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寨门</p> <p class="ql-block"> 在老城区邙山街道办事处有一个村庄,叫苏滹沱,村中有一座古寨,叫安乐寨。村子的由来,寨名的题字,都与洛阳两位历史名人有关。</p><p class="ql-block"> 苏滹沱村名的来历,据传源自战国时期谋略家苏秦后裔的一支。</p><p class="ql-block"> 苏秦是东周洛阳古轩里(今李楼街道太平庄)人,出身农家,胸有大志,曾拜鬼谷子为师,苦读三年,学有所成。后来,历尽千辛万苦,两次周游列国,均遭失败。苏秦回到洛阳,受到家人嘲笑,妻子不肯见他,嫂子不给饭吃。苏秦虽然过着仰人鼻息的生活,他却没有放弃游说的信念,开始昼夜不息地攻读太公的《阴符》篇,“头悬梁、锥刺股”,发奋读书,苏秦终于游说六国合纵成功。</p><p class="ql-block"> 苏秦一举成名,身佩相印,路过洛阳。周显王获知苏秦游说六国前,村里人包括妻嫂都看不起他,便想为苏秦出气,命人把村里老少抓来,准备施刑。苏秦闻听此讯,赶忙叫停。自此,苏秦所在的村子便有太平庄的叫法了。</p><p class="ql-block"> 传说苏秦后裔的一支因为生活压力,迁至邙山滹沱村。滹沱村的“滹沱”二字,意指小河沟两边的村落,而原来村边就有一条小溪,清水常流,草木茂盛。因苏秦后裔的一支迁居滹沱村,就把村名前面加了一个“苏”字,称作苏滹沱村。</p><p class="ql-block"> 清光绪年间,百姓苦不堪言,迫于生计,苏氏举家搬出,不知所终。现在的苏滹沱村有623户,2200口人,没有一户姓苏的村民。</p> <p class="ql-block">“安乐寨”石匾</p> <p class="ql-block">寨墙</p> <p class="ql-block"> 村北的安乐古寨占地25亩,寨门上方正中匾额刻有楷书“安乐寨”三个大字,是由清末民国时期书法家、教育家周维新题写。</p><p class="ql-block"> 周维新,字景文,号连塘,洛阳城北周村(今孟津区朝阳镇周寨村)人。他生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系明代诰封武德将军周相的第十一世孙,但家族至其出生时早已败落,生活比较清贫。</p><p class="ql-block"> 周维新打小勤奋好学,先入洛阳明达岁贡生杨伯峰的私塾读书,后来外出求学,同时也在河北怀庆府任教,学问日益精进。公元1897年,周维新37岁时考取光绪丁酉科举人,成了官学教司、候选知县。然而清末时局动荡,功名未及赴任,即已失效,周维新便回到乡里,教书育人,以此为生。</p><p class="ql-block"> 周维新少年时就展现出书法天赋,临池习颜柳、王铎等名帖,楷、行、草书皆有造诣。其书法独树一帜,尤擅书写屏幛,曾为白河书斋主人晁会元收藏的双鹤图扇面题写苏轼《赤壁赋》,笔力雄浑,韵味无穷。同乡高福唐评价其书法“名冠一时”。</p><p class="ql-block"> 步入晚年,周维新仍以教书为业,其人格温厚,交游广泛,撰有《宣讲管窥》《管窥胜稿懿形讲钞》《四书韵语》等著作,凭借其过人的才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声名远扬,备受敬重。1940年,周维新逝世后,村人及学生曾捐资树立两通高大的石碑(今已不存),以颂其操行,歌其善举。</p> <p class="ql-block">地坑院</p> <p class="ql-block">苏滹沱村</p> <p class="ql-block"> 我们了解了名冠一时的书法家周维新后,再走进安乐寨,了解一下古寨的“前世今生”。</p><p class="ql-block"> 咸丰三年(1853)正月,清廷针对捻军活动加剧,仿效嘉庆年间镇压白莲教起义时采用的“坚壁清野”策略,颁布谕令。“饬令各督抚督率地方官遍行晓谕,使民间各自团结,筑寨浚濠。所有劝谕捐赀、浚濠筑寨各事,总宜各就地方情形,妥为布置。其经费由绅民自行筹办,不得假手吏胥,致滋扰累。”要求各个地方自主组织团练,并由地方官员督导,士绅牵头集资,村民出工修筑,依据地形,兴建圩寨。</p><p class="ql-block"> 洛阳虽非捻军核心活动区域,可是山乡村野刀客横行,匪患猖獗,百姓饱受土匪打家劫舍之苦。苏滹沱村也是深受其害,便由村里德高望重的主事之人出面,组织大家捐款捐物,修筑土寨,取名安乐寨,以躲避侵扰,确保平安。</p><p class="ql-block"> 平时,村里组织青壮年习武护寨,并轮流巡逻放哨,只要一听说土匪要来抢劫的消息,马上敲钟,通知全村男女老少躲进寨里。安乐寨设有枪眼,挖有暗道,墙垣高耸,易守难攻。寨内还有窑洞、房屋、水井等,以供村民临时居住和生活。</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时局动荡,翠峰乡国民政府乡长刘宗贵曾把乡政府搬至寨内办公。新中国成立后,寨子里的窑洞、房屋,也曾有一个生产队的村民在此居住。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滹沱村加快新农村建设,寨内村民逐步迁出,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农家小院。</p><p class="ql-block"> 安乐寨作为昔日那段苦难岁月的见证,今已列入洛阳市历史建筑。古寨经受多年的风吹雨淋,日渐破败,急需加以修缮和保护。</p> <p class="ql-block">“河洛人文”图标(聂剑帆设计)</p> <p class="ql-block"> 除标注外(设计及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照片与文字,均为本人拍摄和撰写。如有不妥?敬请指正。欢迎传播,感谢有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于春斌(觉浅)</p><p class="ql-block"> 2025.9.1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