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称:咫尺西天</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1444286</p><p class="ql-block">图 片:网络/自拍</p> <p class="ql-block"> 感谢【忆童年交流天地】美友圈管理团队组织的【童年虫趣】活动,让我们这些老家伙有机会回顾那些与虫交往的趣事。</p><p class="ql-block"> 蝴蝶、蜻蜓、蜜蜂、知了、蚂蚁等等昆虫,是地球上种类最多、数量庞大的生物类群。我们的童年,都与这些昆虫结下了不解之缘,它们在带给我们无尽欢乐的同时,也让我们初步了解了它们的特点、习性及价值,从而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p><p class="ql-block"> 这次参加【童年虫趣】活动,让我感觉到这就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昆虫大讲堂”。课堂上老师们的精彩“授课”,让我感受了大家的“虫趣”;认识了新虫子品种;更多了解了虫子的属性和价值……真是令人震撼,大开眼界,增长见识。</p><p class="ql-block"> 寒来暑往人已老</p><p class="ql-block"> 末日知多少</p><p class="ql-block"> 幸遇童圈聊虫趣</p><p class="ql-block"> 瞬间穿越了</p><p class="ql-block"> 虫儿蹦唱爬又飞</p><p class="ql-block"> 秒变老来俏</p> <p class="ql-block"> 北方人管蚯蚓叫“蛐蛇”。小时候,家在林场住。家附近有一条小河,爸爸酷爱钓鱼,有时也带我一起去河边钓鱼。因为钓鱼需要用蛐蛇做诱饵,所以爸爸常在房前屋后园田地里挖蛐蛇,有时我跟着捡蛐蛇。每每看到蛐蛇被从土里挖出,暴露在阳光下时,身体不停地扭动,拼命往土里钻,这恐怕就是弱小生命无助时的本能自保吧。把蛐蛇拿在手里,感觉湿滑伴有少许粘液,全身无骨,呈节节相连状,据说它有断后自愈的能力。我们每次都挖很多,放到仓房装满湿润沙土破锅里,每次钓鱼时随手抓几根,很方便。</p> <p class="ql-block"> 家附近小河边的塔头蹲子上有许多蚂蚁窝,里面住着成千上万只蚂蚁。我经常和小朋友们去河边玩,看着蚂蚁整日忙忙碌碌的在蚂蚁窝里进进出出挺有意思。稍不留神,就会有蚂蚁爬到你身上咬你一口。被咬的小朋友生气,往蚂蚁窝上撒尿,淋的蚂蚁都缩回到窝里。有一次,我偷拿爷爷的手杖去捅蚂蚁窝,还把手杖插到蚂蚁窝上,瞬间就爬满了蚂蚁,密密麻麻好几层,吓得我不敢去拔手杖。回家告诉了爷爷,领着爷爷取回了手杖,还被踢了两脚。</p> <p class="ql-block"> 学校农场实验田的黄豆地里生虫子了,老师领着我们去捉虫子,并要求我们要认真仔细寻找,发现后,“就地正法!”很快,同学们都大呼小叫的发现了虫子。我也看见了一只胖乎乎的绿色虫子,趴在一片豆叶上,虫体和叶子同样是绿色,若不仔细分辨还很难发现,那只虫子正在大快朵颐啃食着叶片,我当即用木棍把虫子扒拉掉地上,还没等它反应过来,就毫不犹豫地用木棍戳向虫子身体,瞬间流出黏糊糊的液体,看着挺恶心,胃里一阵翻涌,干呕了几声,还好没吐出来。有胆子大的男生,竟敢用手抓起虫子,抛向女生,吓得姑娘们边跑边吱哇乱叫。这个捉虫现场有点失控……</p> <p class="ql-block"> 夏季雨后的一天,我在院外的一棵杨树上发现一只蜗牛,它身体展露在躯壳外,伸着触角,蠕动着身体缓慢爬行。我好奇地将它拿了起来,瞬间它的身体便缩回到躯壳里。我把它带回家,装进一个瓶子里,还放了片菜叶,搁在屋里墙角处。连续几天,蜗牛安静地生活在瓶子里,有时吸在瓶壁上,有时爬到瓶口处,还有时爬在菜叶上进食。养了几天后,我感觉它应该很孤单,便连同瓶子把它放回到那棵杨树下。过了一天,蜗牛回家找同伴去了,没有告别……</p> <p class="ql-block"> 那年夏天,老师带我们到江北团山野游。刚爬上山,就听同学惊呼:“快来看呀,这里有一条长腿的长虫(蛇)!”我们都迅速地朝喊声方向围拢过去。当大家气喘吁吁上前一看,果然有一条小长虫长着四条腿,只是尾巴又细又长,模样挺吓人。它可能是听见嘈杂声音想逃跑,被同学用木棍按住。后赶过来的同学有人认出它,说它不是长虫,叫“蚂蛇子”,是长虫的小舅子。还说它有特异功能,尾巴断了自己能接上。这时有同学建议说把它尾巴弄断,看看能不能接上。不知何时挤在同学群里的老师说话了:“别伤害它了,放生吧!”用木棍按住蚂蛇子的同学移开木棍,只见蚂蛇子嗖的一下就钻进乱石堆没了身影。</p> <p class="ql-block"> 那年秋天,我家房后园田地里种的秋白菜生虫子了,若不及时处理,势必要影响秋冬腌渍、窖存和食用。所以,妈妈安排我去菜园里捉虫子,她去供销社买“六六粉”杀虫子。妈妈走后,我到仓房拎出一个漏桶,拿两根木棍当筷子,到菜园里捉虫子。当时白菜还没有抱心,虫子都伏在舒张开的菜叶上啃食,被啃食过的菜叶上被咬的全是虫眼,惨不忍睹。我快速用筷子夹虫子,当它被夹瞬间,扭成圈状抱住筷子,我则在桶边轻轻一磕,虫子便掉进桶里。妈妈回来时,我已经捉了一百多条虫子了。妈妈夸我能干,让我拿去喂鸡。我拎着桶,把虫子倒在鸡窝旁边地上,大公鸡第一个发现“美食”,咯咯地叫着,啄向虫子。很快,鸡都围过来“开荤”了。妈妈在菜园里把买来的“六六粉”洒在每颗白菜根下,几天后虫子就不见了,白菜长势喜人。</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我们那里都管蜻蜓叫“麻愣”。夏秋两季草甸子上麻愣飞来飞去,吸引小朋友追逐、捕捉。我常常拿着妈妈用穿破的背心改制成的抄网去网麻愣,每次都能网到好几只,挑出自己喜欢的,其余的分给小朋友。回到家,让妈妈用线拴在麻愣尾巴上,我牵在手里看着麻愣挣扎着飞。麻愣身体修长,大大的眼睛长在头顶上,它生长着两对薄如蝉翼且透明的翅膀,很是潇洒。看它飞翔,让我联想到飞机。当时我就想,什么时候能坐上真飞机,到天上看看天空是什么样的,有没有传说中的孙悟空、哪吒、牛魔王和红孩儿……麻愣飞累了,落在我身上。看着它,心生怜悯,不由自主地走到屋外,解开线,把麻愣放飞了,让它回归到属于它自己的天地……</p> <p class="ql-block"> 那年夏天,与小朋友在河里摸蛤蜊时,突然一个小朋友不是好声地尖叫着向岸边跑去,我们也都跟着上了岸,看见有一只褐色的扁平虫子紧紧地叮在他小腿上,怎么扒拉也扒拉不下来,他只好连哭带嚎地跑回家。原来叮小朋友腿上的虫子是蚂蝗(水蛭),大家都叫它“吸血狂魔”。大人们都知道,只要被蚂蝗叮上,很难弄掉,若硬往出薅,则会把蚂蝗的吸针薅断滞留在肉里,那样就更不好弄了。后来听说是小朋友他爸用烟头烤蚂蝗,又用鞋底拍打蚂蝗,费了很大周章,才把蚂蝗弄了下来。他的腿肿了好几天不能出来玩,不知道是被叮毒素引起的还是被鞋底拍打造成的。反正此后,我们都不敢再去河里摸蛤蜊了。珍爱生命,远离蚂蝗!</p> <p class="ql-block"> 北方林区春夏之交时,每天都有各种蝴蝶在我们家房前屋后的菜园里或翩翩起舞、或短暂停留,仿佛这里就是一个舞台。我经常在黄瓜、 柿子开花时到菜园里欣赏它们。看蝴蝶轻轻掠过花间,翅膀在阳光下煽动,就像是一朵会飞的花瓣,让人如醉如痴,舍不得伸手抓它。每当这时,便想起妈妈讲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既唯美又浪漫故事。</p> <p class="ql-block"> 我非常喜欢蝈蝈,它的叫声清脆动听,时而短促,时而悠长,简直是大自然最质朴的音符。我还喜欢看它修长健硕的大腿和威武霸气的相貌。由于喜欢,所以每年夏天都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去逮它。当发现蝈蝈的瞬间,心跳加快,屏住呼吸,蹑手蹑脚,缓缓靠近,摘下帽子,手疾眼快扑向蝈蝈。逮到蝈蝈的刹那,兴奋异常,既骄傲又自豪,如同干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般。遂将蝈蝈装进早已准备好的笼子里带回家,随手在菜园里摘一朵窝瓜花给蝈蝈“开饭”。有蝈蝈的夏天不寂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