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岁月》连载14

卢作春

<p class="ql-block">美友呢称 卢作春</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2068895</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 <p class="ql-block">第三部分 </p><p class="ql-block">杏坛耕耘 </p><p class="ql-block">第三章 (故事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回手术,一生师生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0年春季开学不久,胆结石像一枚悄无声息的钉子,钉进了我原本平静的教学生涯。起初只是偶尔作痛,我并未搁在心上,照常上课、批作业,粉笔灰飘洒如常。直到那天,疼痛如刀绞般猛然袭来,冷汗涔涔,衬衫尽湿——我被送进了县医院。</p><p class="ql-block">“必须立即手术。”医生的声音不容商量。我躺在推车上,脑中闪过的却是下周的期中考试卷。医生说“一周就能出院”。谁曾想,手术台成了命运转折之地。胆总管被误伤,胆汁泄漏,感染蔓延。十五天内,两度开腹,病情却愈发沉重。全身蜡黄,高烧不止,县医无奈,只得劝我转院。</p><p class="ql-block">夜行车疾驰4小时,直抵武汉同济。再度手术之后,医生在我腹间留置了一根细长的引流管。“要带很久,至少一年或更久,如果还不行,将来准备在吻合口装根弹簧或钢球试试。”他的话很轻,却压得我心头冰冷。那根透明的管子,从此就像我身体陌生而残酷的一部分。还有他们没有用过什么“弹簧”“钢球”。</p><p class="ql-block">可是学生们还在等。</p><p class="ql-block">我回来了。穿着宽大的外套,尽力掩住腰侧的引流袋,一步一步迈进熟悉的教室。“老师好!”孩子们齐刷刷站起来,眼睛明亮。那一瞬间,疼痛好像突然被冲淡了什么。</p><p class="ql-block">但现实从不心软。每天清早,我必须提前一个小时艰难地清洗管路、更换敷料,才能勉强骑上车赶早读。讲课的时候,若突然一阵抽痛,就只得扶住讲台,悄悄深呼吸。有一次正在板书,剧痛袭来,粉笔从指间跌落,摔成几段。学生慌忙跑来:“老师,您怎么了?”我摇摇头,笑得勉强:“没事,粉笔太滑。”</p><p class="ql-block">他们却是懂的。不知从何时起,黑板总是提前擦得干净,作业本也有人抢着帮我捧。偶尔在我疲惫低头的时候,一杯热茶已经悄悄放在桌角。</p><p class="ql-block">我就这样带着一根管子,工作了十三个月。</p><p class="ql-block">其间又历经三次手术,均告失败。直到同济的医生也坦言:“我们力所不及了。去北京吧,找301医院,找黄志强院士。”</p><p class="ql-block">北京。遥远的距离,高昂的费用,渺茫的希望。我正彷徨无措,曾经的学生们却从四面八方涌来援助。</p><p class="ql-block">何敏,多年前因家贫险些辍学,如今已在深圳有了自己的事业。他第一时间联络了在北京从医的同学杨军,不过数日,就打来电话:“老师,已联系上黄院士,他会亲自为您手术!”更让我泪目的是,这群已经毕业的学生,竟自发筹款,一周之内凑齐了所有治疗费用。</p><p class="ql-block">2001年4月,我登上去北京的列车。</p><p class="ql-block">黄志强院士亲自主刀,手术十分成功。当我从麻醉中醒来,腹间那根陪伴我四百多个日夜的管子,终于不见了。阳光透过病房的窗帘,何敏和几个专程赶来的学生守在床边,眼睛红红地看着我。</p><p class="ql-block">“老师,好了,一切都好了。”</p><p class="ql-block">我张开干裂的嘴唇,一句话也说不出,唯有眼泪毫无预兆地滚落。</p><p class="ql-block">后来有人问我:“经历这么多苦难,可曾后悔做老师?”</p><p class="ql-block">我微笑摇头:“从来没有。”</p><p class="ql-block">若不是教师,我不会拥有这么多孩子的牵挂;若不是他们,我或许再也站不回这三尺讲台。</p><p class="ql-block">教育是什么?是知识之传,更是心灯之点。你永远不知道,当年播下的一粒善种,何时会长成大树,在风雨中为你遮身,予你新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