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五、安阳地区妇联六载记:岁月中的成长与坚守</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78年6月,宁庄整党工作刚落幕,安阳地委组织部的调令便来了——要我即刻到地委组织部报到(当时长垣县隶属安阳地区)。公社张书记告诉我,早在去年冬天,地区妇联的闫、郭两位主任就曾找县委郑书记商调我,只因我正忙于整党,才暂缓下调令。他还坦言,前几年县委组织部想调我过去,是他没放行,组织部只好另物色人选。这事一直没跟我说。“这次怕是留不住你了,去办手续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到了县委组织部,张副部长操着濮阳口音慢悠悠地打趣:“叫你来组织部,你不来,现在倒要去安阳喽”。我说:“我当时真不知道这事儿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早在1976年我曾在地区妇联帮忙,主任们对我已有了解。而这次上调,与1973年调至地区妇联的朱英杰同志的举荐分不开——无论是当年帮忙还是此次调动,都多亏了她,这份情谊始终记在心里。再后来,地区妇联领导到长垣检查工作时,还特意对县领导说:“感谢长垣给我们输送了两位好干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妇联的闫、郭二位主任待人和蔼可亲,对我们年轻干部从工作到生活都很关心,她们既是领导又是长辈,我们都很尊敬她们。</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1.学习与历练:在时代浪潮中成长</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79年3月至6月,我在安阳地委党校干部培训班学习三个月,系统研修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这是那几年干部培训的必修内容,为我后来的工作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80年是特别的一年。年初,河南省要召开计划生育工作先进表彰大会,地区妇联分到一个先进个人名额。当时地区已有专门的计划生育办公室,妇联并不主抓这项工作,但因我在基层多年深耕计生工作,调来不久便被妇联推选。1月5日至9日,省委、省政府召开表彰大会,省委书记段君毅在会上强调“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我的名字也随表彰名单登上了1月11日《河南日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同年2月至7月,我赴北京全国妇女干部学校学习半年,被分到理论组。组里学员多是各省妇干校的教师,唯有我是地区妇联的普通干事,年纪也最小。初次在班组讨论时,我打趣自己:“你们都是教师、理论家,我就是个‘土包子’。”这话逗得大家大笑,说我幽默,也让我更快融入了集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半年的学习内容丰富而深刻:妇女运动史、妇女工作业务、政治理论,还有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授课老师来自全国妇干校和中央党校。那时,人们对计划经济的固有观念尚未完全转变,党校老师针对性地分析讲解,帮我们统一了思想。后来回老家,邻居们知道我是国家干部,说我懂政策,围着问他们感到迷茫的农村问题,我便把学到的知识“现学现卖”,帮他们解除困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学习期间的见闻至今难忘。节假日,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了尚未对社会开放的中南海和人民大会堂,瞻仰了毛主席纪遗容,参观了十三陵水库、八达岭长城、香山等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每次出行都伴着一路欢歌。星期天,我常拿着北京市交通图,对着站牌乘公交外出。那会儿公交车拥挤到有专家调研称“每平方米26条腿”,现在想来,当时胆子真大——在陌生的大都市,没电话、没出租车,竟从不怕迷路,每次都能顺利往返。当然,天安门广场留影是多年心愿,自然不会错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更难忘的是,时任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接见了我们并讲话。原本邓颖超名誉主席也准备接见,却因脚崴伤未能成行。学校领导让我代表全体学员给邓颖超主席写慰问信,我总觉得理论组人才济济,自己水平不够,便推辞了。如今回想,仍不知当时的决定是否恰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5月17日下午3点,我还在人民大会堂三楼参加了刘少奇同志的追悼会。华国锋主席主持,邓小平副主席致悼词,万余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群众代表出席,那庄严的场面至今历历在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结业前夕,学员们在北海公园合影留念,半年的同窗情谊定格成珍贵的回忆。</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2. 坚守与担当:在岗位上践行初心</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从北京回来后,我总想把学到的知识用上。1981年7月,地区妇联在地委党校举办公社、县妇联干部培训班,我承担授课任务。当时我住在地委机关大院,每天骑车去党校要经过狭窄拥挤的中山路,而那时我已怀着7个月的身孕,骑着28寸大轮自行车,常引来行人同情又诧异的目光。但我觉得这很平常,没那么娇贵,只是坐着讲课久了确实浑身不适,也咬牙坚持了下来。学员们常打趣:“老师挺着大肚子给咱讲课,咱更得好好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地区妇联的6年,工作虽专一却不轻松。安阳地区下辖13个县,我常随主任下县检查指导、调研,写简报,或是服务各类会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1983年5月,河南省妇联《妇女生活》杂志创刊,安阳地区的发行工作由我负责。筹备从1982年冬天就开始了:先是发动各级妇联干部宣传征订、亲自收款,等各县款项收齐后,我再送到郑州的印刷厂。有一次趁省妇联开会,我带着孩子(妇联干部带孩子参会是常事),把一沓沓毛票和孩子的衣物塞进旧提包,在火车上就坐在提包上,生怕这些款项有闪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再就是每期杂志还得从郑州运回,联系车辆成了大难题。那会儿不像现在能随时租车,地委机关就一辆卡车,用途繁杂,很难抽出时间。我一次次找司机班长,碰壁了就再去,总算凭着韧劲解决了问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六年时光,从初到妇联的生涩到较熟悉从容,每一步都浸透着成长的印记,也见证着那个年代妇联工作者的坚守与担当。</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