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志与乡情】以及编写村志的常见问题

天瞳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已入秋月,天气转凉。梦中醒来时常会想到家乡的人或事。家乡,是一个人的根脉所在。窗外一片落叶,就是一段乡情化作思念的小船。时间煮雨,流年浅觞,你我皆在岁月中行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记忆里的村庄,晨曦中总是弥漫着乡亲们在希望中的辛勤、忙碌。他们为了生计去奔波,为了生活而出行。忘不了河北画院书记、我省已故画家李增敏老师在他笔下刻画的赵县老家的人和事;忘不了作家铁凝长篇小说《笨花》的故事原发地;忘不了画家铁扬老师在其散文《母亲的大碗》里记述的故土情;往不了老领导与文史老前辈的殷切嘱托;忘不了老街里饱经风霜的老人们在岁月中的不断叮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童年记忆里,夕阳西下。翻过赵州古城北面高大的千年老城墙,穿过一片芦苇荡。我驻足在北门护城河外田野的“青纱帐”旁边,那里有一排排高大的高粱在秋风中依然向我招着手</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如今 我再没有见过秋风中 那么美 那么高大的高粱杆儿)</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光荏苒,光阴如白驹过隙,世间一代新人换旧人,物是人非,俱往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异乡虽好,非桑梓。人到中年,时常会想起一句话“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对乡情的念念不忘,就会又添乡愁。乡愁,是我们赤诚之人心中之牵绊,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的常抒之情。乡愁,是我们怀旧之人与生俱有的一种淡淡的忧伤,也是一种深深的眷恋。它如同一条细长的线,将我们的心与故乡赵州紧紧相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些想记住乡愁,留住乡情,不忘乡音的人往往是在社会交往中甘愿先吃亏的人。他们是勇于奉献,懂得让人,也是最重感情的一类人。他们在不争不抢中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计名利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将乡情乡愁永留记忆的最好方式,莫过于能编修一部关于自己家乡村庄的史志。今逢盛世,盛世修书,村志——即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承延续的载体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或许,正是这种对故乡深沉的热爱,才是编写好一部村志的核心驱动力。我们与其驻足感慨,不如以身入局。村志几乎能全面记载村落的自然环境、历史变迁、民风习俗等内容,为乡愁丰富了具体的文字与图像。村志中的那些包涵地方方言、歌谣雅韵、先贤事迹、军人的保家卫国、红白事崇尚文明节俭清正的良风,在潜移默化中留住了我们传承优秀文化的根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村志有其特殊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让我这曾受到过国家资助培养的人不得不重视。一本本村志、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老物件、一串串人名,留住了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也留住了乡村文化的根与魂。村志不仅是传承乡风文化、留住乡愁根脉的重要载体,更成为如今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蓝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相对于县志、市志、省志来说,村志实际上是最底层、最基本、最有基层代表性、最接地气的史志类书籍。 它应该成为最鲜活、最真实的资料载体与参考书籍。而一部村志的行文技术细节,除了序文、民间故事、后记部分语句可使用一些带有文学性语言之外,其余编纂的章节则不需要任何的文学性表达方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于村志编纂委员会、编写组需要做的工作无外乎两方面。一、是全面征集挖掘第一手资料、历史文献、村情记载;二、是按照上级的规范分篇目将其记录编修下来。 在实际工作中第一点说着容易,真做起来可不宜。尤其村志内容涉及的时间跨度大,内容广,篇目多,需要分门别类。其工作量确实巨大,的确不是一人一力去赶时间所能完成的。需要编写者到处走访、去见很多人、询问很多事、查阅很多具体资料。若这中间缺一环节都不可能写出合格的村志。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第二点是编写组的文字能力,这需要有一定的文字编写水平。而优秀的编写者则更需要博通多种文体,语法文字逻辑严密。做一个村志主编是不容易的,县里、乡镇、尤其是村里都得给予支持帮助。其中有人员的帮助,资金的支持,以及相关技术的支持。编写组只用一个人他不可能写好村志,若没有具体、实际、有力的支持也写不好村志。这些是现实问题,是我近期到农村走访调研之后的肺腑之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通过近年对石家庄市一些区县市的审稿工作,以及对赵县部分乡镇所辖村志初稿的审阅,我个人总结了一些小规律,看到了一些村志稿件常常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当前的经验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分享给正在编写村志、或者将来要编写村志的广大文史朋友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些经验是实践后的一点总结。在编写村志时,‌容易出现“无根据的传说或谣言”‌。村志作为记录村庄历史、文化、风俗等方面的重要文献,其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至关重要。因此,在编写村志时,应严禁将无根据的传说或谣言纳入其中。尤其是一些在战争年代有历史争议的人物,缺乏可靠资料证明,或者证据存疑,忠奸难定。这类内容往往缺乏确凿的证据链支持,容易误导读者,损害官方村志的权威性和可信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另外,容易出现‌“主观臆断或评价性语言”‌。村志的编写应遵循“述而不论”的原则,即只记述事件的起始、经过和结果,而不进行主观臆断或评价。评价性语言容易使村志偏离其作为历史记录的初衷,变成一种主观色彩浓厚的文学作品。这不仅会削弱村志的历史价值,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和误解。注意这两点会大大减少稿件出现不符合史志规范的很多问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何让我们的村志稿件能脱颖而出,增光添彩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李光的个人看法:“要把握本村的特色,村志有无特色是关键。在篇目章节归属合理科学的基础上,如果一部村志稿件没有特色就会黯然失色。而村志的特色包括时代特色、地方环境特色、地方人文特色。要突出时代特色,把握人文特色,挖掘整理环境特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图文并茂,列举这些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实惠,同时记述村中出现的一些新生事物。如农村路水电气信以及公共娱乐环境、新农村规划建设、农业产业化建设、农村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文化下乡、村中博物馆、农村书屋、远程教育、以及独有的地域人文历史特点等。这些在篇目设置中要尽量体现,丰富其内容,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先着重去挖掘、整理、记述几项。做到述、记、志、传、图、表、援引等运用得当。此建议仅供朋友们借鉴、思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对各地村志稿件进行审稿审阅时,我发现一些村志稿件常容易出错的地方与问题,举例如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凑数凑字。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只能去赶时间,去拼凑应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二、缺乏深入调查搜集有价值的资料,手里没有真材实料。人就心虚,就会自我保护性的“耍滑”,推诿责任,找出许多不是理由的理由。(这里可以批评与自我批评,各自检讨,内部纠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三、责任心的问题。而影响其责任心的因素又是多方面的。比如:1、大家着急挣钱、需要忙家务家事。大家都上有老 下有小,做这个事必然会影响到个人的收入,以及对家庭的照顾。目前是经济社会,社会快速发展,这个问题的确很现实。修志要有一定的资金保障与经济支持。2、村中相关负责编写的人员没有从内心静下来意识到,一部村志对于这个村,对于乡镇、县、国家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村志的“存史,资政,教化”的社会功能和历史价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四、封面设计的问题。建议围绕当地历史文化特色设计封面样式,设计突出本村特色。(专业的事,请专业的干,各有所长,分工不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五、关于农业的照片。农业种植、农田风光、农机工具、新农民设备等照片建议再进一步丰富添加,注意拍摄构图美观大方。(注意不能直接使用网络或其他书籍报刊的照片,容易产生版权纠纷。因此建议自行拍摄,或者请人拍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六、关于村中楼房、街道村貌的照片的丰富添加,或者重新拍摄。(注意照片归类、照片分开排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七、例如《某某村志》序的问题。例如“经过改革开放、拔乱反正才有今日之貌。”建议改为:经过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今日之新貌。(注意事物逻辑的前后关系,以及敏感语句。仅为建议,请适当斟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八、例如《某某村志》序的问题。例如“文化,大而言之是我们民族的血脉,小而言之是一种品位,是一种凝聚力。”建议改为:文化,大而言之是我们民族的灵魂,也是我们的血脉,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与创造力。小而言之文化塑造着人的价值观、提升素养、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是一种积极的凝聚力。(注意表述的准确性,以及已知概念解释的共识。仅为建议,请适当斟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九、关于“现在”、“当前”这些词语在村志稿件中表述,建议应用具体时间表述。(如:1949年,2008年,2025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十、通常每一章 都应有简序。除非有特殊原因,可以无简序。每一章 简序尽量要有,这样整部村志的行文更加完整,更合理一些。每章的简序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十一、有的村志整部稿件缺乏典型性、资料性能从不同角度反映本村变化的图像、图表、本村的实景照片。(优秀的村志必须是 述、记、志、传、图、表、录等运用得当,不能只重视文字数量,而忽视图、照片、地图、图表在整部村志的分量与比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十二、关于内容补充,村中是否有古墓、石碑、纪念碑、或者老旧有年代特点的乡村老建筑、老水塔。古代资料文献现在有的应该尽量都收集调查,与其乡镇以及县市文献记载相一致,如果有可以列入文物遗迹章节。(注意继续搜集考证当地的文化遗产,包括民间非遗传承的情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十三、很多初稿容易出现用第一人称叙述,这是史志这类书籍所不允许的。如“我村”、“我们村”、“我们家族”、“我们一队村民”,这些都不是志书记叙行文的方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十四、例如有的村志在记述其婚姻婚俗时出现“万紫千红、一动不动”万紫即一万张5元的人民币,千红即一千张100元的人民币,彩礼金额上升到几万元,十几万元甚至更多。一动是轿车,不动是城市有楼房。(这类内容写入礼仪习俗章节不妥当,这对当前推行的婚礼新文明喜事简办相违背,对于教化人心无益。村志编写不能损害之前乡村淳厚良好的民风民俗,去错误的与一些追求博眼球、搞流量、不严谨的网络自媒体夸张“某县高价彩礼”的不实言论相呼应,这是不对的。添油加醋反而会助长不良风气的滋生。因此不建议这么编写为当地的礼仪习俗。严格说“高价彩礼”这些属于陋习之列,一小撮歪风。“高价彩礼”影响适龄青年结婚,容易造成双方家庭的矛盾,不利于人口的科学发展,已被当前文明知理的村民大众所鄙视,这种行为不能代表整体群体的愿望。并且“高价彩礼”与过去赵州人淳厚知礼之民风相违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十五、有的村志稿件在其序文中出现“悠悠滹沱水,巍巍太行风。”如果这句话用于石家庄市志序言开头没有问题,毫无争议。用于平山、鹿泉、灵寿等县志序言开头也没有问题。但是用于赵县平原东部梨区村落又显得不够具体,尤其是对于村志而言。因此建议是否改为“悠悠滹沱水,浓浓梨园情。”更为合适。(注意行文叙述时与当地环境资源的相互呼应。此建议仅供村志相关编写人员参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十六、有的村志稿件中涉及到“村支两委”与“村两委”等相关称呼,建议一律改为“村两委”。(因为“村支两委”是口语化称谓,常见于非正式语境,但是在官方文件中均使用“村两委”称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村志稿件中的常识性、知识性、规范性等问题在审稿时有不同程度的发现,在此不一一列举。今以真情开篇执笔,又以论述体与举例的形式抽丝剥茧,将可能束之高阁的志书编修原则加以简要阐述。拳拳之心、殷殷之情化为文稿心得,希望能让读者朋友从中有所收获,了解到编写村志的价值与意义。半晌时间,草草落笔,虽忝列县专家之位,实乃才薄智浅‌,‌一得之愚‌。文章难免有不足之处,还请前辈同仁给予斧正指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相信,只要用心努力,就会有收获,以上建议看法仅供参考。在此,向各地、各位村志编写者与工作人员表示敬意。并对这些工作者不惧酷暑依然坚持认真编写表示赞赏!致敬!</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作者:李光,写于2025年9月 石家庄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与其驻足感慨,不如以身入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县村志编修指导组成员、专家。</span><span style="font-size:15px;">(擅长:审稿 推理 编写 历史 建筑 文物 书画 鉴赏 党史研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集古藏书,宣传赵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文化说事,明白做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精诚所至,金石为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鉴藏典籍,手不释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受邀与刘进堂老师一起探讨文学与书画。刘进堂原县委常委、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陈云君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与曰月为友,与清风为伴,以读书为乐,以作品纪念。受到文化名家刘进堂老师之邀,一起探讨文学与书画。刘进堂 原县委常委、赵县人民政府副县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师从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陈云君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阅微格物,金石篆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方寸之间,笔墨之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传承文脉,讲述历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了解情况,进行研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不忘初心,砥砺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著书传道,诗以言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