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闽南七月,风雨相随。</p><p class="ql-block"> 7月20日,今年的第六号台风“韦帕”,在南海上朝西南奔去,我们一群人却驾车乘风,一路向北驶向石亭后园村,只为了一场跨越半世纪的知青之约!</p><p class="ql-block"> 清晨下了一阵雨,空气格外清新。出发前,我在知青微群里不由一句感叹:五十年重聚,老天降雨助兴!</p> <p class="ql-block"> 一、进 村</p><p class="ql-block"> 从城区到石亭街道走的是省道西港线 ,8公里,石亭街道再到后园村,还有3公里多的村道,这条路,五十年前我们不知走过多少回。</p><p class="ql-block"> 路两边是一幢幢的厂房与民居,但进后园路的走向不变。汽车在起伏变化的山野和村舍间穿梭,昔日印象依稀可辨,既熟悉又陌生。细雨断断续续,望着车外,同行的知青触景生情,一路追忆——这里是一段长长的上下坡,这里原是农田一片,这里是寮里村的地界……</p><p class="ql-block"> 山<span>回</span>路转,后园已在眼前。后园如今称社区,绕过几幢新盖楼房,一左拐,一座青石铺埕、瓷雕塑顶的庙宇出现在村口道旁,在虬枝苍劲的老榕树绿荫掩映下,这座记忆中的庙宇更显幽静神秘。下乡那几年,只记得这里是大队碾米厂,土砖灰瓦、机声嘈杂、糠粉飞扬。不知是哪一年,虔诚的村民集资重修,请回神明,方有庙宇今天的新貌。庙门上一块红匾金字“慈仁宫”和门柱上一幅楹联,表明了宫庙主祀的是漳州本地神明保生大帝。</p><p class="ql-block"> 庙后几步之遥,是当年我们的知青点所在,那些年,虽然庙内神像缺失,但神明无形,毗邻而居的保生大帝之灵,依然在冥冥之中护佑了我们一众知青。今天重返后园,我有心再次步入庙内,双手合十,虔诚感恩,也祈愿保生大帝继续保佑后园村风调雨顺、大小平安,保佑我们这群曾经的后园人吉祥健康、开心幸福。</p> <p class="ql-block"> 二、重 逢</p><p class="ql-block"> 村里为我们知青的集体重返做了精心准备。一幅大红布条悬挂在村里戏台上方—-“热烈欢迎后园知青下乡五十周年再相聚”,透着过节般的气息。</p><p class="ql-block"> 驻村第一书记小高、村书记、主任杨清雄几位两委班子成员一早就在社区大楼等候。今日不仅是知青们的重逢,也是我们这群老“村民”向第二故乡的一次世纪报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社区办公楼是一座两开间三层的混凝土建筑,坐北朝南,米黄色的墙面在晨光中格外明亮,这里原是当年生产大队部旧石楼位置,石楼左右二边在当年“厂社挂钩”政策下,建有十几间连廊平房的宿舍,安置了我们来自四个对口挂钩单位的60余名下乡知青。时过境迁,如今旧石楼早已折除,知青宿舍的原址上也盖起了村民的新居。社区办公楼西侧村民住宅内仍有两间幸存的宿舍,今天还可从中辨识出原宿舍走廊的石柱和屋顶前沿的阳台护栏。望着五十年前的一砖一石,不由感慨岁月如梭。</p> <p class="ql-block"> 五十年后集体相约重聚,大家格外兴奋。按计划九点集中,仅八点出头,不少知青便赶到了村里。当年的靓男俊女,已成为大妈老汉,一半以上知青步入了古稀之年,岁月在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不少知青当初一别,就不曾再相遇,今天见面需要定格几秒,方叫出熟悉的名字。</p> <p class="ql-block"> 握手问候、叙旧寒喧、拍照留念,这就是久别重逢的节奏。尤其是好美的女知青们,三个一伙、五个一群互相呼唤,在相机和手机镜头前,摆出经典的姿势,露出甜美的笑靥。</p> <p class="ql-block"> 林丽华、杨培珠两位女知青,一见面便手拉手开怀大笑,有人抓拍了她们相见时的真情流露。她们两位,几乎同时到后园下乡,回城后又曾一起在龙机厂上班过,相同的经历让她们情同姐妹。林丽华说,当年她们两位都很苗条,没想到如今都变得这么福态,想来好趣味!于是就有照片上这么开心的样子。</p> <p class="ql-block"> 二小队知青黄惠珍,是一位鸟类摄影爱好者,退休后乐此不疲,前天她刚和一群摄手从印尼热带雨林中寻鸟回来,未及卸去征尘,为了这场重聚,今天一早就带着先生、扛着像机从厦门赶到后园,不得不佩服她的体力与热情。</p> <p class="ql-block"> 蔡余坚和傅小五是从后园走出的几对幸福牵手的知青伴侣之一,他们早早赶到了后园。这次活动组织筹备中,两口子夫唱妇随,全力以赴。今天一到村部,傳小五就和李建华等几位女知青主动负起报到保障工作。</p> <p class="ql-block"> 值得一提的是,远在千里之外江西萍乡的知青邱世安,是知青中惟一当过兵的,为了赴约长途跋涉专程赶到,见军人风范,显情深意重。</p> <p class="ql-block"> 几十年不见,有说不尽的旧事新话,道不完的家长里短。然而集体合影才是这次活动的第一件重头戏。社区大楼门前,我们到场的四十八位知青和带队干部,统一的天兰色文化衫,整齐自信亮丽的阵容,定格在历史的一刻。队列前“知青缘聚五十年 初心不忘一辈子”的红色条幅,点明了五十周年重聚的主题,道出了大家的心声。</p> <p class="ql-block"> 三、共鸣</p><p class="ql-block"> 社区大楼二楼,一间七八十平米见方的会议室,今天成了知青和后园父老乡亲欢聚的场所。石亭街道李主任,芗城档案馆钟馆长、张副馆长一行拨冗前来关心指导,为我们的活动增添了荣光,给了我们这一群当年的后园知青以极大鼓舞。</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场跨越过半世纪的情谊之约。50年前,我们60余名年轻人从市区来到后园村,在这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50年后,我们再度携手,重返第二故乡,追寻过去的足迹,期待更加美好的未来。主持人一段开场白,引发了在场每一位的深情共鸣。</p><p class="ql-block"> 重聚的时刻,我们感念在那段日子里为我们成长付出心血的带队干部,也深切怀念曾经朝夕相处过的九位已故知青农友。</p> <p class="ql-block"> 区机关下派驻村的第一书记小高,一位80后的帅气小伙,纯朴而实干,他和两委一班人为知青的到来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今天他代表社区致辞,他说,后园的昨天,知青付出了青春和汗水,后园的明天,期盼知青们继续关心与支持。一席话热情洋溢,温暖盈怀,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重逢,知青们都有很多话要说,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分享各自生活经历的感悟。</p><p class="ql-block"> 今天,带队干部严玉明大姐又象当年一样和我们一起相聚后园。她动情地忆起过去的岁月,感慨时光的流逝。她庆幸知青间有这场相逢,欣慰的是到了今天大家依然没有相忘。这段下乡的经历和积淀,是她日后几十年工作前行的底气。她专门带来珍藏了近五十年的知青活动照片,讲述了其中的感人故事。并现场将七张泛黄的照片向区档案馆负责人做了捐赠。</p> <p class="ql-block"> 黄德青是知青中的“大师兄”,也是这次活动的组织策划者之一。他用生动的例子,讲述挣每一分工分的不易,讲述下乡锻练的坚辛与意义,讲述了知青们为国分忧勇于担当的奋斗精神。</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陈福熙则从自己下乡经历中,深切悟出,艰苦的生活中依旧可以获得欢乐的感受。为这次知青相聚,他自始至终默默地支持。</p> <p class="ql-block"> 李建华、郭毅、孟敏轩一个个知青,都用朴素无华发自内心的语言,道出对下乡经历的思念和友情的珍惜。</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林耀明在知青点时就喜好书法,他带来了一幅精心创作的书法作品“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赠与后园社区。作品飘逸流畅,寓意深长,将知青到广阔天地下乡,喻为龙入大海、鹤翔云间,同时表达了对后园村的眷恋和感激之情。</p><p class="ql-block"> 知青生活是我们人生中独一无二的体验,知青的担当、责任与奋斗精神陪伴着我们一生,我们因此受益。珍惜这份财富,饮水思源,这也是下乡五十周年大家相约重返后园的动力。</p> <p class="ql-block"> 几位当年曾和知青一起生产劳动的乡亲,默默地坐在会场一边,对绝大部分知青他们都已叫不上名字,岁月磨去了很多记忆,但此时大家一样沉浸在对过去时光的咀嚼中。知青们都熟悉的文书兼会计杨老海,八十多岁了,有点<span style="font-size:18px;">佝偻的身躯,站</span>在台前拿着话筒,激动的他用简短朴实的几句闽南话,为大家送上了祝福。</p> <p class="ql-block"> 四、尾声</p><p class="ql-block"> 青山依依,草木葱葱。时近正午,浓云突然散去,薄雾中阳光若有若无,使这丘陵间的山村景色更显幽静秀美。信步登上村南山头,山顶上一座仿古白墙青瓦的庭院,一盆盆姿态各异三角梅争奇斗艳。</p> <p class="ql-block"> 放眼望去,山下鳞次栉比的民居掩映在绿树之中,右边山岗上隐约可辨那时我们知青“管山”走的小路,原来的甘蔗林已被一片片柚子、莲雾、香蕉等果树替代。今日后园村已不是记忆中的模样,只有远处村东北方向那座知青们夏日浣衣嬉水的水库,还是一泓清水,在青山环抱中荡漾。</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相聚的时刻总是短暂的,很快到了下午计划返程时间。虽然气象台报道,“韦帕”已经远去,但头上的天空,仍然流动着厚厚的云团。车回市区时 ,雨飘了下来,淅淅沥沥。透过车窗,雨中街景如雾里看花,而回后园钩起的知青岁月记忆的涟漪,却在脑海里清晰地荡开。</p><p class="ql-block"> 台风带来的雨,还在下着。后园知青的故事,也还在继续。🌹</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写于福建漳州上城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