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抓粮和抓钢

《邮电巴蜀曲》

<p class="ql-block">第五章抓粮和抓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粮食,是人们生活的基础。四川,历来是中国粮食的重要省区,对粮食的重视程度不必多说。要搞好粮食生产,气象,是一个重要因素之一。气象局的气象结果,要尽快发送到各乡村社到农户家中,广播电台和电话是重要媒介,特别突发天气情况,只有用电话送到。全省,要求各乡都至少有一部电话,至于各村或社,用口头话筒或人力跑步等进一步去传播信息,各地也努力完成乡一根以上的电话线。在特别困难的乡,还有找煤油桶用剪刀剪成丝丝,去做电话线的。技术员们还在研究会议电话设备,以尽快更多地传播更多信息,促进粮食生产。通讯,要求尽力去保障农村农业的粮食生产,促进人们生活及其它事业的发展!</p><p class="ql-block">还有川西、川中、川东等难以自流灌溉的县或区域,在大中雨预报后,组织全县近万或十万以上人力,最多一次近四十万人,动手积存雨水进行农业生产,种植了水稻,小麦,玉米,红苕,豆类等等农产品,增加了粮食和杂粮的生产与产量。同时种植花生,芝麻等等油类及经济植物,经过各县乡村社和农户配合,四川的粮食一直稳定在较高水平,促进了全国的发展!</p><p class="ql-block">这两年,成都邮电局工作中,还有很多运动。增产节约。“加强人民民主专政,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扩大国家的民生活,加强群众监督”。开始整风运动。紧缩机构、下放干部。爱国卫生运动、消灭“四害”。反浪费、反保守。“大鸣、大放、大字报。”横扫“三风”、“五气”。“比干劲、比整改、比质量、比服务”。“跃进指标”,“促进生产建设新高潮”等等运动。</p><p class="ql-block">马森林他们邮运汽车,实行了昼夜兼程行驶,将报刊包裹提速送到,加快投递速度。</p><p class="ql-block">吴志他们邮政使用自动数报机、捆报机、封发过戳等邮政机械,提升了速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57年8月22日,星期四。上午,段玉荈一个人到百花潭成都动物园去看动物。看完中午准备到珍珠丸子店,吃珍珠丸子。看到李方明也才吃了珍珠丸子准备出店,李方明满头大汗地说:“单位今天放了一天假,去找你,几个地方都没找到,却在这里找到了!”段玉荈问:“有啥事?”李方明说:“你吃了再说。”段玉荈吃了珍珠丸子,走出店门,李方明说:“今天你我去办结婚证!”段玉荈的户口在成都,在二伯家里上半节巷9号。李方明与段玉荈一起到上半节巷9号拿到户口本,到梓潼桥正街街道办事处办了结婚证。马上去成都邮电局幼儿园,长途电信室的同事都布置好了婚礼现场,大家送了《毛泽东选集》,水瓶,枕巾等。徐宁康任婚礼主持人,成都邮电局张副局长是证婚人,简简单单,热热闹闹地结了婚。后来,才知道当天成都邮电局,是反右运动学习完,放假一天。</p><p class="ql-block">还有这么急的结婚是徐宁康的主意,说段玉荈比较漂亮,在学校还没毕业,是一个未出校门的学生,单纯。如果到社会上,认识的人多了可能有变故。</p><p class="ql-block">他更不敢说的是,右派的帽子会落到谁的头上。</p><p class="ql-block">暑假段玉荈参加完扫盲教育,没去看妈妈,马上到成都了。还有成都邮电局,还发函到广安师范学校,政审了她的简历。当然,徐宁康他们不知道的,李方明与段玉荈的父辈是世交,段玉荈的父亲是十分看重李方明人品,特别是爱读书,有知识,否则不会同意他们见面的。</p><p class="ql-block">1958年8月9日,四川长途电信技术革命“大跃进”现场会在重庆召开。郭兴光、徐宁康、杨纯泽、李方明也参会,会议指出:近年四川邮电的技术革命广泛开展成果明显。无人管理电力室、长途电话自动接转、自动收费电话机、简易传真机、无线台遥控开关、呼叫应答收发报机、半机械化线路工具等等。但设备陈旧落后,严重不足,面对日益增长的业务量,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上半年业务量增加了50%至80%;其中转报转话的比例,到45.2%。据27条专线电话统超负荷的有13条,在全省491条电报电路中,还有152条是用话传,有295条是用人工机转。再加上劳动组织不善,操作技术不高,协作配合不好等,通信紧张状况更加突出。</p><p class="ql-block">用户说:“打一次电话,在零下30度也要出一身大汗”、“世上最难的事莫过于打电话!”</p><p class="ql-block">为此,会议确定本年长途电信技术革命的中心,是实现电路多路化。千方百计地自立更生,自己武装自己。年内要自制单路和三路载波机300多部,使全省长途电路从352路增加到712路。</p><p class="ql-block">会后,重庆、成都、泸州、南充、万县、内江等局的职工立刻行动起来,连日连夜试制各型载波机。</p><p class="ql-block">1958年9月15日,四川省邮政技术现场会在成都召开,郭兴光、吴志、马森林参会。会议认为:四川邮政的技术革命运动,是在“邮政下乡,服务上门”,积极支援农业“大跃进”,实现邮车昼夜兼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邮政生产部门“可以说每一个工种,每一类业务,每一道工序都有革新”。会议还举办了“邮政技术革命成果展览”。实物、模型564件,图片569张。</p><p class="ql-block">会议提出:下半年邮政技术革命加快邮运速度为中心,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达到:(1)100个县能当天看到省报;(2)年㡳前县到乡全部逐日通邮,县报当天到乡;(3)县内邮路实现车子化(汽车、摩托车、邮政自行车),速度提快30%至50%,运量翻一番。</p><p class="ql-block">1958年9月25日,省邮电管理局总结了邮政与电信技术革命的情况,总结了《关于四川邮电工作情况的汇报提纲》,明确必须与党政中心工作、工农业生产大跃进紧密结合。</p><p class="ql-block">电信主要解决县以下的区乡会议电话设备,提高省到专区到县会议电话及长途电话的质量,实现电路多路化。</p><p class="ql-block">邮政主要提高邮政运输设备,加快报刊、信件传递速度,实现社社通邮。</p><p class="ql-block">各地劲头很大,创造了无线遥控自动开关,内燃机自动启动,呼叫应答自动化收发报机,试制全国领先的投币自动收费电话机,安装会议电话(达近70%),抽幻象线(只用一根电话线加上地下补助为另一根线)增加电路,巩固和发展了昼夜兼程自办车子邮路,建立万名社区邮投员……</p><p class="ql-block">1958年10月6日,郭兴光任命为成都邮电局办公室主任,是309室第一位任中层实职干部的。晚上,6个人在宿舍关上门后,拿了两瓶全兴大曲,矮子斋买的麻辣排骨、青筝烧鸡、菌烧肚条、洋芋蹄花、红烧帽结子和原汤抄手等,小声的在309室室内祝贺!怕影响郭主任的官方形象。当时副食品等比较紧张了,人们有钱都不一定能购买到东西了。</p><p class="ql-block">李方明问马森林:“矮子斋是否是猪蹄子都用前蹄子,做蹄花得名的?”</p><p class="ql-block">马森林笑得肚皮都疼了!说:“老板的个子不高,又很有点文化,取的名字了,也许,有你说的因素。”</p><p class="ql-block">吴志说:“矮子斋的原汤抄手,是成都市的第一,我基本上只吃它的抄手!”</p><p class="ql-block">1958年,成都的食品和副食品逐步开始紧张了,城市居民月只供应21斤粮票,经常吃不到肉类,油也少多了,人们更想吃肉和油的东西。</p><p class="ql-block">成都市对工程师们有点照顾,每人每月保证有一斤白糖票,两斤黄豆票,一斤肉票,一条烟票,一个供应证,均交钱就可优质享受。李方明不吸烟,烟票由宿舍或长途电信室吸烟的同事拿去了。其中,两斤的黄豆票,有一两的票和二两的票。用二两黄豆票,在所有餐厅都可购一份有肉的菜。用供应证到成都很多中西餐厅或服务,还有优价享受,许多长途电信室小青年就出钱,李方明带供应证和黄豆票等去吃一顿有肉的优价食品,也可喝点咖啡、牛奶等洋盘玩意儿!</p><p class="ql-block">1958年8月17日至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了扩大会议(史称“北戴河会议”),通过了一系列决议,直接推动了全国范围内形成“大炼钢铁”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四川自然不落后。</p><p class="ql-block">四川的全民大炼钢铁,星罗棋东的高炉群,分布在不通邮路、更无电信线路的偏僻地区。“钢铁大军”的生活生产保障,要汇款,看报,收寄衣食住行。特别是大炼钢铁的指挥调度,对电话、电报、会议电话的需求十万火急。在本来四川邮电需求都十分紧张的条件下,又增加了更新的紧急政治任务。</p><p class="ql-block">“钢铁大军”开到哪里就把信报、包裹、汇款收投跟到哪里。高炉建在哪里,电线就架到哪里。党委书记到哪里,电话就通到哪里。</p><p class="ql-block">建立流动服务组,增加固定邮电所或民办邮电所。组织一切可以抽出的人力,搜罗所有的器材物资,包括可以替代的物资,不分白天黑夜,冒着烈日暴雨,克服一切困难,千万百计架通各钢铁基地的电话线路。高炉群最多的万县、绵阳等对厂矿基地的邮电建设昼夜兼程,保证邮电必须服从中心政治任务!</p><p class="ql-block">当年,四川架起了1770个高炉群,增加了8000公里的电话线路。</p><p class="ql-block">全省邮电系统开展了“高产、高质、高速度”为中心的共产主义大协作运动。随着工农业“全面大跃进”和大炼钢铁,电报、电话、会议电话持续剧增,广大的报话人员,日夜苦战,仍有许多重要报话无法疏通。大家都急,总想抢电路赶发自己的去报、去话,引起了电路两端值机人扯皮吵架,使电路利用率无法提高,质量难以保证。领导们将电路两端值机人员组成统一的“战斗小组”,同一方向的电路成片组成“协作区”,还有“包台、包班”制,落实“高产、高质、高速度”(简称“三高”)。</p><p class="ql-block">高产、高质、高速度的生产大丰收!</p><p class="ql-block">共产主义协作风尚大发扬的大丰收!</p><p class="ql-block">贯彻交任务,大呜,大放,大字报,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改变不合理的规章制度,总结经验,促进企业管理的大丰收!</p><p class="ql-block">1959年初,四川邮电管理局向邮电部和四川省汇报,1958年全省邮电科技:(1)农村通信设备,各地区局自制简易电话机、会议电话机、交换机、音频电报机4种,提供技术资料90余种;(2)制出交直流电话、电报载波机7种,提供制造经验及技术资料50余种;(3)自制县间中心局以上会议电话汇接设备和交直流“五用(郫县局首创的可开电话会议、可通电话、可收有线和无线广播、可作麦克风)”会议电话机,提供技术资料约10种;(4)电报、电话、电力等自动化、半自动化设备10科,提供技术资料16种;(5)发挥设备潜力的革新4件,提供技术资料6件;(6)邮政设备61种,提供技术资料165件。</p><p class="ql-block">同时,以上设备的特点是:就地取材,容易制作,在现有条件下成批生产,但一般质量不高。</p><p class="ql-block">仅制的载波机单路47套,三路14套,十二路2套,高3路2套,总65套,上电路54路,实际开通的只有20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