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6月月10日下午5时许离开斯德哥尔摩,大巴冒雨开往港口,我们要乘游轮前往芬兰首都赫尔辛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维京游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斯德哥尔摩开往芬兰的图尓库的游轮属于维京公司,开元旅行社买的是往返票。等候上船的人和车很多,直到19时许才上船住进客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维京游轮公司是芬兰的主要游轮公司之一,其豪华游轮每日往返于赫尓辛基与图尔库,奥兰岛与斯德哥尔摩以及塔林(爱沙尼亚)之间。游轮与邮轮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吨位较小用于河游或轮渡,后者吨位较大,用于长途海游。我们老年组8人分两住两个房间,导游让我们与西北工业大学退休的L教授夫妇同住一间。房间面积8.5平方米,上下铺,有电视、氷箱、浴室和洗手间,十分拥挤。住下后开始欣尝海景、了解船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游轮概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底层有车辆、行人(自行车)通道。游轮的二、三层装车(大巴、小轿车等),五、八、九层是客舱,六、七层是超市、餐厅、酒吧、免税商店及文娱活动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航道一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航道两侧是星罗棋布的岛屿,不由人想起昆明大观楼长联中的“蟹屿螺洲”,虽无“风鬟雾鬓“,却是海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顶层甲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宽长的甲扳通道,铺着塑料毯垫,踩上去十分松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游轮各层平面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免税商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儿童游乐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舞厅及剧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不眠之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1时许,回房休息。见教授夫人正要服药,问我们的暖水瓶是否有水(船上不供应开水)?将剩下的一点温开水给她了。问她吃什么药,答曰:安眠药。走了一天太累了,刚迷糊入睡,就被鼾声打醒。呼噜抑扬顿挫,在室内循环,音量估计超过70分贝(中度污染),属“教授级水平”。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只得披衣外出,沿着甲板逐层走去,直至走完,再重复几遍,消磨时间。夜深了,众多服务设施先后关门,只有赌场、酒吧关得最晚。回到房间,鼾声依旧,只好再去走廊流浪。还碰上两个俄国酒鬼,赶紧避让,后来实在累了,在一长椅上躺了一会。四点多钟天就开始亮了,这一晚终于熬过来了。吃早饭时老伴说她也一夜未睡,这才知教授夫人服安眠药的原因了。经过11个小时的夜航抵达芬兰的图尔库。吃完早餐,7时许下船乘大巴车去赫尔辛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旅游大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游轮到达赫尔辛基,乘开元旅行社的大巴开往停车场,团友下车跟随导游开始芬兰之旅,实际上仅看了赫尔辛基几个著名的游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芬 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北欧五国之一,国土狭长与瑞典、挪威同为“香蕉形”。东邻俄罗斯,西北接挪威、瑞典,南临芬兰湾,西濒波的亚尼湾与爰沙尼亚隔海相对,有岛屿17.9万个,湖泊18.8万个,故有“千湖之国”之称。因有1/3土地位于北极圈内,冬季寒冷漫长,据说圣诞老人的老家就在芬兰境内的耳朵山,所以圣诞老人身穿冬衣、乘坐雪撬送节日礼物。芬兰最初是瑞典的领地,其名字就是瑞典语“新发现的地方”。1809年俄瑞战争后成为俄国治下的大公国,1917年芬兰共和国宣布独立,成为永久中立国,但在俄乌冲突后,不再保持中立,2023年正式加入北约。在人们的印象里,芬兰就是:氷雪童话、高福利和圣诞老人故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芬兰是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一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经济发达,政府清廉高效(2012年全球176个国家中,淸廉指数名列第一),国民享有极高标准的生活品质,2019年人均GDP51018美元,第15名(中国10121美元,第72名),超过了德、法、日、英等老牌強国。2025年《世界幸福报告》公布,芬兰连续八年当选第一名。经济上以诺基亚为代表的电讯业等制造业是主力军,按因特网接入比例和人均手机持有量计算,芬兰是全球最高的国家。木材、全属、电子电讯等工业产品出口额,占GDP中大约1/3。首都赫尔辛基是芬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国最大的航空港和海港城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 赫尔辛基(Helsinki)</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赫尔辛基始建于1550年,建城的初衷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一世为了与海湾南岸汉莎同盟的塔林争夺贸易市场。但1561年,古斯塔夫一世又攻占了塔林,赫尔辛基失去了发展的意义。此后历经瘟疫、两次火灾,初具规模的城市毁于一旦,直到1809年俄瑞战争结束,俄国战胜瑞典,成立了芬兰大公国,1812年把靠近瑞典的首府图尔库搬迁到赫尔辛基后,才有了快速的发展,1917年芬兰独立后,又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才成为一座国际化的现代都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赫市座落在丘陵起伏的半岛上,被几十个小島环绕。海港美景如画,市内湖泊密布,周围森林环绕,建筑古扑浑厚,街道宽阔整洁,因夏季日照时间长达20小时,故有“日光之都”之称。曾经几年连续当选“全世界最宜居城市”榜首。赫尔辛基是一座古典美与现代文明融合于一体的首都,又是一座都市建筑与自然风光巧妙交织在一起的花园城市。你想欣赏欧洲古城的浪漫情调和世界上第二最高纬度的首都韵味吗?请到“日光都城”赫尔辛基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用一天看了公园、教堂、市政厅和集市广场等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1、西贝柳斯公园(SibeliusPark)</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公园位于市中心西北的海边,建于1922年,为纪念芬兰伟大作曲家家西贝柳斯而建。公园内碧草如茵,鲜花绽放,有两组雕塑特别引人注目。一组是由600根钢管组成的类似巨型竖琴;另一个是作曲家的头像。这些充满浪漫色彩的作品出自芬兰著名女雕塑家艾拉·希尔图南之手。她1922年完成钢管雕塑之后,当局觉得太抽象超前了,还要作者设计一个作曲家的头像,雕塑家极不情愿地在西贝柳斯逝世10周年的1967年建成了头像雕塑,它的小型复制品被作为国礼送到联合国大厦永久保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个公园是音乐家居住过地方,每年6月,赫尔辛基在此举办“西贝柳斯音乐节”,为期7~10天,吸引众多乐迷和观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钢管雕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雕塑远看像一片森林,据说西贝柳斯的许多作品都受到森林给予的灵感;近看酷似一架巨大的管风琴,耸立在兰天白云下,每当海风吹过,气流通过钢管发出声音,时而高亢,时而低沉,犹如跳动的音符随风飘散,仿佛大自然在无休止地演奏着音乐家谱写的不朽的乐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风琴结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芬兰女雕塑家艾拉·希拉图南只用一天时间完成了600根不绣钢管造型,在那个年代(1922年)充分展现了芬兰金属加工的特殊技术,因为无缝钢管最早于1836年在德国使用,半个世纪后芬兰就能生产大口径不锈钢管,表明己掌握高超的轧钢技术(我国1953年才有无缝钢管)。细看每根钢管各具特色,长短粗细不等,花雕纹络布滿管壁。抬头仰望,令人遐想,参差不齐而又平行排列的钢管,上通天穹,下接大地,意味着西贝柳斯的不朽乐曲通过管风琴将永远流传世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西贝柳斯头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离管风琴不远的地方,塑造了西贝柳斯的头像。塑像颦眉凝思,是表现作曲家当年创作时的神态还是雕塑家自己对这一任务勉为其难的心情?任凭观众去自由想像。背景很有意思,赤色岩石上的头像后面,衬有某种动物为背景,有头有尾,把抽象与真实完美的糅合在一起。如果单是一颗头颅摆在那里,有点吓人,观众的视觉效果就会增添一丝恐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西贝柳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芬兰著名音乐家西贝柳斯(Sibelius1865~1957)是</span><span style="font-size:20px;">19~20世纪期间世界著名作曲家之一,芬兰民族主义和浪漫主义音乐晚期代表之一。他一生创作了37部交响曲,200多部提琴协奏曲、管弦乐曲、风琴曲、合唱曲及抒情曲等乐谱。作品凝聚着炽热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浓厚的民族特色。渗透着芬兰雄浑粗犷豪放的民族气质。代表作交响曲《芬兰颂》,是一首用芬兰民歌和故事的忧伤旋律和战斗激情谱成的音乐交响诗,它向人们诉说了北极圈这个小国反抗沙俄统治为生存而进行的殊死斗争,对芬兰的民族解放运动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被誉为芬兰“第二国歌”,他被称为芬兰“音乐之父”。他的作品具有“贝多芬的逻辑,柴可夫斯基的风格”。他以横溢的才华和杰出的成就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交响乐和交响诗作曲家。他在艺术上的贡献,受到芬兰人民的极大崇敬,尊为芬兰四大国宝之一(其它三宝:湖边桑拿、费斯剪刀、诺基亚手机),在100芬兰马克的纸币上印有他的头像;从1950年起,赫尔辛基每年举行一次“西贝柳斯音乐节”,许多国际著名音乐家前来演出,赫尔辛基音乐学院也以他的名字冠名。他活了92岁,与举世闻名的其它音乐大师贝多芬(57)、柴可夫斯基(53)、施特劳斯(74)、舒曼(46)相比,他又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音乐寿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完公园,前往议会广场看教堂。西方的教堂犹如中国的寺庙无处不在,凡是25人居住的地方都要建教堂,所以绝大多数景点都有教堂。教堂是旅游的必看,教堂是教徒们的信仰寄托,也是复蓋全球的基督教三大流派(天主教、基督新教及东正教)十几亿信徒举行宗教仪式活动的场所。赫尔辛基有28座教堂,最具代表性的三个教堂是白教堂、红教堂及岩石教堂。三个教堂由三个国家的设计师设计,体现岀三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和气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2、议会广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位于市中心的议会广场不仅是市民活动中心,也是欣赏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最佳场所。站在广场上就可以看到建筑大师恩格尔的三大杰作:位于广场北边的赫尔辛基大教堂,东西对称的两座浅黄色大楼前参议院(现总理府)和排名世界百強的赫尔辛基大学(1640年建),体现了神权、行政权和教育权的三权集中,这就是当年(1812年)沙皇指定赫尔辛基为芬兰首都的原因。广场东南角有芬兰最古老的石楼房希德霍姆宫,附近还有大师设计的大学图馆。广场地面铺有40多万块暗红色的芬兰圆花岗岩块,而广场上的圆柱和柱廊不逊于罗马参议院的科斯林柱。这里是全市政治、宗教、科学和商业中心,也是旅游打卡的热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广场中心的雕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是位开明君主,对俄国社会的发展曾作出过历史性贡献,如废除农奴制、把君主制改为君主立宪制等,被称为“改革者”、“解放者”。由于触动某些人的利益,在1881年3月13日圣彼得堡遇刺身亡。芬兰长期是瑞典的附庸国,1808年芬兰战争中,瑞典败给俄国,芬兰被沙俄占领,亚历山大二世将芬兰变成俄罗斯帝国的自治大公国,给予芬兰人民享有更多的自治权力。1917年十月革命后,芬兰宣布独立。为了纪念他,在不少地方都有他的塑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芬兰被沙俄统治近百年,为何还要替侵略者沙皇塑像?而且国家独立后仍不拆毁,答案只有一个:因为亚历山大二世给予了芬兰大公国的更多自治权力,芬兰才能从自治开始走向最后的独立,所以才出现被统治者感恩异国统治者的现象,这也说明心胸开阔的芬兰人,那怕点滴之恩也涌泉相报。当了纪念他,不少地方建了他的塑像。当然,芬兰人民也没有忘记被侵略的历史,俄乌冲突后,放弃了中立地位,加入了北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塑像沧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塑像建于沙俄统治时期的1894年,巍然屹立的亚二世形像生动,目光凝视远方,仿佛在思考重大问题。历经两个多世纪沐风沥雨,留下了岁月的斑斑痕迹。因为塑像高耸,常有海鸥光临皇帝头上歇息,而且竞敢在皇帝头上拉屎,黑白粪迹凸显了塑像的沧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这里不得不说一下亚二世与中国的关系。</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亚二世其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亚历山大二世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六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第十二位皇帝。他是唯一个被俄国和西方都愛戴的皇帝,也是俄国历史上唯一个被炸弹刺杀的皇帝。他乱世即位,对内在政治、经济、司法、教育等方面实行改革,把历代不敢触碰的农奴制废除,占全国人口总数90%的农民得到解放,对俄国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对外开疆拓土,势力范围一度达到西欧、巴尔干及土耳其。东边则波及中、日;他通过欺骗和武力威胁,签订多个不平等条约,夺走中国4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包括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及现代的中亚五国),强占日本的库页岛,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恥辱,要把他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另一方面,他联美抗英,支持南北战争中的北方,为(英、加支持南方),并以720万美元(相当于现在8亿美元)价格,将160万平方公里的阿拉加斯(当时沒发现石油)卖给了美国,其中220万美元用美国议员疏通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1881年3月1日,他为了启动俄罗斯的君主立宪政治攺革,签署法令改组国家委员会,在圣彼得堡大街上遇袭,凶手是民意党人,此前的几次爆炸,皆化险为夷,这次首颗炸弹只炸倒车夫和卫兵,他完全可以及时避开,但他非要去察看卫兵伤情,被第二颗炸弹炸断双腿,不治身亡。他的改革触及了某些人的利益,成为他被杀的诱因。37年后,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亚二世的千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掠夺中国土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沙俄掠夺我国北方领土示意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3、赫尔辛基大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因教堂主体乳白色,故又称白教堂。它位于参议院广场北边,占地7000平米,地面铺了40多万块暗红色的芬兰花岗石。广场东、西两侧分别为参议院大楼和赫尔辛基大学,南边不远处是总统府、最高法院和市政厅。广场中央有1894年建的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铜像,纪念他给予芬兰的广泛自治权,虽历经沦桑,但保持完整,说明芬兰人民对一个异国统治者的宽大胸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教堂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堂建于1852年,由德国人设计,每个角落都流露出艺术与自然的和谐,是北欧风挌的完美展现。主要为基督新教属下的路德教信徒(分布在北欧及德国北部)服务。高耸在海拔80多米的高地上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挌的大圆顶,是大海航船的标识物,很远就能看到。希腊廊柱支撑着乳白色的教堂主体,配以淡绿色的青铜圆顶钟楼,形成強烈的色差,分外醒目,周围还有四个小圆顶和两个单独的钟楼。屋顶有耶稣十二门徒的塑像构成宏伟的气势,气宇非凡,其结构的宏伟,堪称芬兰建筑艺术之精华,故而成为芬兰建筑史上的经典和建筑艺术的精华,理所当然成为赫尔辛基的著名地标。从广场到白教堂大门需登百级石阶,才能从仰望到平视,而白色意味着纯洁,加上教堂的崇高地位,几乎所有芬兰情侣都希望能在这里举行婚礼,以至人多排队,需要提前一年半预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塑 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耶稣的12门徒是基督教里的重要人物,在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正门的廊檐上也塑有耶稣和他的12门徒像。</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俯看广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看完白教堂转去红教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4、乌斯别斯基大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白教堂出发,西行几分钟就到了乌斯别斯基大教堂,因外表色红又称红教堂。其名是俄语的音泽,建于1862~1868年,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同时也是欧洲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东正教是1054年基督教大分裂的产物,主要分布在巴尔干島、东欧和西亚地区,而另一分支天主教遍布全球,教徒更多。红教堂外观的金绿圆顶和红墙非常醒目,是其显著特点,也是与基督教堂的主要区别。在芬兰551万人口中绝大多数信奉天主教,东正教徒只占人口总数的1/3,但在芬兰却是第二大教会。因曾被沙俄长期占领,加上漫长的边界接壤,芬兰的许多方面受沙俄影响,红教堂就是一例,从名称到建筑风格都深深留下沙俄烙印,建筑师也是俄国人,而且在教堂背面还刻有纪念亚历山大二世的匾牌,可见影响之深。教堂内葬有芬兰民族英雄曼纳汉(亦译马纳汉)元帅,他曾率领军队抵抗沙俄的入侵,是位传奇人物,1951年客死瑞士,遗体运回国安葬时,举国上下夹道迎灵,盛况空前。他是深受芬兰人民爱戴的“国父”,不少地方都有纪念他的塑像。</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教堂特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堂位于市中心,与港口边的市集广场有桥梁相通。红色墙体配上淡綠色的洋葱圆顶,反差强烈,显得格外漂亮。这是典型的东正教堂建筑风格。圆形穹顶在方形平面上,由四个独立支柱承重。精雕细刻的拱顶和花岗岩石柱是教堂的两大特色。13个金顶寓意耶稣和12门徒,与古雅的红砖外墙,在城市轮廓间突显出俄罗斯在芬兰宗教建筑上的影响。旁边的两棵大树,则是俄罗斯风情渗入芬兰的活证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远眺红白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芬兰湾上看两座教堂,左(白教堂)、右(红教堂)遥相呼应,像是芬兰湾边高地上的一对武士,日夜守护着“日光都城”的安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5、岩石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市中心坦佩利岩石广场,亦称坦佩利奥基奥教堂,缘自芬兰文“岩石”的音译,另一说法是耶稣爱徒彼得意为“岩石”。独具匠心的设计,让你走到跟前也看不出是座教堂,反倒像是地堡,它是世界上的唯一,没有第二。教堂是在山顶的岩石上炸开的大坑上用炸碎的石块砌筑而成。教堂高干附近街道8~13米,没有一般教堂的尖(圆)顶和钟楼,仅靠一个直径24米的圆拱采光。当初为了坦佩利社区居民在漫长的氷雪冬季就近做礼拜,选中这座天然石山,从上向下凿掘,直到石山凹处底部,形状如同落地的UFO(飞碟)。这个因地制宜、别出心裁的设计受到许多人的赞赏,但也有少数人反对,认为这不是升天的教堂(无尖塔),而是地獄(低于地面);为了不影人们生活,未设计钟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平视教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所有教堂的特色都没有,倒像一座地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俯视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实际上教堂高于四周楼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拱顶外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伞形玻璃拱顶直径24米,高10米,用紫铜条拼镶而成的穹顶通过100根放射形伞骨与岩墙相连,再在伞骨间镶嵌玻璃,使光线从四周射入,不论太阳在那个方位,都有光线照入教堂内。芬兰盛产紫铜,教堂建设就地取材,既方便,又简捷壮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拱顶内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铜的压延性很好,拱顶用紫铜条嵌成,总长度达24千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教堂内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堂入口是条混凝土的甬道,进入教堂,豁然开朗。教堂中心设有圣坛,在天窗自然光下,显得庄严、神圣。圣坛上没有耶稣像和圣物、圣画,只有石头的存在,增加了人们回归大自然的感觉。教堂四周的原始岩石,亳不雕饰,凿痕犹存。有时还会从石缝中渗出水滴,顺壁流入地下水道,从而增加了教堂的音响效果,每周都有音乐会在此举行。在此静听一曲音乐演奏,是解乏消累的一种美好享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管风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高大的管风琴安放在教堂的左侧岩墙上,它有4个键盘,43个音域,3001根铜质音管,当唱诗班演唱时,管风琴的演奏的乐曲在教堂内回荡,产生共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出了教堂,走到正对教堂的大街上,光顾了街边商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旅游商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岩石教堂前面的一条街上,两旁有几家旅游商店,常年出售与圣诞有关的礼物,具有浓厚的极地特色,顧客可以任意试穿试戴。我试戴了一顶帽子,非常暖和,似有返老童之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驯鹿模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芬兰是圣诞老人的家乡,所以旅游商店一般都用与圣诞相关的物件作招牌吸引顾客,驯鹿模型就是其中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曼纳海姆大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离岩石教堂600米远有条曼纳海姆大道,全长5500米,是赫尔辛基贯通南北的主干道,连接汽车站和火车站,沿途商贾云集,酒吧、饭店密布,游人众多。始建于1952年,北边有座深受芬兰人民爱戴、敬仰的曼纳海姆将军塑像,街道就用他的名字命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曼纳海姆塑像(1867~195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曼纳海姆是芬兰政治、军事明星,曾在沙俄军中任职并受派遣到中国刺探情报,历时两年,横行八省,编写170余页情报资料。芬兰独立后回国任总统及国防军总司令。二战初期的1939年11月,芬兰拒签割土让地、撤防驻军的《和平条约》,苏芬战争爆发。两军实力相差悬殊,但72岁的曼纳海姆临危挂帅出征,指挥人数不多、装备较差的部队(不到20万人,没有坦克,只有100架飞机),抵抗50万苏军及1500辆坦克、1500架飞机的疯狂进攻。他采用游击战方式,划雪橇隐蔽出击,藏雪地四处狙击,使苏军疲于奔命,被打得晕头转向,一举歼灭崔可夫的两个师。苏军战死2.75万人,被俘1300人,芬兰损失900人,成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強的经典战例。翌年铁木辛哥元帅率领百万大军全面突破芬军防线,芬兰战败,被迫签了割让领土的条约。但曼纳海姆却在卫国战争中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而名垂青史,西贝柳斯为他谱写了《轻骑兵进行曲》,并把这条通向火车站的主街用他的名字命名。花岗岩雕像威武雄壮,他骑在马上,遥望远方,好像正在带领芬兰人民奔向新的征程!原来芬兰与沙俄和苏俄都有很深的历史积怨,这也是现在放弃中立加入北约的原因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完这里转去看港口码头的市集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76, 79, 187);"> 6、市集广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地处市中心,南端是濒临波罗的海的南码头,我们来去的维京游轮在此停泊。广场中央有一座古埃式尖碑,西侧是一座雕塑喷泉,北侧是议会广场和政府机关林立的街道,南边尽头就是风光无限的南码头、全国海运的枢纽。这里是赫尔辛基著名的旅游胜地。以此为中心,市内著名景点均在10分钟的步行范围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南码头是一处大型露天集市,每天清晨,商贩云集,岀售新鲜果蔬、海鲜、鲜花及芬兰美食,还有-些摊位贩卖土特产、民间特色工艺品及旅游纪念品,附近的室内古老市场还出售美食辅料,是个色香味俱全的小天地,来这里不仅饱了眼福,更能享受口福,成了游人必到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广场中心是一座类似埃及方尖碑的雕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女王之石”纪念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座古埃及式的纪念碑建于1833年,又称“女王之石”。一只双头金色鹰站在碑尖的地球上展翅欲飞。鹰头戴着皇冠,象征沙俄帝国,是为纪念亚历山大二世的父母即尼古拉一世和亚历山德拉·费德罗芙娜皇后而建,他俩曾在1833年访问过赫尔辛基。碑下四周有许多小摊贩,为游客服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碑尖上的双头金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市集上的摊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芬兰的生活水平很高,出售的商品价格自然不菲。五花八门,种类繁多,供各地游客挑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特色小商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售卖各种地方特色小商品,如芬兰刀、手套、帽子、羊毛围巾等,还有众多的特色美食,号称北欧最大的露天市场,市民、游客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如果说赫尔辛基是一幅油画,那这里就是画上最浓重的一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蔬菜水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水果蔬菜新鲜且无公害,但价格也令人咋舌,四根蒜苗3欧,一公斤白菜花20欧,比之德国的韮菜25欧/斤毫不逊色。这就是北欧国家高收入、高税收、高福利带来的高生活水平。这次旅游,导游早就告诉大家北欧物价高,刚才有了亲身体会。在汉堡1欧买一袋面包(10个),这里3.6欧买一个条形面包,量比汉堡还少,难怪导游、司机都准备了充足的干粮(比萨饼),也没有组织团友吃中餐团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阿曼达喷泉雕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广场的露天花市旁有一尊闻名于世的雕塑即阿曼达喷泉雕塑。少女阿曼达靑铜像亭亭玉立在喷泉中心的高台上,四头喷水的海狮环绕四周,她一手托腮,妩媚动人地凝视着芬兰湾;她端庄秀丽,温柔娴雅,气宇非凡,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大海的女儿。雕像脚下涌出的细碎水花形成一張水幕,更增添了大海女儿的内涵。四只可爱的海狮昂首喷水,忠实地守卫着他们的主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大海女儿”雕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阿曼达雕塑又名“大海女儿”(“波罗的海的女儿”)。是芬兰著名雕塑家维莱·瓦尔格伦1905年在巴黎创作。他22岁出国深造,在50岁那年以一位在巴黎求学的芬兰少女为模特,成功地雕塑出阿曼达的形象,并在巴黎展出。1908年雕塑运回到赫尓辛基市中心展出,受到当地的保守派和部分妇女的反对,认为裸体少女形象有伤风化。但阿曼达塑像端庄清秀、温柔娴静的姿式和优美流畅的线条,栩栩如生的神态,充分显示出一位纯真少女的内心和外在美,深受广大青年的喜愛和大学生们的点赞,认为无伤大雅,在他们的保护下,塑像一直保存在南码头广场,最终成为赫尔辛基一张特色旅游名片,凡是到此一游的人,都要与她合影。塑像背后的白色楼房就是芬兰总统府,旁边有市政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总统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总统府与最高法院、市政厅等政府机关一样,都是一座不起眼的普通三层小楼,与北欧其它国家相比,这些建筑颇显“寒酸“,但每年评选世界最廉洁政府时,芬兰一直位居前三。在芬兰公费请客不能超过25欧,否则以行贿论处。而芬兰的人均GDP早己超过6万美元,仍要实行严法规范公务人员行为,所以,芬兰没有“苍蝇”、“老虎”可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到此一游</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也随乡入俗,趁游人稀少的时候,拍照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7、市政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广场附近、总统府西侧,面朝大海。建于1830年,一座普通的三层楼房,至今保持原有的风貌。与前两个国家(丹麦、瑞典)的市政厅相比,是最简朴甚至"寒酸"。当初是赫尔辛基的一家旅馆,经过装修于1913年改为市政厅。市民、游客可以隨便进出,但仅限于一层。宽敞、洁静的地下厕所对外免费开放,为不少游人解决内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一楼大厅咨询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十分宽敞,进出的人不多,咨询你至少要会说英语,所以团友基本不去咨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大厅雕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用手指连接的这尊雕塑,从地面直到一楼顶,寓意何在,没搞明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休 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累了,可在市政厅外的长椅上休息。旁边的标牌是市政厅的说明。附近近有个漂亮的花园,不少游客在此停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0px;"> 8、海滨公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集市广场东侧,有一个充满浓厚生活气息的公园。园内有鲜花、草坪、雕塑,附近有餐馆、酒吧,还有艺术表演者,很多市民在此休闲,逛露天市场累了的人也到此歇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鲁内贝格塑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花园里,有一尊芬兰著名诗人鲁内贝格的塑像,他傲然挺立在绿树丛中。他的诗歌充滿理想主义风格和愛国主义精神,深受芬兰人民喜爰,他还是芬兰国歌的词作者,被誉为伟大的民族诗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午 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在此午餐,飞来不少海鸥觅食,既揀地上的面包屑,也有胆大的从游客手中叼走面包,类似峨眉山上拦路打劫的猴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2, 126, 251);"> “贼海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抢刧犯”得逞,一个俯冲,从游客手中叼走一块面包,可愛又可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0px;"> “小精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都是同类,这个可爱的“小精灵”,引无数游人主动投喂面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吃饱喝足,休息到15:30,全团登车上船,告别赫尔辛基,返回斯德哥尔摩。之前己向导游反映,今晚不能再与L教授同舱了,导游通情达理作了调整,换了一对年轻夫妇(带一个孩子〉。当晚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问了那对夫妇昨晚如何?他俩一脸苦笑,连连摇头说没睡好。其实像这种情况安排住单间就解决了,但当事人必需提前通报。</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1年4月15日写于秦皇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1月25日改于秦皇岛</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