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图文:木樨</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120845</p><p class="ql-block">音乐:《敢问路在何方》</p> <p class="ql-block"> 幼时读《西游记》,火焰山便在我心中种下一粒奇异的种子。那熊熊烈火、漫天红光,孙悟空智斗铁扇公主的传奇,交织成一个遥不可及的梦境。数十年来,这梦境时隐时现,每每在生活的间隙中探出头来,撩拨着我的好奇心。然而,传闻中地表温度高达八十几度的炙热又让我望而却步,梦想与现实之间,仿佛真有一把芭蕉扇在来回扇动,将我的决心吹得摇摆不定。</p> <p class="ql-block"> 火焰山是中国最热的地方,夏季最高气温高达47.8℃,地表最高温度高达89℃,沙窝里可烤熟鸡蛋。虽然年平均温度只有14.5℃,但是温度超过35℃以上的日数却有100天之多,甚至38℃以上的酷热天气也有38日。 </p> <p class="ql-block"> 终于得闲踏上了前往火焰山的旅程。汽车在戈壁滩上行驶,窗外景色逐渐由绿转黄,空气由湿润变得干燥,我的心也随着气温计的攀升而忐忑起来。针对要不要下车亲身感受火焰山的问题纠结不决,同行闺蜜笑我:“这般年纪,何苦去受那火焰山的煎熬?要不,就在车上遥望一下。”我默然不语,心中却泛起涟漪:或许这真是年少的执念,到了现在这个年纪本该放下?</p> <p class="ql-block"> 清晨六点半,我们便已启程。汽车穿梭在尚未苏醒的街道上,导游解释道:“火焰山就像一匹烈马,中午时分狂躁难驯,唯有清晨才肯显露真性情。”我倚窗望去,远处山脉的轮廓在晨曦微光中若隐若现,果然不像想象中那般狰狞可怖。</p> <p class="ql-block"> 抵达景区时,游客稀少,只有三两个摄影爱好者架着相机拍风景。空气凉爽宜人,全然没有预期中的灼热。我深吸一口气,满是沙土与远方绿洲带来的清甜气息,让人心旷神怡。走进景区大门,就看见吴承恩关于火焰山的记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 要看金箍棒就要先通过地下室,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作在灯光下熠熠生辉,描绘着有关火焰山的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我站在其中一幅壁画前,看着那些飞翔的人物,仿佛也被带入了那个神秘的世界。</span></p> <p class="ql-block"> 火焰山景区导览图也别具一格的古朴庄重,以雕刻精美的佛像砖墙为主体,配以飘扬的旗帜,芭蕉扇随处可见,西游文化氛围浓厚。导图中提供清晰的游览指引。</p> <p class="ql-block"> 直奔标志性的“金箍棒”温度计,惊见红色液柱定格于35℃——竟比传说温和许多!倚柱留影,黑色雕花墙与金色穹顶为背景,为这次“清凉奇遇”添上浓浓西域风情。这一刻,西游记里的炽热神话,仿佛也化作云层间隙里的一缕凉风。</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梦中的火焰山。我蓦然领悟。多年来,我幻想中的火焰山是炽热、危险、需要战胜的对象,却从未想过它也可以是宁静、壮美、值得对话的存在。我们总是习惯于给事物贴上标签,却忘记了每个存在都有多面性,就像这火焰山,中午是炽热地狱,清晨却是温柔仙境。</p> <p class="ql-block"> 思绪飘远,我想到自己对火焰山的执念,何尝不是许多人生追求的隐喻?我们常常固执地想要在某个特定时间、以某种特定方式实现梦想,却不愿意调整自己的步伐去顺应事物的本性。有时候,不是梦想太遥远,而是我们接近它的方式需要改变。</p> <p class="ql-block"> 日头渐高,暑气渐起,虽热浪扑面,却也不至难熬。我们一路东找西寻,终在火焰山深处寻得铁扇公主的身影。她立于洞府之前,衣袂飘然,眉目间隐有凌厉之色,叫人既喜且惧。</p> <p class="ql-block"> 从景区出口出来时,遇到刚刚抵达的旅游团,那些游客已经满脸通红,不断擦拭汗水。一位大妈喘着气问:“上面热吗?”导游笑着回答:“心里的热比外面的热更难耐。放慢脚步,静下心来,火焰山不会亏待您。”</p> <p class="ql-block"> 回程车上,我回望逐渐远去的火焰山。阳光直射山体,那片赤红色变得耀眼灼目,与清晨的温柔判若两山。我忽然感到庆幸,庆幸没有因为恐惧高温而放弃梦想,也庆幸遇到了智慧的导游,教会我换种方式实现梦想。</p> <p class="ql-block"> 人生过半,许多年少时的梦想要么已经实现,要么被现实消磨殆尽。火焰山这个持续数十年的念想,终于在今日以最完美的方式得以圆满。</p> <p class="ql-block"> 我懂得了:世间万物皆有多个面目,就看你选择在何时与之相遇。火焰山终归是我的山,不是因为我能征服它,而是因为我终于懂得了它——以谦卑之心接近,以理解之眼观看,以智慧之法相处。这份领悟,远比征服更为珍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