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天女,飞兮

复老头

<p class="ql-block">两年前曾写过一篇《想起那年桐乡行》文章,回忆了出访桐乡那个盛产“天女”厂家。“天女”是桐乡造漆厂的商标,很容易让人联想敦煌石窟里“天女散花”的壁画。</p><p class="ql-block">敦煌壁画的天女,灵动游走在辽阔天宇,潇洒脱俗,姿态优美,衣袂飘飘,伴随祥云,漫天飞舞,仙女舞动飘弋的衣带,纤手将花篮中鲜花洒向人间,被佛教称之为“飞天”。我想桐乡厂,选择“天女”的初衷,就是看中这个敦煌壁画的“飞天”神话,寄寓着桐乡油漆的未来将会像仙女一样腾飞。</p> <p class="ql-block">果然,“天女”并未让桐乡厂失望,短短几年便横空出世,一鸣惊人,让同行们刮目相看。更何况桐乡造漆厂是家乡镇企业。它1980年建厂,1983年才投产。全厂职工不到300人,包括厂长在内的管理干部仅16人。</p><p class="ql-block">乡镇企业的灵活机制和“从严治厂”的管理方式,赋予了它旺盛的生命力。自1992年以来,这家厂的劳动生产率、人均创利税等经济指标,连续超过了同行中的许多“老国企”,居全国首位。1992年,“桐漆”的产销量、实现税利已基本与“金漆”持平。</p> <p class="ql-block">桐乡厂这匹黑马的崛起,打破了省内原本“杭金甬”三分天下,和原有挂牌定点的五家油漆企业的格局,尤其是削弱了自持老字号企业的自尊。于是,企业领导带队去桐乡取经,成为历史的必然。</p><p class="ql-block">毛泽东同志说:“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于是,就有了1994年12月底的桐乡之行,那年金华造漆厂领导亲率中层干部,分两批考察了桐乡造漆厂。</p> <p class="ql-block">1993年12月26日的桐乡参观之行,打破了企业沈厂长的自我满足感。“作为国有中型企业的厂长,面对桐乡造漆厂的成绩,我真感到坐不住!”沈厂长历数本厂与桐乡的差距,找到了自家的短板。</p><p class="ql-block"> “桐漆”为什么能创造出高于许多“老国有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沈厂长归纳出了它的核心特点,就是“机制灵活,不同一般”。和“桐漆”相比,“金漆”自有一本很难念的“经”。国有企业固有的“小社会”责任,使它在职工福利、退休养老等方面增添了沉重的负担;同时,还承担了比乡镇企业更多的社会职能。在当年政企职能尚未完全分开的情况下,它在用人、分配等问题上,自主权也远远不如“桐漆”。</p> <p class="ql-block">因此,在参观之余,企业领导就要求干部们努力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做到既不妄自菲薄,又能正视差距,好好把“桐漆”经验学到手。那么国有企业的长处又是什么呢?去怎样做好扬长避短这篇文章呢?又成为企业领导而后值得研究的新课题。</p><p class="ql-block">多少事,从来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一晃又三十二年过去,1996年企业改制成为“环球集团”,而桐乡同样改制成了“天女集团”。但是让人们回想起的当年桐乡之行,还有那个土里土气的姚贵松厂长。</p> <p class="ql-block">是啊,人贵在有股创业不认输的劲头。“天女”那种敢于拼摶的雄心壮志,“天女”那种在强手面前敢亮剑,在荣誉面前不骄傲,即便在不同岗位也会作出新业绩的工人阶级本色,值得人们崇敬和赞赏!</p><p class="ql-block">天女,飞兮,天女,壮兮!一代天女,继续腾飞,在广阔天宇中翱翔飞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出访兄弟厂家回忆之一</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9月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