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祥和家园 <p class="ql-block"> 我来到这个被地中海和撒哈拉簇拥的国度。它虽然只有16万多平方公里国土面积,却有1200多万人口,1300公里漫长海岸线,以及广袤无垠的大漠。行走在这儿,蔚蓝的天空晶莹剔透,柔曼的大海风平浪静,都市里舒缓徐徐,乡野间田园牧歌,连那被诗人叹之为“大漠孤烟直”的撒哈拉,也宁静得如同甜梦中的婴儿。——这便是突尼斯,一处祥和的家园。</p><p class="ql-block"> 提起突尼斯,便不得不说迦太基古城。史载公元前814年,突尼斯先祖腓尼基人生产发达人丁兴旺,于是在这儿修城筑堡,并命名为迦太基城。与罗马古城相比,迦太基城比前者还早61年。此时,丛林法则大行其道,文明遭野蛮妒忌和毁灭开始了。在近三千年历史长河中,这座古城屡遭劫难,先后被古罗马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三番两次毁灭。眼前的迦太基古城,是突尼斯从法国殖民统治下独立后,逐步在废墟上重建起来的。因此,这座古城浓缩着突尼斯的厚重历史,延续着突尼斯人的种族血脉,演绎并展示着这个阿拉伯国家的昨天与今天。1979年,这座古城遗址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 突尼斯是爱好和平的阿拉伯民族。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结束殖民统治独立后,一直和平稳步发展,成为非洲、特别是北非最为安定的国家。这里社会包容,自然和谐,天地人和,真是阿拉伯世界的祥和家园。</p><p class="ql-block"> 迦太基古城是祥和的。经过几次外族入侵,古城内早已被洗却一空。沿闪烁着历史光泽的石板路面步入城内,但见七八棵苍松古柏遮天蔽日,几只不知名的鸟儿啁啾着在枝Y间蹦来跳去,兴是在吟唱悠久的史诗吧。城墙厚重,墙体斑驳,拾级而上,豁然开朗。登顶环视,洁白的民居紧紧依偎着辽阔的大海,酒吧店铺鳞次栉比,漫步的游人与热恋的情侣,或开心打卡,或喁喁私语,让古城散发出勃勃生机,令风光旖旎的海滨风情万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蓝白小镇是祥和的。这是一座梦幻小镇,梦幻得令人如痴如醉。这是一座色彩明丽的小镇,明丽得像地中海飞溅的一朵洁白的浪花。这又是一座简洁明快的小镇,简洁明快得犹如一个清新的音符。它座落在突尼斯城以北18公里的悬崖峭壁,所有民居墙体洁白门窗深蓝,搭配着阿拉伯式铁窗棂和雕花木门。午后的阳光格外灿烂,它铺洒在错落有致的蓝白建筑上,小镇愈发显得秀美动人。它热吻那一簇簇勒杜鹃龙舌兰茉莉花橄榄树或仙人掌,小镇的条条街巷弥漫起醉人的芬芳。它以光影的魔幻手法,令整座小镇于明暗对比中既清丽妩媚又神秘深䆳。我在大街小巷徜徉,在如诗如画中穿行,在洁白如雪深蓝似海的童话里忘情地沉醉。九月的突尼斯城是火热的,蓝白小镇也是火热的。不过别担心,这座被誉为“全球十大浪漫小镇”,有一处古典氛围十足的草席咖啡馆,点一杯薄荷茶慢慢品味,既解渴消暑,又让自己在慵懒的慢时光里度过一个难忘的下午。</p> <p class="ql-block"> 信仰之城是祥和的。由突尼斯城驱车向南约150公里,座落着一座宗教之城——凯鲁万。这儿“具有三百清真寺”之美誉,其中的奥克巴大清寺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为北非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宗教圣地,它与麦加、麦地那和耶路撒冷清真寺,并称为世界四大清真寺。任何一个虔诚的伊斯兰教徒,穷其一生终极追求,便是能够到达麦加清真寺朝圣。但是,由于山高路远关山难越,抑或囊中羞涩年老体衰,许多伊斯兰教徒不能前往麦加而留下巨大遗憾。于是,便将朝圣的崇高目标转移至凯鲁万。于是,在伊斯兰教徒心目中,凯鲁万便具有与麦加一样的崇高地位。更为可贵的是,这儿的伊斯教徒心态平和包容性强,他们虽然崇奉默罕默德和安拉,同时也能与异教徒和睦相处。由突尼斯城一路南行,可见数不胜数的清真寺,也有基督和犹太教堂映入眼帘。试想一下,如果巴勒斯坦和犹太人之间,也能像眼前的凯鲁万一样,互相包容与谅解,也许战火纷飞的中东早已铸剑为犁了吧。</p><p class="ql-block"> 凯鲁万为突尼斯中部偏东城市,它距撒哈拉沙漠越来越近,气候也渐显干旱。大约公元1100年前,阿拉伯帝国大举入侵并定都于此,人口骤增用水吃紧。于是他们在这里大量修建蓄水池,其中最大的直径128米、蓄水量6.28万立方米,用来收集雨水。这些蓄水池历经千年仍然完好,如今成为可贵的文化遗产。我的旅程一路向南奔向大漠,食宿的宾馆酒店逐渐取消了免费赠送的旷泉水而改为收费购取。是呵,只有经过沙漠才知道水的珍贵。我们应该非常珍惜山川河泊,珍惜一草一木,珍惜大自然恩赐的一切一切。如果只是无节制地向它们索取,说不上哪一天,人类将面对全面水荒。有钱当然好,但钱能当水喝吗?</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称凯鲁万为信仰之城,当然不能忘记打卡西迪撒哈卜陵墓。这儿传颂着一则一千多年的宗教故事。据说西迪撒哈卜曾是默罕默德的理发师与密友,因而得以保存了先知的三根胡须。当西迪撒哈卜亡故下葬时,他保存的三根胡须一并葬于陵墓。缘此,西迪撒哈卜陵墓在全世界的伊斯兰教徒心目中,便具有如同对默罕默德崇拜的崇高地位。我不是教徒,也没有宗教崇拜。但对西迪撒哈卜陵墓的建筑艺术十分欣赏。它的白色穹顶礼拜堂,贴满陶瓷的前厅与庭院环廊和祷告大厅,每一栋建筑都精巧得令人惊叹,处处融合着阿拉伯几何纹样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彩陶浮雕及土耳其灰泥雕刻。凯鲁万古城于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西迪撒哈卜陵墓的宗教地位与建筑艺术,具有不可低估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凯鲁万古城距首都突尼斯城155公里,始建于公元670年,历史厚重,城中的大蓄水池、大清真寺和西迪撒哈卜陵墓,均为联合国列入的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大清寺以古城始建之初的最高统治者姓名命名——欧格白(或奥克巴)清真寺。它始建于1330年前,具有300根方形石柱和800根罗马圆柱支撑的拱形长廊,一次可容纳3000人的礼拜殿堂,气势恢宏,影响深远,为全世界四大清真寺之一。</p> <p class="ql-block"> 西迪撒哈卜陵墓,因墓葬者生前曾为穆斯林先知默罕默德的理发师和密友,同时保存着默罕默德的三根胡须,死后连同珍藏的三根胡须一起陪葬,从而在穆斯林界享有极高影响力。陵墓分前院、中庭、墓地和礼拜堂四大部分,每处建筑的装饰都融合了阿拉伯和西班牙安达卢西亚风格,精美异常,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柏柏尔人的窑洞是和谐的。在突尼斯中部的荒漠丘陵地区,有一处窑洞民居,居住着为数不多的土著居民——柏柏尔人。当人类已经步入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这儿的柏柏人仍然徘徊于近乎原始的生活状态。他们挖土窑洞为居,以水窖储存生活用水,以煤炉炊厨,过着极为简朴的生活。当然,随着旅游开发不断发展,游客赠予的小费已成为他们不菲的收入。加之突尼斯国家实行全民免费医疗和教育,柏柏尔人也不例外。由此不难看出,洞穴虽然简陋,生活却无忧虑。老子说:“圣人为腹不为目。”人的幸福指数,并不一定大厦华屋珍馐美味,往往越是极简的生活,反倒越是满足而快乐。不信?不妨问问我眼前的柏柏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