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岩寺

高山流水

<p class="ql-block">灵岩寺位于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地处泰山西北,国家级4 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灵岩寺始建于东晋,至唐代达到鼎盛,有辟支塔、千佛殿等景观,灵岩寺佛教底蕴丰厚,自唐代起就与南京栖霞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当阳玉泉寺并称天下“四大名刹”。唐玄奘曾住在寺内翻译经文,唐高宗以来的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也多到寺内参拜。</p> <p class="ql-block">灵岩寺周群山环抱,深奥幽邃,寺内外的汉柏、摩顶松、朗公石、可公床、一线天、对松桥以及“五步三泉”、“镜池春晓”、“方山积翠”、“明孔晴雪”等胜景,都别具情趣,明代学者王世贞有“灵岩是泰山背最幽绝处,游泰山而不灵岩,不成游也”之说。</p> <p class="ql-block">明空桥,也叫小石桥,在通灵桥东,明代重修,清乾隆间修葺,桥头古柏蓊郁,远望如搭的松门,故有“对松桥”之称,是僧侣迎客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也称二山门,建于明朝,单檐硬山顶,房梁为5架梁,两边以穿插坊连成一整体,柱头上有一斗三升斗拱,其柱础为复莲式,内壁左右嵌有唐、宋、金、元、明、清石碑17通,中立宋皇佑经幢1座,二山门东为钟楼,西为鼓楼。</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 ,原为宋代的献殿,在千佛殿偏东处。宋崇宁大观年间(1102~1110年),住持僧仁钦创建,是寺僧诵经的地方。明正德年间(1506~1521年),鲁王捐塑佛像于其内后,更名大雄宝殿,面阔5间,进深6间,前为外廊式卷棚顶,后是山顶,建造精巧,勾角玲珑,上施黑瓦,现存的殿是清朝中叶建造。</p> <p class="ql-block">千佛殿,位于寺内,是灵岩寺中保持完好、规模最宏大的主体建筑物。千佛殿正中,置长方形石座,上有3尊大佛,中为毗卢遮那佛,东为药师佛,西侧为阿弥陀佛,这两座佛像均为铜铸。</p> <p class="ql-block">辟支塔,耸立在千佛殿西北百米处,是一座8角9层12檐的楼阁式建筑,底围48米,通高54米,通体呈灰白色,基座石砌,有阴曹地府酷刑场面浮雕(现埋于地下)。塔身为青砖砌筑,东西南北四面设门,底部3层为重檐,余皆单檐。</p> <p class="ql-block">五花殿,位于大雄宝殿北邻,据载,五花殿亦曰五花阁,阁架两层,龟首四出,回廊壮丽。可惜清末毁于大火,现仅存门前八棱石柱及复莲柱础。,石柱上刻龙、儿童、牡丹花、宝相花、卷草等图案花纹,刻工精细。</p> <p class="ql-block">御书阁,位于千佛殿东北面,是唐代住持僧慧崇和尚专为存放皇帝赐书建造的。现存建筑为明代遗物,原藏有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炅、仁宗赵祯等御书,御书阁门楣的墙壁缝隙间长出一棵青檀,古枝纵横,盘根错节,状若云朵,称“云檀”或“银檀”,亦称“千岁檀”,视为一大奇胜。</p> <p class="ql-block">五步三泉是灵岩寺内的著名景点,位于千佛殿东南山崖下,由卓锡泉、双鹤泉、白鹤泉三处泉眼组成,泉水终年不竭并汇入同一石池,形成独特的“品”字形分布景观。 ‌</p>