一刻的自然与欢喜,胜过千张精修图。原来在日月峡,最美的风景从来不是谁拍得多好看,而是谁笑得最由衷。</p> <p class="ql-block">木屋前,“日月峡”三个字被绿植环绕,像被自然亲手书写。我指着它对同伴说:“咱们的名字,就刻在这儿了。”有人笑,有人点头。一辆黑车停在路边,像是外来世界的提醒,但我们已不想回去。在这里,绿色是主色调,红色是心跳,而宁静,是唯一需要的语言。</p> <p class="ql-block">她们站成一排,红白相间的服饰在树影下格外亮眼。有人拿伞,有人执道具,笑容如出一辙的灿烂。这不是表演排练,而是日常的庆典。我看着她们,忽然懂了:当一群人坚持做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比如每天拍手、呼吸、行走——它终会变成一种文化,一种信仰,一种穿在身上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三人立于白车前,一人居中似在讲话,另两人专注倾听。红帽红衣,像三团不灭的火。她们不疾不徐,话语或许关于动作,或许关于心境。我远远看着,没靠近——有些时刻,旁观也是一种参与。就像养生,有时不必亲历每一步,只要心向往之,便已在路上。</p><p class="ql-block">在这片山林里,红色不是喧闹的颜色,而是醒来的信号。我们拍手、行走、呼吸、欢笑,用最朴素的方式,回应着最深邃的自然。日月峡不说话,但它记得每一个清晨的脚印,每一口吐纳的雾气,和每一张被山风洗过的笑脸。而我,带着一身轻盈与满心宁静,知道这不是终点,只是又一次开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