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早市

天边那朵云

<p class="ql-block">秋来的时候,由于西湖坝进行翻修工程,早市就从西湖口挪到了环湖路中心地段,一向安静宽阔的柏油路变得热闹起来。</p> <p class="ql-block">秋老虎刚敛了余威,天还蒙着层薄纱似的雾,摆摊的这段路已洇开潮气打破了宁静。瓜农果农们踏着露水披着晨雾开着电动三轮车,挑着担子“吱吱呀呀”碾过路面陆续赶来。泡沫箱里的甜梨、脆枣、还有带着果粉的葡萄,像是一个个刚睡醒的孩子,眨巴着眼睛看着这个新奇的世界。寺庄苹果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招牌下顺便跟写着电话号码,刚打开的筐子一颗颗带着露水的苹果新鲜而匀称,小喇叭里传出的喊声铿锵有力还略带有一种自豪感。我停下脚步上前询问价格,顺便拉起了家长,我说自己娘家是漫水村高庄沟,他脸上立刻荡起了亲切的笑容,连忙递给我一个大苹果说:“来!你尝尝,觉得好吃就到咱家树下摘去。”还问我和谁是姊妹们,家在哪个位置。我说漳河桥上也有一个寺庄家卖苹果的,他笑着说,那是我爸妈。旁边另一家筐中的各种绿菜,还沾着田埂上的潮气和湿泥,摊主手脚并用,三下五除二转眼就支起摊位,占了路边那片最敞亮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雾没散时,人影都带着点朦胧。穿蓝布衫的老汉蹲在摊位后,手里摩挲着刚从藤上剪下来的黄瓜,顶花还沾着黄粉,他却不忙着整理,先和邻伴卖豆角南瓜的大婶搭话:“前阵子旱得玉米叶都卷了,这两天雨又泼得猛,地里的萝卜差点烂了根。”大婶把又粗又长的玉米棒摆成小山,听这么一说也叹了口气:“可不是,咱这把力气全拴在地里,收上来的菜,自家孩子想吃根嫩葱都舍不得,盼着能多换几个钱。”话落,又仔细把最大最圆的那几个南瓜挪到筐沿,指尖蹭掉瓜皮上的泥土,像是在给自家娃整理衣襟。</p> <p class="ql-block">晨雾渐薄时,早市多了些带着“烟火气”的熟面孔。穿运动服的张大爷一看就是个退休干部,他已绕着西湖跑完一圈返了回来,额头鬓角还挂着汗珠,平息着微喘的气息,径直走到卖芫荽的摊位前,弯腰拨弄着带着根须的芫荽说:“老李,今儿这菜看着水灵,给我称两把,中午做鸡蛋面,老伴说必须放上芫荽才是想象中的那股味道。”卖菜的老李笑着应着,顺手多添了几根说:“刚拔的,鲜嫩味足,您吃着好下次还来。”不远处,穿运动鞋的阿姨拎着空菜篮,一边和相熟的摊主打招呼,一边挑着水灵的生菜和西红柿,手上还提着刚买的新鲜玉米,是晨练时听同伴说“这家玉米甜”特意绕过来的。她不慌不忙,挑菜时和摊主唠两句家常,称完菜便拎着沉甸甸的收获往家走,晨练的活力与菜场的烟火气,在晨光里融成了最真实的模样。那些不着急赶路的,一旦碰上熟人不是打个招呼就是开个玩笑,还有的如久别重逢的老友,知心的话儿说不完,走走停停难舍难分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雾渐渐被朝阳蒸散,早市也更加活泛起来。巷口卖白菜的夫妇忙得脚不沾地,称菜、整理、招呼回头客,男人扯着嗓子应和:“刚拔的本地大白菜,新鲜不打药!”菜叶上的水珠滚落在秤盘里,溅起细小的水花。几步之外,卖毛豆的老奶奶却坐着没动,竹篮里的毛豆颗粒饱满,她时不时伸手拨弄两下,眼神追着路过的行人,直到有个小姑娘停住脚,才赶紧笑着说:“闺女,这毛豆煮着香,给你称二斤?”眼看着人家走远又怯生生地缩回了手。有的摊主嘴甜且心细,看见你掰玉茭的手沾上水汁,赶紧撕一片纸巾递过来,让你感动的不忍心再去挑剔也不好意思讨价还价。收拾玉茭叶的老伴也赶忙过来帮忙撑袋子打结再帮着放在车上。扫码支付声嘀嘀嘀地响个不停。</p> <p class="ql-block">日头慢慢爬高,摊位前的人潮起起落落。有人推着车满载而归,菜篮子里躺着带着露水的青菜、沾着白霜的萝卜;等到城管过来督促收摊时,摊主们嘟囔着、叹息着把一堆堆一捆捆一筐筐的菜整理进车盘,归程的三轮车又“吱呀”响起,车斗里剩下的菜已不多,却足够家里的晚饭添盘清炒时的一顿饱食。也有人收拾起半空的筐子,把没卖完的菜拢到一起,准备赶上午的集市。路上的潮气早已干透,只留下几片掉落的菜叶、几粒滚落在地的豆子,像是给这秋晨的热闹,留了点温柔的尾巴。</p> <p class="ql-block">田埂到集市的路不长,却装着庄稼人一季的盼头——那盼头,藏在摆得整整齐齐的蔬果里,藏在与邻里的闲谈中,也藏在“自家舍不得吃,却想给别人最好的”的朴素心思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