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1、我的经历与(修稿)体会 之一 音频mp3连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2、我的经历与体会 之二 音频mp3连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我的经历与(修稿)体会(终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盲目投稿就是误人误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文/邱化民</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一、初设平台 有压力也有动力</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自从创立了文学创作平台,少量地接受了文友,特别是学会会员的投稿,我的生活变得忙碌了起来。虽然我起的很早,生活安排的很有规律——每天早晨4点起床,约半小时左右用于学习有关医疗卫生健康用药知识,约一个小时左右用于个人构思创作,约半小时至一小时的做家务,锻炼身体(包括做做早餐,打扫卫生)。偶尔按季节耕种侍弄一下小园子。早晨就接近六点半至7点了,吃早餐准备上班,放下琐事,安心工作。晚间,偶尔帮文友修改一下稿件,一天就这样过去了,忙碌而充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妻子就不解,有时候抱怨:“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也没见到你多挣几个钱,图希个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只能回答“个人有个人的爱好,就像你喜欢节食、减肥和运动,每个人都有个人的追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间长了,见怪不怪,偶尔的抱怨并没有改变我的生活,甚至是为人处世的风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二、文学路 我的“亮点”与促进“恩师”</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回顾曾经走过的“文学路”,有几个“亮点”,也有几个有意无意中夸赞过我,让我建立自信,促使我在文学路上走下去的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学时,刘常林老师在当生产队小队长父亲面前一口一个“化民是个大学苗子”,让我坚定地考了“高中”,而不是当时很火的“中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初中时,我语文成绩优秀,曾经有作文被学校推举,被油印在学校的校报上。记得有一篇日记《秋日的蜻蜓》因为描写生动又富有人文思想(老师批语)与李善良同学的《家里的大公鸡》一起被推举到教委,成了标榜作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班主任张喜春(绰号“张三郎”)教语文课,也常在我的作文批语上,用红笔写一个大大的“优”字!还有别的同学少有的“修改意见”。后来,接替班主任的范玉山老师,还有孔令奇老师(特教物理老师)也对我印象深刻,经常在课堂上提问我。退休后直到现在,当来到我所在医院附近办事,总是在闲暇时到我办公室瞄上一眼,不忙时闲唠一会儿。我忙时,打声招呼就走,这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安慰,证明我在老师的印象中还是不错的,以至于毕业40余载,还有老师一直亦师亦友地惦记我,除了我小有用处之外。特别是孔令奇老师,至今已经87岁高龄还经常在我的朋友圈点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注:孔令奇,出生于1939年,特级物理教师,原为民办教师,后因物理教育成绩突出,民转干,后评为“特级教师”,退休后80余岁高龄,仍有家长特聘为家庭教师辅导孩子物理学科学业。)</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高中时,我学的是理科,由于学习数理化压力巨大,语文成绩下滑。那时候(1992年),大学招生比例低到让人崩溃!我所在的重点高中,全校加上补习班高三学生一般每年600余人参加高考,考上大学突破100人都是一大关。我们那一届突破百人,模糊地记得可能是117人。因为自己落榜,也不好意思过分关注,别人在我面前自然也有意回避谈高考的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值得高兴又沮丧的是:我们高三、二班,邵怀启同学高考成绩超过了清华大学分数线;李欣泽同学差3分没达到清华大学分数线。那时候,由于是预先“估分盲报”,都与清华无缘。我则因为青春期萌动,有一段时间受到了情感冲击,成绩下滑,失去了自信。加之高考前夕患急性阑尾炎手术,术后并发胆囊炎,身体虚弱到了极点,最终在第一次参加高考中名落孙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由于那个年代,高考补习复读者常见,往届生远高于应届生。我一个同学的哥哥“抗战8年”终于考上了一个专科学校,毕业后分配到乡里工作,被视为“复读勇士”,也是“靠意志上岸”的复读生典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时,“大学漏子”也很吃香,回到地方,特别是农村,也能进入村委会(当时叫大队)当个会计或其它职位,还可以到小学当待遇不高的代课老师,小生产队作会计,所以也没怎么失望。除了和父亲在“补不补习,复不复读,再不再考”的问题上有分歧之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三、千里复读 幸遇老校长——李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93年6月,山东的舅舅从千里之遥来看望病重的母亲,了解到我高考失利的情况,坚持让我去山东老家补习。我于是在舅舅回去不久,经权衡考虑后毅然坐上绿皮火车。由于火车上拥挤,又只买到了无座站票,我几乎全程站着两天两夜到达山东省肥城市,在“肥城一中”补习班复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肥城一中补习班”是一所与肥城市新城区“肥城市第一中学”(市重点高中)隔道相望的一个独立院落,有独立的操场和高高的围墙,围墙上是满是成幅的书法作品,格外醒目。其中,李真的作品最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了解到:肥城市一中补习班,是由当地的教学经验丰富的退休和在职的优秀老教师和教育局的老干部创建,时年招生100人,校长李真是原黄埔军校毕业生,解放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故而,教育界也称之为“老教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是真正刻苦而静心学习的一年,确切地说是9个月。因为要回本地报考,怕耽误事儿,不得不提前2个月回来。那时候自信满满,因为每个月的月考和地区联赛成绩我都有所提高,最好成绩达到了联考成绩599分(总分640分),在整个肥城市一中新生和往届补习生中,位列11名,所以特别自信。也因此受到了校长李真本人的关注和特别约见,并鼓励我说:如果高考考的好,退还我所交的全部复读补课费800元。还给了我一本由他亲自签名的盖有“肥城市教育协会”的日记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次李真校长在全班同学面前夸我:“我的作文字迹工整,笔锋有力!”当时也感到很自豪。考上大学后,有个同学的来信说:“当时校长夸你字写的好!我怎么就没太感觉出来呢?心里一直有疑问???至今未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诚然,我一直没有练过书法,字写的也很普通,勉强说的过去。我直言隐晦之意:“说的可能是写的文章,而并非字的本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后,再没有收到该同学的来信。可能此信专为解决一疑问而来,也说明我们那一期学生,有一种精神——就是独立,善于思考,而且有一种求真精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日,和同学陈学旺聊天,特意打听该同学的状况,目前发展的不错。很是欣慰,证明了我的推断是正确的。因为我一直相信:因为有这种“求真务实的探索精神”,他无论是从事哪种行业,在业务研究领域,最终都会发展的不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不久就收到同期在林甸复读同学的来信,让我早做回校备考的准备,可能是其班主任的意思。我匆忙离校,老校长李真恋恋不舍,担心我的选择耽误了我的前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归来后,确感生疏——学习氛围改变,加之母亲糖尿病时轻时重,有时候昏迷,总需要住院治疗;以前有点儿感情纠葛的同学又好像处了个新朋友,进进出出,总在无形中影响到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好,虽然没有如李真老校长所愿,我还是如愿以偿地考上了医学院。虽然不是一流名校,但实现了我将来能亲自医治母亲疾病的愿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入学牡丹江医学院第一天,我就匆忙地给李真校长写了信,不是为了他承诺退还那800元的“复读补习费”,而是想表达一下对他的激励之情;其次也有未听他的劝告的后悔之意。当时太年轻,怎么不考虑在山东当地报考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真校长的回信很令人欣慰,没有责备,也没有抱怨,只有鼓励。同时,也知悉——我们复读补习班100名学生,99人考进了高校!这让我既高兴,又惭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陆续收到父亲转给我的补习班同学的来信,询问我的高考状况,既是汇报自己的,也是想打听我进入哪所名校?回信可能让他(她)们失望了。然而,这种过失和屈辱,在我心中形成了永久的动力,使我恒心不变,勇往直前!虽然世事繁杂,人情世故,除业务之外,中意者不足一二,可谓“失之八九,得一而足”,贵在心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生哪有那么顺当?总围着你一个人转,哄着你,供着你!你又不是出生名门贵族。好事儿总是擦肩而过,你的付出,有时会成为别人信手拈来的业绩,去领奖,去升官,去发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在,我职称晋升没耽误,因为不惧考试,故而过关斩将。有时也在上级大检查中,表现突出,指名表彰,给我一个奖励——“大庆市疾病预防控制先进个人”,就是其中的一个,当时巡查组走访“麻风二联”疫苗接种点,询问疫苗反应和应对措施,只有我一个人完全答对,巡查的领导当时在本本上记下了我的名字。在总结大会上,我被直接当做典型表彰,于是获得了一个荣誉证书。而先前,我作为一个兼职的预防保健科副主任,用电脑更新了健全了医院全部保健科制度文件,在网易创建了“**预防保健科教平台”,发布科教宣教内容材料受到了全国几十个预防保健科工作人员关注和借鉴引用,从未赢得任何荣誉,甚至年终业绩考核被评“优”!后来,我当上了“科教科主任,这些荣誉竟不求自来,甚至有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感觉。当然,按照我追求凡事完美的性格,有些工作也确实做到了,受之无愧!当然,作为凡人,也对有些人和事嗤之以鼻。我遂把我的网名改为“平民”,时刻警醒自己——你的出身决定你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才有机会与官宦富家子弟平起平坐,也可能成为别人刻意排斥的对象,遭受打压,除非你强大到和他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没有竞争,没有利益冲突。你需要另辟蹊径,无论是在业务上,还是荣誉获得上,这是我的职业感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四、重视稿件质量 不白浪费读者的时间</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创建文学平台后,有时候帮助从熟人那里转给或介绍给我想在我作为主编的“诗香文苑”微信公众号发表作品,让我帮助修改稿件,特别是不了解我的诗友,或者部分自以为是的文学界“大咖”,尤其是某些从重要领导岗位退下来融入到我们圈子的人,总有一种强势感。于我而言就形成了无形的“资历尚浅”的“鄙视”之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真的想说,你们创作的那点儿作品,可能只有我大学日记的九牛一毛。我工作后曾写过《平民日记》、《医界蜕变》现在读来仍感到还是可以说的过去!曾经在博客网页和网易小说网,我发布的短篇小说《医界蜕变》阅读量在一个月内达到了27万。同事王显曾曾说:“邱哥,厉害!这相当于咱们全县人口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一次,帮一个诗词界的老师朋友修稿,他创作了两首,一首送给了同样当教师的同事参与投稿(因为一个老师只能参投一首),结果,我帮助修改的稿件顺利获奖,他自认为自己精雕细琢留给自己的稿件却与奖项无缘。后来,他把稿件发给我,我发现词藻很是华丽,气势也有,就是在政治色彩上有点儿左右理解均可的毛病,我指出后,他瞬时顿悟,直言佩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网易解散,对我来说,可以称得上是巨大损失,有的甚至无法弥补。因为那时候写博客,几乎是一气呵成,少有修改,故而也少有备份。好在老电脑里还保留有先期写的《平民日记》120篇,算是可以追溯的验证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的人抱怨我太挑剔,出刊时,总修改人家自己认为很成熟的稿件。我何尝没遇到过呢?可能是认识角度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想:不行就换一家投稿,何必跟审稿的编辑过不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说,退稿是不让我在文化圈内真正的文化人面前丢脸;修稿是为了让作品更优秀,都是为了保全彼此的脸面!一是作者本人;二是录用稿件的编辑。在文学素养与水平方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五、我退别人的稿 别人也退我的稿</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面是我被退稿的一首诗(原投送稿没有加注释)。我认为没什么可抱怨的,认识角度不同,理解不同而已!再说,收稿老师,哪有那么多时间揣摩应用如此多的典故的诗词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结开来:此诗投稿失败的原因是隐含太深,“易品不宜读”,更别说“游览”!原作如下:</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七律·铸盾(平水韵)</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纪念抗战胜利八十周年暨建军九十八周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文/邱化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卢沟晓月警烽烟,八秩霜锋淬昊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铁旅曾摧膏药帜,金戈今镇海疆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上甘岭铸昆仑骨,鸭绿江熔禹鼎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九十八春磨剑处,星河影动巨龙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1、卢沟桥烽烟:指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2、八秩霜锋:指韬光养晦,长期磨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3、膏药帜:代指某国军旗;海疆弦:指边关的月亮(弦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4、昆仑骨:代指通过上甘岭战役铸就的国际名声——中国脊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5、禹鼎:华禹精神熔成的记录战争的代表国家政权的青铜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6、星河影动:代表中国研发的“查打一体”的星链导航系统。</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六、从医的工作中遇到的伯乐</b></p><p class="ql-block"> 在从医的过程中,我的老师很多,但感觉最为对我有触动作用和事业发展方面起到明显促进作用的有:</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一、大学期间:</span></p><p class="ql-block"> 1、导师 张殿君 (牡丹江医科大学 现为心理学教授)</p><p class="ql-block"> 2、周玉坤(牡丹江市儿童医院 时任儿科主任)</p><p class="ql-block"> 3、其他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二、实习期间</span></p><p class="ql-block"> 1、颜颖(双城市人民医院 时任儿科特聘专家)</p><p class="ql-block"> 2、桂竹溪(双城市人民医院 时任儿科主任)</p><p class="ql-block"> 3、其他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三、工作期间:</span></p><p class="ql-block"> 1、朱家朋 (林甸县中医院 时任内科业务院长助理)</p><p class="ql-block"> 2、邸生文 (林甸县中医院 时任内科业务院长)</p><p class="ql-block"> 二人于2008年极力向医院推荐我兼职预防保健科副主任,促进改善了我院保健科工作。最终,科室业绩受到了大庆市卫生局和各级疾控部门的特别表彰。</p><p class="ql-block"> 此外,二人还推荐我担任医院医务科科长职务,后有更佳人选,未成。此后,担任了科教科主任,也算是因才施用。</p><p class="ql-block"> 二人退休后,被私立医院聘用,仍对我有所推荐。在朱院长的推荐引荐下,我接受了一家曾有恩于我的老院长高启纯的儿子所开的医院做业务院长,受到院长夫人的特别器重。在医院HIS操作系统病历模板早期设计,及在我管理病历质量期间,在病历书写质量管理方面受到了当地卫生管理部门,特别是在医保局病历审查中,合格率超过了所有的私立医院,甚至也包括公立医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愧于组织的信任,无愧于推荐人的信任,无愧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一直是我遵循的做人做事——“克己奉公,甘于奉献”原则。</p><p class="ql-block"> 3、姜凤岚(时任 林甸县中医院院长兼书记)</p><p class="ql-block"> 4、其他人</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七、越挫越勇 静心做事不求名利</b></p><p class="ql-block"> 当然,人生难免有不如意。随着工作业绩与人气的提升,我的内心也是有所膨胀,也因此人生受到了巨大波折。</p><p class="ql-block"> 2015年,在内心膨胀,信心满满的驱使下 ,我报名参加了一次公立医院副院长的一场竞聘,与有各种背景的人士竞争。由于心地单纯,没有畏惧和理会竞聘前来自“社会”的警告,结果败北。后来,在医院还遭受了一次被人指使的“地痞流氓”“警告性”围殴。从政改善民生的信念与想法从此落幕。从此,开始重操旧业,在网上开创“平民文学资治通鉴 有声平台”进行文学创作和“有来医生”有偿服务科普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风不暖,西风暖”,我在时运中逆行,正如女儿送我的《为医的老黄牛父亲》诗里的一句话:“父亲默默的耕耘着,无意中耕出自己的一片新天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7年3月份,偶然的机会,我被当老师的丁立成同学引荐,进入了“林甸县诗词学会”。在学会主席朱义才,副主席孙庆友和秘书长孙志德的指导下从事诗歌创作和学会事物管理。时至2025年9月,历时8年,先是会员,后成理事、副秘书长、副主席兼秘书长、大庆诗词楹联学会理事,成为学会成长进步最快的会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此期间,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治理活动先后开展,曾经指使黑恶势力打击报复我的领导也身陷圂囵,锒铛入狱。当然,这件事儿与我无关,因为我已经如《西游记》里的孙悟空,经历了“闹心、定心、修心”之后,不再想做“齐天大圣”,也不想做“弼马温”,只想“守心”于灵台,斜月三星洞内修方寸,文学梦里渡众生。几乎除了业务和爱好,无欲无求。正如现在的网名“一米阳光”,有阳光,有温度,但不再苛求耀目,也不再苛求普惠于天下,而只希望喜欢靠近我的人心不寒,身上同样有温度,而不是阴暗与龌龊。</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扫黑除恶”专项治理活动视频介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作者简介</b></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ot0zl17" target="_blank">平民文学《旧爱》2. 守爱家乡——爱好机械设计却转了学医(作者:邱化民 主播:仁娟 原创)</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pvum89w" target="_blank">平民文学《旧爱》13. 为医的老黄牛父亲 作者:邱萌 助改:邱化民 主播:仁娟 美篇制作:荆德军 邱化民(原创)</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4k15br4z" target="_blank">合影,一路不约而行</a></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经与山东陈学旺同学沟通,忆起部分同学和老师的全名:</b></p><p class="ql-block">校长:李真</p><p class="ql-block">班主任:孔老师孔祥增</p><p class="ql-block">同 学:王开玉、张中华、王振强、王清华、陈学旺、尹艳美、邱化民(绰号“小东北”,班级唯一一个单纯东北口音的人)、李庭、姜伟……</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8s0gcf" target="_blank">诗香文苑第26期//学会主席朱义才在第五届二次理事扩大会发言稿 编辑制作:邱化民 文稿校对:朱义才</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7pydkd" target="_blank">邱子史鉴//中医育儿儿歌 编辑整理:邱化民</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7ak4xx" target="_blank">诗香文苑第25期//林甸县会员参加大庆诗词楹联学会第五届二次理事会扩大会议快讯</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