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散文:金秋里的中国</p><p class="ql-block">文:李玉勋</p><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感谢)</p><p class="ql-block">音乐:网络</p><p class="ql-block">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神州大地沐浴在七十六周年的金辉里。这是光阴的盛宴,是岁月以荣光为韵脚写就的散文诗。红日之下,华夏的脉络清晰可触一一长城蜿蜒如龙脊,黄河奔腾似血脉,而广阔的田野里弯腰收割的身影,正以汗珠为标点,续写盛世中国金色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江南的稻浪正翻滚成金色的海洋。太湖畔的农民弯腰割穗时,汗珠坠入泥土的声响,与南宋《耕织图》里的韵律重叠。乌篷船穿过绍兴纵横的水网,舱里堆满新摘的菱角,船头站着白鹭,恰似一幅活过来的吴冠中水墨画。皖南的晒秋把篁岭染成调色盘,辣椒的红、玉米的黄、南瓜的橙,在徽派马头墙间流淌,仿佛大地要把积攒三季的阳光都倾泻出来。这些色彩沿着长江奔涌,在武汉江滩与万吨巨轮的汽笛相遇,在洞庭湖畔与范仲淹“先忧后乐”的吟诵共鸣,最终汇入上海外滩的霓虹一一这里东方明珠的倒影,正在黄浦江中书写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p> <p class="ql-block">而北方的原野上正上演着更为壮观的丰收戏剧:黄河故道的苹果林结满红宝石;陕北高原的谷穗压弯了腰;黑土地上的联合收割机列队如铁甲军团,在大地上纵横驰骋;在河西走廊葡萄架下,唯吾尔族姑娘用坎土曼掘开沙土,挖出的蜜瓜比月牙泉水还甜;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蒙古包前的勒勒车载着草捆,像移动的金字塔划过地平线;在柴达木盆地,枸杞和藜麦把大地染成了红色......这些丰收的景象,让我想起了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七十六年前,这土地生长着饥荒;七十六年后,北斗卫星指引农机,绘制着《齐民要术》不敢想象的丰饶图景。</p> <p class="ql-block">我坐着飞机俯瞰神州大地,欣赏更多惊人的线条:青藏铁路如哈达飘向云端;港珠澳大桥似银链串起明珠;贵州天眼睁开探索宇宙的瞳孔。这些线条与都江堰的鱼嘴、大运河的浆声、红旗渠的水痕一脉相承,勾勒出中华民族改天换地的基因图谱。记得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曾触摸过长征火箭的尾烟余温,那热度与越王勾践剑的青铜、张衡地动仪的铸铁、詹天佑铁轨钢材如出一辙一一五千年文明火种从未熄灭。</p> <p class="ql-block">最令人感动的盛世之景,是那些创造最锦绣中国的英雄儿女们:从袁隆平稻田里的草帽,到屠呦呦实验室的青蒿;从王进喜跳进泥泥浆池的身影,到南仁东走遍贵州山川的足迹;从辽宁、山车航母的航迹,到黄大年病床上绘制的深地探测图;从南方将士抗洪抢险,到四川汶川地震救灾......这些星河汇集成灿烂银河,照亮了中华民族复兴的之路。</p> <p class="ql-block">秋风又送来了丰收的味道:这是福建茶园大红袍的味道;是延安大红枣的味道;是秦岭脚下金黄色猕猴桃的味道;是海南基地的太空南瓜的味道。这些令人陶醉的芳香里,混合着大兴安岭松籽的味道;还有大漠戈壁里油气味道,“奋斗者”号从万米海沟带回盐晶味道,里面还夹杂首量子计算芯片的凉意。它们共同酿成七十六岁的中国味道:既有古老土地的醇厚,又有青春中国的甘甜与清冽。</p> <p class="ql-block">金秋里的中国,每一粒稻谷,都是时间的密码,每一座桥梁,每一条公路,每一列复兴号,都是空间的诗行。七十六年不过是弹指,但华夏大地上的儿女们,早已以北斗卫星的轨道为琴弦,以高铁网络为谱线,奏响了《黄河大河唱》。听!从长城内外到大江南北,从雪域高原到碧海银沙,亿万人的心跳正合成一个节奏一一这是中华民族迈向复兴的铿锵足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