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之间·时光淬炼

伏枥老骥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闽东山海之间的一座小县城,北枕鹫峰山,东望太平洋。从东方吹来温润海风,烟岚常绕,四季常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不论山间村落还是平原城镇,处处都回荡着朗朗读书声,古田县自古便是耕读传家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1993年夏秋之际,周婷如就降生在这片氤氲着传统文化的土地上。她自幼便显露出一种与年龄不符的静气——当别的孩子追逐嬉闹时,她更愿意独坐窗前,一本题集,半卷闲书,伴着她度过一个又一个被阳光染成金黄的午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夕阳西下,她一个人坐在窗边,安静而专注,不是做题,便是发呆——别人眼中的发呆,于她却是思维的远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从小学到高中,周婷如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她并非那种一味苦读的学生,而是喜欢在课余时间翻阅科普杂志,尤其对微观世界充满好奇。一张细胞结构图、一段纳米材料的介绍,都能让她凝视良久。那时的她或许尚未意识到,这些图文已在心底埋下了种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在时代的浪潮中,总有一些身影如璀璨星辰般闪耀,他们怀揣梦想,砥砺前行,用智慧与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周婷如渴求自己能书写生命的精彩篇章。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赋予了她勤奋质朴坚韧不拔的品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从本科到硕士,再到远赴西班牙攻读博士学位,进博士后工作站,周婷如在学术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探索、创新,逐渐成长为在学科领域颇有成绩的年轻学者,一名优秀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研究者。</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求学之路:厚积薄发,筑梦起航</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2011年金秋九月,周婷如带着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负笈福州,踏入福建师范大学的校门。木兰花开花落的四季轮回中,她选择了应用化学专业,从此她沉浸在奇妙的元素世界中,沉醉于生物化学的分子之舞以及高等数学的抽象之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课堂上,她心无旁骛地聆听老师的讲解,那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式在她眼中不再是枯燥的符号,而是打开微观世界的钥匙;实验室里,她身着白大褂,手持滴管和烧杯,小心翼翼地进行着每一次实验操作,观察着颜色的变化、沉淀的形成,感受着科学的神奇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在文娱部长四年的任上,婷如将科技文化节办得有声有色。人们常见她在晚会彩排的间隙,仍握着标注密密的实验手册,仿佛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间从容穿梭。那时的她,已如一棵初长成的南方乔木,静默中积蓄着破土而出的力量。四年充实而快乐的本科时光,不仅让她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更培养了她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2015年。凭借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表现,周婷如顺利保研至本校继续深造,攻读应用化学硕士学位。此时的她,已经褪去了初入校园时的青涩,变得更加成熟稳重。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相较于本科更为深入和专注,她开始接触到前沿的研究课题和方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在导师的指导下,她参与了多个科研项目,从文献查阅、方案设计到实验实施、数据分析,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无数个日夜,她在实验室里埋头苦干,反复调试实验参数,只为获得最准确的结果。正是这种执着和坚持,让她在学术研究上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也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硕士生涯更是她科研之路的真正启航。在电子显微镜的幽蓝光影里,她第一次窥见了纳米世界的瑰奇。那些金银纳米粒子在激光照射下焕发出的炫目光彩,宛如星云在微观宇宙中的诞生与湮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她参与的“挑战杯”竞赛项目获得全国银奖,论文获评优秀毕业生作品,但这些外在的荣誉似乎从未扰动她内心的宁静。对她而言,最大的奖赏永远是实验记录本上那些终于成立的公式和显微镜下如期绽放的纳米花朵。教学于她而言,是另一种形式的创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在《生物纳米技术》实验课上,她带领学生探索纳米材料的制备与表征,仿佛引导他们触摸未来的轮廓。有学生记得她示范细胞培养时的场景:无菌操作台前,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如仪式般庄重而优雅,仿佛不是在传授技术,而是在演绎生命的奥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2018年,对于周婷如来说又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这一年,她在祖国获得了CSC国家留学生奖学金,得以前往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UPF)攻读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这所大学在全球享有盛誉,2025年THE世界大学排名第166位,四大项排名均在前200强之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2018年的西行,是周婷如生命中注定的迁徙与苦读。巴塞罗那的阳光明亮而慷慨,地中海的蓝天沁人灵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置身于国际一流的学术环境中,周婷如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里汇聚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师生,多元的文化背景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她抓住一切机会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与不同领域的专家交流互动,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思路。同时,她还担任了教学助理的工作,协助教授指导本科生的学习。全英文的教学环境经历锻炼了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也让她对教育教学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在庞培法布拉大学的实验室里,周婷如开始了与癌症标志物的漫长沉闷的对话。无数个深夜,当整座城市沉入梦乡,只有她还在荧光灯下与纳米粒子默默相守。移液枪在她手中起落,仿佛乐指挥动,奏响一支只有分子才能听懂的夜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周婷如最钟情的是SERS技术中的光谱分析。当激光照射在精心制备的纳米基底上,拉曼信号如星瀑般倾泻而出,每一个波峰波谷都是分子在诉说自己的身世。“这就像解读星辰的语言,”她在笔记中写道,“我们需要学会聆听物质深处的低语。”在她看来,那些光谱曲线不仅是数据,更是一首首用光与物质谱写的十四行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七载寒暑,她如航海者般在科学的深海中追寻。有时会遇到风浪——实验反复失败,论文修改多次稿仍不被接收。但她始终相信,科研的真谛不仅在于抵达彼岸,更在于航行本身赋予人的眼界与韧性。她在实验记录本的扉页上抄写着博尔赫斯的诗句:“海洋一旦被开拓,便是永恒的归途。”</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教学相长:传道授业,薪火相传。</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在博士期间,周婷如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积极投身于教学工作中。她先后担任了本科生《生物纳米技术》实验课程教师和《生物纳米工程》任课教师。备课过程中,她精心挑选教学内容,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力求让学生了解到学科领域的前沿动态。课堂上,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抽象的理论概念,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环节,她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操作仪器,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每位同学都能掌握实验技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例如,在设计并教授光电传感器制备(纳米材料)、SERS光谱检测、细胞培养、药物毒性等模块实验时,她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大胆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学生们在她的引领下,逐渐爱上了这门课程,也在实验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独立承担课程教学的经历让周婷如收获颇丰。她深知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重大,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因此,她在教学中注重言传身教,以自己的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感染学生。她会分享自己在科研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如何克服它们的经验,激励学生勇于面对挑战;也会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发展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建议和指导。在她的悉心教导下,许多学生找到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发展目标,有的甚至走上了科研的道路。看着学生们一点点成长进步,周婷如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除了课堂教学外,周婷如还积极参与学生的竞赛指导工作。她带领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从项目选题、方案设计到现场答辩,全程给予精心指导。在她的帮助下,学生们在比赛中屡获佳绩,不仅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这些经历让周婷如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学相长的道理,她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实现了自身价值的升华。</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科研探索:勇攀高峰,追求卓越</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周婷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医学、光电检测技术开发及临床转化研究、纳米传感器制备及癌症标志物检测(SERS技术应用)等领域。这些都是当前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热点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社会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为了在这些领域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纳米传感器制备方面,她致力于开发新型的SERS基底材料和技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通过不断地尝试不同的合成方法和工艺条件,周婷如成功研制出了一种Au@Ag纳米粒子的SERS基底,并基于此建立了高灵敏、高选择性的检测方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这种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血液样本中的IL-6以及鱼肉中的组胺含量,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食品安全监测提供了有力的工具。相关成果已获得多项专利授权,充分证明了其创新性和应用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在光电检测技术开发及临床转化研究中,周婷如带领团队深入研究光学传感器在生物分子识别和疾病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他们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如HPLC/flow-cytometry/Raman/TEM/SEM/FTIR/AFM/XRD等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逐步优化了传感器的性能指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目前,他们已经实现了对多种癌症标记物的高效检测,为癌症的精准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这些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引起了同行们的广泛关注和好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科研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艰辛和坎坷。无数次的实验失败、数据的不理想曾让周婷如陷入困境,但她从未放弃过。她总是冷静地分析问题所在,调整研究方案,继续前行。正是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科学的热爱支撑着她走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在她的努力下,一个个难题被攻克,一项项成果应运而生。她的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学术界的理论体系,也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如今</span><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她已授权三项国家发明专利,</b><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掌握HPLC、流式细胞术、拉曼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原子力显微镜等十余种大型仪器的操作方法,累计操作时间超过2000小时。她从闽东古田山乡走来,一路修习、教学、研究,始终保持着那份安静而坚定的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荣誉满载:实至名归,未来可期</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周婷如的优秀表现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她曾多次获得各类荣誉奖项,如CSC国家留学生奖学金(2019-2025),国家奖学金(2017),福建师范大学模范生二等奖学金(2014.2015.2018),优秀毕业生(2019.2016)以及挑战杯全国铜奖(2015)等。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她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和付出,是她对学术的追求和坚守的最好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然而,周婷如并没有因为这些荣誉而骄傲自满。相反,她把它们当作前进的动力,激励自己不断超越自我。她知道,科学研究永无止境,只有不断探索创新才能保持在领域的领先地位。展望未来,她有着更加宏伟的目标和计划。她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化自己的研究方向,拓展研究领域的边界;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为中国的生物医学工程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结语:星光璀璨,照亮前行之路</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回顾周婷如的成长历程,我们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轨迹:从福建师范大学的本科起步,到硕士阶段的深入钻研,再到西班牙庞培法布拉大学的博士深造;从一名普通的学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学者和教师。这一路走来,她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挑战,但始终坚守初心,勇往直前。她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她对科学的热爱、对教育的执着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如今的周君漾,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在生物医学工程的天空中闪耀着光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周婷如的故事激励着更多的年轻人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投身于科学研究的伟大事业中去。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她会继续发光发热,为实现人类健康的美好愿景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而我们也期待着她能够在科研的道路上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创造更多的奇迹。</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