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 编辑 : 君子兰 (潘永明)</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 5917998</p><p class="ql-block">图片 : 致谢丁小校史馆</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 : 老师您辛苦了</p> <p class="ql-block">有一种幸福叫关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岁月之书冉冉翻阅</p><p class="ql-block">一百余载荜路蓝缕</p><p class="ql-block">启蒙之光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几代育人薪火相传</p><p class="ql-block">风尘仆仆欢声歌唱</p><p class="ql-block">征路漫漫其修远兮</p><p class="ql-block">百年丁小造福陶乡</p><p class="ql-block">与时俱进续写华章</p> <p class="ql-block">晨光踮着脚溜进教室,孩子们的小指尖似沾着糖,笑眼弯成线,一声清脆的“老师早!”甜透了时光。而老师,正以语言播种,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孩子们的成长,用辛勤守护每一份天真——这就是教爰的老师,崇高的劳动,也是校园里最动人的温暖!</p> <p class="ql-block">一九七O年,奉上级关于大演现代革命样板戏的指示,学校挑选了一批学生排练了京剧《智取威虎山》,演出非常成功,学生中有些后来成为专职演员,这也给当时一片萧条的文化氛围增添了一些亮色。</p><p class="ql-block">《智取威虎山》剧照</p> <p class="ql-block">少时寻梦在丁小 充分发挥少年先锋队模范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丁小的传统。八十年代,学校的游艺会、故事会、夏令营、智力竞赛、学习英模、参观访问以及各种主题班会,形式多样,精彩纷呈,寓思想教育于活动之中,体现了丁小“三育齐抓”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活动起来!才显示出生命活力,才代表着生长的茁壮。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深刻体验得到锻炼和提高。每一个节日都是一个命题,带给孩子们深深地思考。在乡间,在城市,目光越过书本;足迹跋涉在山山水水之间。种一棵小树,与孩子一起成长;拍组照片,留下童年的美好回忆;一代又一代的少先队员在这里成长,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一一“红领巾”。</p> <p class="ql-block">开启水上教育新模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63年县教育局推出以多种办学形式提高小学普及率的指示,丁山小校卢学勋 . 任振新校长提出: 让渔 . 船民子弟“随船生产,靠岸读书” 的流动学习设想。由于方案切合实际,经试行后效果很好。学校调派了丁佩娣、周月华两人担任专职船民教师。同时全校教师也积极投入为渔 . 船民子弟的学习编写教材。一时间“送寒衣” . “赠学习用品” . “接送返校”成为丁小教师的一道风景线。《新华日报》.《人民日报》分别作了报道,邮电部还发行“水上教育”邮票一枚。</p> <p class="ql-block">丁山小学“爱国主义图读书活动”常抓不懈。大队部每年都要开展有关读书读报的系列活动,这已成传统。一九八四年,被评为市级“攻读” 活动先进集体。二OO九年,获得无锡市爱国诗文朗诵比赛金奖第一名。直至现在,该校的“关心下一代周报” 读报活动,多次受到市级表彰。二OO五年起,少先队开展“书香校园” “优秀小书屋评比”“读书考级评比”等一系列活动,更让队员们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前排右起第六位是丁山小学学生卫萍 </p><p class="ql-block">后排右起第七位是我校教师蒋纯芳</p><p class="ql-block">第二排右起第二位是李源潮(时任团中央书记)</p><p class="ql-block">第三位是陈昊苏(陈毅之子)时任中央宣传处副处长</p><p class="ql-block">第四位陶铸夫人曾志</p><p class="ql-block">第五位严明复(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p><p class="ql-block">第七位陈锡联(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p><p class="ql-block">第八位康克清(朱德夫人)</p><p class="ql-block">第十位邓朴方(残联主席)</p><p class="ql-block">摄于中南堂怀仁堂大会堂</p> <p class="ql-block">团中央王平同志给丁小少先队员题词。</p> <p class="ql-block">上图 : “陶娃”少年宫正在进行活动。</p><p class="ql-block">下图 : 获得“金号奖”的鼓号队成员集体合影。</p> <p class="ql-block">市委领导与少先队员们一起共度“六一”节。</p> <p class="ql-block">江苏宜兴精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俊华,是《陶娃系紫砂》活动发起倡导者。</p><p class="ql-block">下面为南京艺术学院系列教材《陶娃学紫砂》发行仪式上拍摄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陶娃” 达人秀现场。</p> <p class="ql-block">学校小篮球队自1974年以来,先后获九届县市基层小篮球赛冠军;三届镇江地区亚军;三届无锡市冠军。</p> <p class="ql-block">二O一O年,学校又开设了跆拳道课程,专门聘请专业跆拳道教师来校执教,并自行编制了“学生跆拳道课间操”。在注重学生动作精、气、神的同时,把跆拳道礼仪、忍耐、克已、百折不屈等精神品质作为教育重点。让学生在锻炼身心,健康体魄的同时,历练品质,提升素养。</p><p class="ql-block">二O一O年,在宜兴市教学会议上,学校千人跆拳道表演赢得了前来参观的市领导及全体校长的好评。</p> <p class="ql-block">为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于一九八六年九月办起了全县第一个弱智儿童培育培智班,招收十二名弱智儿童,配备了两个专职教师进行教育。该班受到镇、县、市等各级领导的重视,当年,无锡市教育局陆副局长等专程来校参加了开班典礼。该班在任课教师的努力教学下,培智效果明显,受到各界的好评。一九八七年十二月,《无锡日报》曾报道培智班的事迹,学校撰写的教研论文在中央教科所评比中荣获 “一等奖”。</p> <p class="ql-block">艺术教育是学校的特色与传统教育。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各类兴趣小组,到现在声势浩大的少年宫社团活动。多年来,学校在艺术方面成果丰硕。九十年代起,学校在书法、绘画、歌咏、舞蹈等方面崭露头角。</p> <p class="ql-block">孩子们与歌唱家李谷一在一起。</p> <p class="ql-block">舞蹈《喊山》在全国获奖,同年在中央电视台《大风车》节目中播出。</p><p class="ql-block">二O一一年,学校被评为宜兴市AAA级艺术特色学校。</p><p class="ql-block">二O一二年,学校的舞蹈项目被列为全市的“亮点工程”。</p> <p class="ql-block">丁小始终重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上世纪八十年代,学校便开设航模兴趣小组,1983年航模队获县比赛团体第四名。随着素质教育推进,学校确立科技教育重要地位,多维度开展实践教育,将科技教育渗透到各学科与活动中,鼓励学生创新。依托“科技节”为学生搭建展示平台,让学生在科技活动与氛围中,践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p> <p class="ql-block">在二O一O年,江苏省机器人大赛中,有一名学生荣获省人形机器人全能比赛第一名,有二名学生荣获无锡市轨迹机器人比赛二等奖。</p><p class="ql-block">二O一一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少年科技创作比赛活动中,共有六名同学获得了Power Tech仿真机器人创作一等奖。</p><p class="ql-block">截止到二O一二年,学校在市级以上各种科技竞赛中前后取得国家级奖项9个,省级奖项45个,无锡市级奖项132个,无锡市级奖项18个。</p><p class="ql-block">硕果累累佳绩频传,从而使学生的心灵飞向海洋、飞向太空,充分享受探索大自然无穷奥秘的乐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OO七年,学校为了更好的实施双语教学,特地聘请了外籍教师托马斯老师作为学校的外教。</p><p class="ql-block">二O一O年,我们又与新加坡的德义小学结成联谊学校,学校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交流,敞开心扉,开拓视野看的更高更远。</p> <p class="ql-block">一百年心织笔耕,一百年被泽蒙寐。光阴荏苒,沧海桑田看变革;岁月如梭,桃李芬芳遍九州。丁小的一百年是薪火相传、勤耕不辍的一百年;是含淑聚香,不断进化的一百年。</p> <p class="ql-block">齐心协力 艰苦创业</p><p class="ql-block">丁小之所以百年长盛不衰,关键是做到了教师们一身正气,“不知报酬,服从分配”,真正达到了没有办不了的事情,没有干不好的工作,凝聚力和向心力是做好一切工作的保证。</p> <p class="ql-block">家校生的美好同行</p><p class="ql-block">愿为人父母者,以清澈源泉浇灌孩子最纯洁的心灵。晨光拉长朝霞,轻漫时光里,孩子们翻转书本,在书香中品读文字,于知识的汲取里织就窗外美丽风景。钟摆灵动间,朝霞晕开涟漪漫卷书页,岁月虽匆匆,却因家校共护、学子笃学而满是力量,让宁静致远的成长,成为时光里最珍贵的印记。家校携手、师生同心,三方同行的温暖,终将照亮孩子前行的每一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呜谢:</p><p class="ql-block">江苏省宜兴市档案馆</p><p class="ql-block">江苏省宜兴市季畅园紫砂陶艺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江苏省宜兴市书法家协会</p><p class="ql-block">江苏宜兴精陶有限公司</p><p class="ql-block">宜兴市明陶轩紫砂工作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