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离开则岔石林景区后,我们连夜赶路,于晚上11点多抵达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州府——合作市。合作市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带,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汇点,也是藏汉文化交融的前沿地带。藏语中“合作”音译为“黑措”,意为羚羊聚居之地,因此又名“羚城”。这座高原小城静谧而神秘,仿佛在为我们即将开启的藏学之旅默默铺垫。</p> <p class="ql-block">9月1日清晨,我们在合作市享用完早餐后,启程前往被誉为“世界藏学府”的拉卜楞寺。原计划中本有米拉日巴佛阁的行程,但因拉卜楞寺的神圣与厚重足以令人心驰神往,我们毅然放弃了其他景点。从合作市到拉卜楞寺约60公里,沿途风光如画,地质地貌独特,佛教文化氛围浓厚。桑科草原在阳光下舒展无垠,天空湛蓝如洗,白云如莲花般盛开,又如舞动的仙女,层层云絮仿佛哈达,为我们的旅程送来吉祥祝福。抵达拉卜楞寺后,我们凭身份证从为藏族、蒙古族专设的通道进入,那一刻,仿佛穿越时空,步入了信仰与文化的圣殿。</p> <p class="ql-block">步入拉卜楞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恢宏壮丽的建筑群。金顶红墙、飞檐翘角,尽显藏式建筑的非凡气度。从入口到核心庙宇约三公里,沿途排列着整齐的转经筒,我们一路轻触转动,仿佛与万千信徒的心愿共鸣。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宗教气息,如风中飘来的祝福,令人肃然起敬。据说,这里拥有长达3.5公里的转经长廊,由2000多个转经筒组成,是世界上最长的转经长廊之一。每一枚转经筒,都承载着信徒的虔诚与祈愿,每一次转动,都仿佛在诉说一段段动人的信仰故事。</p> <p class="ql-block">据资料介绍,拉卜楞寺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语全称为“噶丹夏珠达尔吉扎西益苏奇具琅”,意为“具喜讲修兴吉祥右旋寺”,简称“扎西奇寺”,通常称为“拉卜楞寺”。“拉卜楞”是藏语“拉章”的变音,意为活佛大师的府邸。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院之一,拉卜楞寺占地8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自1980年起对外开放,成为世人了解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始建于1709年,由第一世嘉木样协贝多吉大师主持修建,历经数代嘉木样大师和各大活佛的不断扩建与完善,逐渐发展为集宗教、教育、文化于一体的综合性学府,被誉为“世界藏学府”,更有“第二西藏”之美誉。鼎盛时期,僧侣人数曾达4000余人。寺内建有六座经堂、四十八座佛殿,按功能分为经堂、佛殿、囊欠、僧舍等五大类,建筑风格以石木和土木结构为主,外墙为石,内为木构,展现出藏式建筑的古朴与坚韧。</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拉卜楞寺号称拥有108座属寺,实则远超此数,是甘南地区的政教中心。它不仅在宗教上具有崇高地位,更保留了全国最完整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寺内现存最古老、唯一保存完好的建筑,是第一世嘉木样活佛时期所建的下续部学院佛殿,位于大经堂旁,见证了拉卜楞寺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积淀。</p> <p class="ql-block">沿着转经长廊前行,我们来到了闻思学院。该学院始建于1709年(清康熙四十九年),由一世嘉木样活佛主持建造,是藏传佛教显宗学院中规模最大的建筑群。主体建筑由前殿、正殿、后殿三部分组成,采用“前汉后藏”的混合风格,融合了汉地建筑的精巧与藏式建筑的雄浑。正殿可容纳三千名僧人同时诵经,檐角龙形装饰古朴庄严,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慧觉寺”匾额。每日下午,这里还会上演红衣喇嘛的佛学辩论,智慧与信仰的碰撞令人肃然起敬。继续前行,我们登临金顶佛殿,它位于整座寺院的最高处,象征着佛法的至高无上。</p> <p class="ql-block">金顶佛殿是藏传佛教建筑艺术的巅峰之作,其金顶装饰与建筑风格完美融合了藏汉文化精髓。鎏金宝瓶、祥麟法轮等装饰元素熠熠生辉,屋顶覆盖鎏金瓦或碧琉璃瓦,在阳光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整座建筑依山而建,布局严谨,层次分明,楼台重叠,雕梁画栋,精美绝伦,展现出庄严巍峨、气势磅礴的建筑风貌。</p> <p class="ql-block">沿着游览路线,我们还参观了拉卜楞寺的六大学院与两座佛殿。六大学院包括:闻思学院(显宗)、时轮学院、医学院、喜金刚学院、续部上院与续部下院,各具特色,功能明确。两座佛殿为弥勒佛殿与释迦牟尼佛殿,殿内金碧辉煌,装饰华丽,建筑风格各异,令人目不暇接。每一座殿堂,都是藏传佛教智慧与艺术的结晶,每一尊佛像,都仿佛在低语着千年的信仰与传承。</p> <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不仅是一座宗教圣地,更是一座建筑艺术的宝库。作为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一,它融合了藏、汉、印度建筑风格,形成了“外石内木”的独特结构。大型佛殿顶部常见铜质鎏金法轮、阴阳兽、宝瓶、胜幢、雄狮等装饰,部分殿堂屋顶覆盖鎏铜瓦与绿色琉璃瓦,整体建筑庄严巍峨、宏伟壮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气势磅礴,展现出藏民族独特的艺术风格与宗教精神。</p> <p class="ql-block">除了宗教与建筑之美,拉卜楞寺还具有极高的学术与教育价值。它以严格的学经制度闻名于世,培养了无数高僧学者。寺内藏经楼藏有65000余卷经文,涵盖哲学、医学、天文、历法等多个领域,并拥有70000余块木刻印版书籍,形成了全国最完备的藏传佛教教学体系。此外,寺内珍藏民族文物与佛教艺术品共计一万余件,包括高八米以上的铜制鎏金或檀香木雕大佛十六尊,以及各类中小型佛像、菩萨、佛塔、法器等,不胜枚举。历代嘉木样大师的衣物与生活用品、帝王册封的金敕、印鉴、封诰、大幅匾额、千佛树、珍珠塔、玉如意、陨石、海马牙等珍贵文物,更使这里成为艺术与历史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依山而建的拉卜楞寺,层层叠叠的红墙金顶与自然山景浑然一体,远观如巨人般矗立,气势恢宏,庄严神圣。我们站在高处俯瞰,云层如条条哈达,在天空中飘扬祝福。金碧辉煌的庙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铜质鎏金的屋顶闪烁着耀眼光芒。红白黄土墙与藏文化的雕塑门窗交相辉映,随风轻响的经幡将祝福洒向草原生灵。寺外长廊转经,朝圣者虔诚叩拜;寺内香烟缭绕,经声回荡,佛珠流转。拉卜楞寺,这颗镶嵌在桑科草原上的璀璨明珠,熠熠生辉。阳光穿透云层,洒下金色光辉,庙宇与云霞交相辉映,为整座寺院镀上一层神圣的金辉。一阵秋风轻拂面颊,仿佛是佛祖的低语,传递着旅途平安的祝福。我们的心灵被深深触动,感受到拉卜楞寺那深厚的宗教底蕴与信仰的力量——阿弥陀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