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从生物学本质来看,人类与世间所有生物一样,承载着繁衍传代的天性使命,这是生命延续的原始驱动。我们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开始,便循着自然规律成长,从被照料的孩子,到能独立生活的个体,再到可能成为照料他人的父母,每一步都暗含着物种延续的密码。这种角色的转变,不仅是身体的成熟,更是对生命传承责任的承接,是生物学意义上人生角色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或许这是大自然最大的神奇之一,在赋予人类生命的同时,也埋下了情感与欲望的种子。性欲的存在,男女双方性爱时的愉悦感,这既是繁衍的生理助力,也是情感联结的纽带。就像《圣经》中伊甸园的亚当与夏娃,在品尝智慧果之前,他们懵懂无知,尚不懂得男女之别、之爱;而当智慧降临,他(她)们开始感知自我与他人,性欲与随之而来的身心愉悦,深深体会人与人之间独特的情感联结,并开始和完成着繁衍后代的生物学责任。</p> <p class="ql-block"> 插个小趣闻。作为二战的发起国,德国在战败同时,也造成自身人口的大量伤亡,人口结构严重失衡,劳动力短缺,成为社会最大难题。为刺激国民生育欲望,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一项——允许在11点之后公开播放包含男女性生活内容的短片,尺度甚至远超普通三级片 。这是将人类最私密的生活,搬上公共视野,试图利用性的本能与愉悦感,唤起民众对繁衍后代的热情。这一段有趣的历史操作,至于成效如何,也不用去探究了。</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文化里,传宗接代的观念曾被看重到近乎严苛,“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孝的表现有多种,而没有后代,被视作最严重的一种。可这“无后”里,有些是无奈啊,也是满心期盼子裔,却求而不得,这份遗憾,可以看出古中国人把“有后”,看得多重。</p> <p class="ql-block"> 人的生命从辈分维度展开,就是一场按序递进的角色旅程。最初是婴儿,男婴或女婴,这是父母赋予,没得选择;长大后若成为父母,便完成了第一次辈分升级,亲自履行了延续生命责任;接着,自己的孩子也为人父母,又会解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新角色;要是寿命足够长,还能升到太爷爷、太奶奶的辈分。说到底,我们就是在这一个个角色的交替里,走完人生全程,也完成了作为生物的传宗接代使命。</p> <p class="ql-block"> 到这里,要指出,当下不少青年男女,甚至中年男女选择不生育,有人觉得生育过程中的疼痛、坐月子的辛苦,以及带娃喂奶的长期消耗,难以承受;而且认为,人生最具活力、最能自由享受的阶段,不想因养育孩子而牺牲个人的生活乐趣与发展机会;还有部分女性从性别平等的角度出发,拒绝将“生育”视为对他人的“付出”,更在意自身人生价值的自主实现。我认为,这从生物学,社会学意义上是自私的,违背人伦的。</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种是出于职业发展的忧虑,怕本不容易获得的岗位和职务,由于生育而失去,被别人顶上。这就要求国家制订相应的政策和举措,并讲求实际成效,以保证那些令人担心的情况不会发生。</p><p class="ql-block"> 当然,现代社会最大表征是,让社会成员充分享有个人自由,生不生育,不能用政策或其他举措来强制。</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还应该想到,生儿育女除付出和艰辛之外,还有一种为人父、为人母的快乐和幸福。孩子在你怀抱里牙牙学语,在你的关爱下长大成人,再到也养儿育女,成为撑起家庭的父母。我们自己辈分也提升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一串循序而来的人生角色。孩子第一次叫“爸妈”时的悸动,每一步成长带给的欣喜,孙辈扑进怀里时的温暖,这些藏在日常里的幸福,是任何其他体验都替代不了的。而当完整走完这些角色,看着生命在代际间延续,那种“我参与了生命传承”的成就感,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成功,特别幸福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 人生该有的角色都去扮演,这不仅是生物学上延续物种的责任,更是人类作为高等生物,对生命本身的尊重与担当,毕竟完整的角色体验,才让人生更丰满,也让“活着”,更有沉甸甸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确实该向这样一类人致以崇高敬意的。他们明知自身条件不宽余,甚或艰难,却依然选择扛起生育与养育下一代的责任,以尽可能好的方式把孩子培养长大,再苦再累也坚持不懈,坚强地完成生命的延续。这份坚韧与付出,是值得所有人尊重和致敬的。</p><p class="ql-block"> 最后又要回到标题:所有人生角色都经历了,才是健全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致谢原作)</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