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在强国兴军的时代浪潮中,国防科技大学以“理论闯关”为抓手,以“理论达人”培育为载体,将理论武装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不仅让党的创新理论在青年学员心中落地生根,更催生出强军兴军的磅礴力量。这场生动的育人实践,深刻诠释了新时代理论武装“为何要抓、如何抓实、怎样见效”的核心命题,为全军乃至全社会理论学习提供了宝贵范本。</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理论武装的生命力,在于“接地气”的创新表达,让抽象思想变为可感可学的实践载体。</b>传统理论学习易陷入“照本宣科”的困境,而国防科大打破思维定式,将理论学习转化为“闯关式实践”,碎片化答题适配新训节奏,趣味性设计点燃学习热情,排名激励营造赶超氛围。当“理论闯关”不再是“任务负担”,而是新学员口中“忙里偷闲的思想充电”;当抽象理论不再是“纸上条文”,而是能与母亲“掰掰手腕”的知识储备,理论便真正走出了书本,融入了日常。徐鑫华连续8次获评“理论达人”,背后是“真学真受益、早学早受益”的认知觉醒;10名“理论新星”集体涌现,印证了“有趣味才愿学、有参与才深入”的育人规律。这种“将理论搬进闯关系统”的创新,让理论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追逐”,彰显了理论武装“形式创新”的关键价值。</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理论武装的穿透力,在于“聚合力”的氛围营造,让个体自觉升华为集体追求。</b>思想的成长离不开沃土的滋养,理论的传播需要群体的共鸣。国防科大深谙此理,通过“骨干引领+群体赋能”的模式,构建起理论学习的“生态共同体”:徐鑫华主动让出发言机会,为新晋学员搭建成长平台;帮训班长带出两名“理论新星”,发挥“传帮带”的辐射作用;某新生队4人获评“理论新星”,形成“比学赶超”的良性循环;更有“215达人宿舍”这样的典型,以点带面激活全员学习热情。这种氛围的力量,让理论学习不再是“一个人的战斗”——当宿舍里、训练间隙都能听到理论探讨,当身边战友都在为“弄懂创新理论”争分夺秒,个体便会被向上的力量带动,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个人进步”迈向“集体成长”。正如新训大队政委所言,学员“两个转变”速度加快、士气高涨,正是集体思想引领与理论氛围熏陶的必然结果。</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理论武装的感染力,在于“暖人心”的价值塑造,让精神力量转化为成长动能。</b>理论的终极意义,是照亮人的精神世界,指引人的成长方向。徐员苍的蜕变,正是理论武装“铸魂育人”的生动缩影:这个从小在贫困农村长大的内向少年,到敢于表达、勇于追梦的军校学员;从“我不行”的自我否定,到“服务部队、报效国家”的坚定信念;从零散背知识点,到领悟“知行合一”的理论真谛。理论于他而言,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淬火炉”,炼就坚韧的思维,更炼就坚定的信仰;不仅是思想的武装,更是“引路灯”,让他找到人生价值,更带动弟弟立志参军。这份改变,印证了理论武装的深层力量:它能唤醒人内心的光,能让平凡个体拥有不平凡的追求,能让“小我”融入“大我”,让个人梦想与强军伟业同频共振。</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理论武装的持久力,在于“可持续”的体系构建,让短期成效沉淀为长效机制。</b>国防科大的理论育人,绝非一时之举,而是一套系统设计:从“每月线上交流”的常态化机制,到“理论达人微信群”的深度互动;从“全景式调查总结”的成果梳理,到将“理论闯关”纳入“能动思政”“智慧政工”的品牌打造;从“颁授荣誉”“与首长对话”的精神激励,到“开放系统欢迎老校友参与”的格局胸怀,每一项举措都着眼于“长效化、品牌化、社会化”。这种体系化思维,让理论武装告别“一阵风”,走向“长久立”,既为当下学员搭建成长阶梯,也为未来理论传播积累经验;既服务军校人才培养,也为全军理论武装提供可复制的模式。</p><p class="ql-block">“学主席思想、当理论达人、做打赢标兵”,这句口号不仅是国防科大的育人目标,更是新时代理论武装的行动指南。从徐鑫华的“执着坚守”,到徐员苍的“破茧成蝶”,再到全体学员的“思想跃升”,我们清晰看到:理论武装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看得见的成长;不是抽象的要求,而是摸得着的改变。当理论之光照亮青年官兵的心灵,当思想之力转化为强军兴军的行动,这支队伍必将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以更坚定的信念、更过硬的本领,扛起保家卫国的使命,书写青春无悔的篇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